賞物|精緻格調小金鉢

缽,是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的一種陶製器具,用來盛飯、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在佛教律制上,“缽”有“體、色、量”三事相應。其一,它的“體”質只准使用“瓦、鐵”塑鑄,不得使用“金、銀、銅、琉璃、摩尼、白蠟、木、石”等,故缽體質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為黑赤兩色,五分律限為黑、赤、灰色,不準薰染他色,故缽以灰黑色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規定:“大者可受三鬥,小者可受半鬥,中者比量可知”——因為持“缽”者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稱為“應法器”,又因其體積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稱為“應量器”。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缽的由來:據佛本行集經略說,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麩酪蜜揣。世尊思維:往昔諸佛,悉皆受持缽器。我今當以何器受商主食?時四天王,疾以金缽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將銀缽、玻璃缽、琉璃缽、赤珠缽、瑪瑙缽、硨渠缽相繼奉上,悉皆不受。時以石缽奉上;佛又思維:若受一缽,餘王必怨。我今總受四缽,持作一缽;次第相疊,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缽,邊現四唇。而說偈言:“我昔功德諸果滿,以發哀憫清淨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淨牢固施我缽”。

看看下面這兩個小金缽,小編覺得用來放線香也是挺好的呢。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賞物|精緻格調小金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