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文丨創客學院

8月初,曾經一年內高速擴張60多家門店、想要和7-Eleven競爭的鄰家便利店,由於其背後的投資方P2P出現問題,導致資金鍊斷裂,包括在北京地區的168家鄰家門店全部關閉。北京的街上更冷清了。

而早在今年5月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佈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高達20.7%,是一線城市中發展最快的。但事實上,北京卻成了“便利店死地”。

2017年北京連鎖便利店數量為1500家左右,而這個數字在上海,大概有5000多家,廣州更不用說了,美宜佳、7-11、喜士多隨處可見。其中,美宜佳——這家位於東莞的便利店連鎖企業,僅靠佈局華南地區,就在2017年突破了10000家店面,僅次於石油系的易捷和崑崙好客。

“在過去的2017年,我們可以看到,由頭部戰隊、區域龍頭戰隊、新銳戰隊、國資和非主業戰隊組成的便利店TOP70榜單中,已經使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呈現出鮮明的全新競爭格局。”在“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

裴亮說。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2017便利店TOP70榜單

德勤中國阿里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便利店下一站》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

超市、百貨業態的銷售額在過去三年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滑,其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甚至在2015 年開始出現持續的負增長。在大環境一片蕭條的背景下,便利店行業銷售增速在過去七年持續保持在 9%的水平以上。

不過,雖然增長勢頭良好,但對照日本的便利店,國內的便利店在產品結構、門店佈局與渠道拓展、盈利能力等方面差距不小。但中國便利店品牌經過十多年的學習和摸索,也開始呈現全面開花的局面,其中,區域龍頭戰隊的勢力不可小覷。

根據CCFA發佈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長沙位列全國第一位。而新佳宜便利店更號稱是“湖南便利店之王”,今天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躋身區域龍頭隊伍的。

01

從醫生到便利店創業者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新佳宜創始人伍敏誼

就讀於湖南師大醫學院的伍敏誼,畢業後去了一傢俬立醫院工作,但在醫院工作的三年裡,他深感醫院並不能給自己好的平臺去實現自我價值,決心棄醫從商,選擇了門檻相對較低的便利店作為自己的方向。但對於毫無零售經驗的伍敏誼而言,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於是他先去了朋友開的一家小超市,從理貨員做起,薪酬微薄,但他堅持做了近一年。

在這一年裡,伍敏誼學理貨、做日常經營,也知道了如何進貨以及進貨時如何辨別假貨等等。終於,他開始創業開第一家店。

便利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位置選對了,其他品牌進入,很難與之競爭。所以在伍敏誼尋找門店時,一定會圍繞一條線:吃早餐、上班、下班、買零食、收快遞……人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守在這樣一條無形的線上。按照這個準則,伍敏誼從幾百個門面當中選出了一個30多平方的門面,地理位置和大小正合心意。

由於經營有道,伍敏誼的第一家店大獲成功。30多平方的小店,在當時做到了日銷1萬多,利潤非常可觀。3名合夥人在兩年時間裡一鼓作氣開了6家店。在一家接一家的開店過程當中,伍敏誼都親力親為。每一家店的選址、裝修、招聘、培訓、店長選拔都由他層層把關。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現在新佳宜有一個20多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尋找新店。為了拿到一個門店的數據,開發人員通常需要3-7天時間,從早到晚觀察附近的商圈。遇到合適的店面,他們必須快速做出行動與房東談判拿到該店合同。而伍敏誼也常在晚上六點下班後,帶著同事到大街小巷溜達,門店選址不僅要看好的一面,還要發現潛在的風險,而晚上正是最佳時間

而伍敏誼也知道,真正決定便利店生死的,是那些正悄然興起或者衰落的線路。為了獲知長沙最新的變化,開發人員必須走出辦公室,翻閱書刊報紙,找人打探消息,去了解長沙最新的變化。

新佳宜從社區便利店起家,單店模型跑通後,找相似的地方不斷複製。2014年,湖北便利店Today進入長沙,在萬達廣場開了兩家店。伍敏誼立即在不同商圈嘗試開店。現在,新佳宜把所有門店分為6類,分別是社區、寫字樓、公寓、學校、街流和綜合。

02

注重“產品+服務+體驗”

1. 優化商品結構,擴大鮮食品類、引進網紅商品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新佳宜商品團隊每週都會引進35-40個新品,來供消費者進行更多選擇。在店內鮮食經營領先的情況下,新佳宜跨地區接入最優供應商,販賣壽司、飯糰、米飯等商品,同時,關注線上有增長趨勢的網紅商品,引入門店銷售。

如麻辣香鍋,剛上市時,9.9元特價賣,附近的學生吃得很多;銷量趨穩後,一天能賣出去60多份。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2. 重視IT系統投入,提高配送效率、確保食品鮮度

從2013到2016年,新佳宜在IT信息化升級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總部上線ERP,在物流中心引進wms&tms系統,並根據自身情況做了大量的二次開發,不斷完善平臺服務,確保其數據精準和使用效率。

新佳宜在長沙建設了常溫&冷鏈物流中心,倉儲面積超過1萬平方,可直接服務門店2000家,高效的配送效率可以使得新佳宜做到一日兩配和夜配,確保門店食品的新鮮與品質。

3. 商品淘汰,合理定價

新佳宜的商品,實行末位淘汰制。每週更新20多款單品,每月更新100多種。新商品放什麼門店,目標客戶是誰,要事先通過預習。新商品進門店,須先通過每週一次的選品會,選品會伍敏誼說了不算,最終決定權在一線店長。

新佳宜的客戶群體,多數是10-35歲的年輕人和白領。他們追求好的購物體驗,能接受的價格是中等偏上。新佳宜定價,商品部會做市場調研,價格略高於市場,但不做最高的那個。

在新佳宜,稽查部門會安排神秘顧客,抽查門店的服務和體驗。

03

“供應鏈+單店運營”雙驅動

從2007年7月1日開第一家店到2009年底,兩年半的時間裡,伍敏誼全程參與每一家店的全過程,確保每家新開店都比上一家店有更好的精進和升級,使門店不斷完善。

在伍敏誼看來,做好供應鏈和單店運營,這是決定新佳宜做大做強的關鍵。

供應鏈方面:

1. 從2013到2015年的三年時間,新佳宜在IT信息化升級方面持續投入,在物流中心引進wms&tms系統,並在其基礎上做了大量二次開發,確保數據精準和效率;

2. 正在使用的兩個物流中心,可直接服務門店2000家,同時做到一日兩配和夜配,整個物流體系實現“冷凍+冷藏+常溫”全溫層配送,確保食品的品質和新鮮;

3. 物流中心配送實現全品項覆蓋,為降低門店訂貨庫存,商品拆零比例高達85%,庫存差異控制在萬分之二以內,人效是傳統物流中心的2倍以上。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新佳宜物流中心

單店運營方面:

1. 單店1000多個SKU,鮮食佔比38%,週轉快,銷量好。 對競爭對手的充分研究和學習,是新佳宜快速迭代產品的途徑之一。伍敏誼經常出去逛店,碰到別人賣得好的商品,就帶回公司給商品部研究;

2. 通過新佳宜的門店選址模型,在門店籌備之初做最充分評估,以防止門店開出後再做調整(新佳宜成立11年來僅關了一家直營店);

3. 不斷開發新類型店型,例如:學校店、酒吧店、醫院店,都取得了很好的經營業績。

按照2017年新佳宜銷售業績看,新佳宜單店日均銷售突破1萬元,成為內資連鎖便利店單店業績領跑者。

新佳宜在單店運營方面堅持商品力服務力相互滲透。每週會有新品會,除了本地供應鏈資源外,新佳宜還跨省區引入供應鏈,從而形成自己的商品差異化和競爭優勢。正是基於對供應鏈和單店運營的不斷強化,新佳宜連續三年同比增長保持20%,門店日均銷售從6000元增長到現在的1萬元。其中鮮食銷售從2015年到2017年實現翻倍增長。

由全新獨立團隊打造的新佳宜第四代店,在開發、運營、商品挖掘等方面再次創新升級,並榮獲CCFA頒發的“2017年度中國便利店創新獎”。據瞭解,四代店單店銷售比三代店高出30%,毛利額也比三代店翻倍。

04

便利店的未來

現在便利店已經成為零售中炙手可熱的業態,儘管新佳宜一向低調,但其擁有在中國便利店陣營位居16位的實力,同時作為湖南和長沙頭部便利店,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關注。

對於新佳宜未來的擴張計劃,伍敏誼說:“新佳宜在過去的11年中,最重要的不是開了1100家一代到四代店,而是打造了2000家便利店的強大後臺,培養了一年複製幾百家高銷店的專業團隊,跑通了各種加盟模型和評估模型。未來3年,我們的目標是新增1000家四代店。”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從北京便利店的發展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市場也不能稱為紅海。而以新佳宜為代表的區域龍頭,想覆蓋整個中國市場,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未來的便利店,究竟是去年大火的“無人便利店”,還是其他形態,或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的那番話更合適些:

“從便利店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來看,還處於一個粗放式的初級水平,我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便利店和超市的佔比大體是8%:92%,便利店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未來便利店發展模式是多樣性的,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跨界融合,再造價值,還是要圍繞商品和顧客兩個核心的價值展開。


參考數據及資料:

1.德勤中國&阿里研究院——《便利店下一站》

2.新經濟100人(ID:qiyejiagc)——《單店日銷1萬,不融資11年開店超1000家,做成湖南便利店之王,他說做第一都沒用,要超過第二名10倍以上》

便利店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 緊急提醒 】

讓創業者試錯成本降低50%、試錯時間縮短50%

存活率倍增、成長速度倍增

《十步創業法》系列課程

9月1日後,即將漲價20%

最後17天,搭上末班船!

【往期精選】

騰訊 網易 亞朵 中興 海底撈

世界盃 創客學院 母嬰電商

邪不壓正 我不是藥神 創業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