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戲六十秋!豫劇經典《朝陽溝》在北京開演

一部好戏六十秋!豫剧经典《朝阳沟》在北京开演

一部好戏六十秋!豫剧经典《朝阳沟》在北京开演
一部好戏六十秋!豫剧经典《朝阳沟》在北京开演一部好戏六十秋!豫剧经典《朝阳沟》在北京开演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 文/圖)一部好戲六十秋,紅旗高舉遍九州。四代同臺經典秀,誰人不識《朝陽溝》!

8月13日,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跨世紀經典劇目——豫劇現代戲《朝陽溝》作為“出彩河南——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的經典劇目於近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開演。

河南豫劇生生不息

豫劇《朝陽溝》自1958年首演以來,已上演近5000場,並以其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登上了中國戲曲現代戲的高峰。老一代藝術家們的精湛表演,創造了現代戲的經典,名家新秀各競風流,使《朝陽溝》常演常新。而劇作本身也已不單單是一部戲而已,它更成為河南精神的象徵,紮根於我們每個人的心底。“親家母你坐下”“咱兩個在學校整整三年”等經典唱段更是老少皆宜,上著耄耋老人,下至童顏少年都可張口即唱。

此次演出,河南豫劇院三團老中青四代演員聯袂同臺,為觀眾奉上一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演出。舞臺上不僅有高潔、王善樸、柳蘭芳等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最高年齡90歲),還有活躍於舞臺 楊紅霞 、盛紅林 、陳清華等中青年表演藝術家,更有讓觀眾眼前一亮康沙沙、張軍濤等豫劇新秀。

經典是如何練就的?

今年已90歲高齡的王善樸(第一代拴寶的飾演者)表示,當初演《朝陽溝》時自己29歲,而劇中的拴寶還只是個學生,面對年齡上的差距,當時演很吃力,對學生的生活不了解,後來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才找到了“拴寶”的感覺。對於《朝陽溝》之所以久唱不衰,百聽不厭,王善樸說:“《朝陽溝》是個幸運兒。首先,排演《朝陽溝》時,創作人員遵循正確的大政方針和路線,在‘為誰服務’的問題上有清醒的認識。其次,黨和政府給《朝陽溝》提供了河南豫劇院三團這一很好的平臺。三團成立後,按照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傳統的藝術形式進行現代戲的創作。再次,以楊蘭春同志為首的創作班子,無論從導演、音樂到舞美等方面都用心製作,這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最後,《朝陽溝》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三團自建團以來就形成一種創作規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每創作一部戲就要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從老百姓中汲取營養,豐富藝術創作。”

豫劇表演藝術家高潔(第一代拴寶孃的飾演者)在說起自己青蔥歲月時不禁眼泛淚光,“山裡的人樸實的很啊!當年為了創作,我們劇團深入基層,住在當地的村民家,他們把我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也就在那時和群眾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85歲高齡的高潔同時也對新一代豫劇工作者道出自己的希望“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專業院校畢業,文化素質較高,理論基礎較深厚。傳統的東西只能借鑑學習,我們還要往前看,希望這代年輕人能把豫劇能演得更好,唱出更多讓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以滿足觀眾要求。”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一代豫劇人

“我們這一代的‘朝陽溝人’是幸運的。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演員。老一輩藝術家經過幾十年的打磨把《朝陽溝》唱遍大江南北,深入到全國觀眾的心中,為往後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在這幾十年的演出中,他們不斷揣摩、加工、提高,使《朝陽溝》在各個方面達到精緻的高度。”第三代拴寶的飾演者盛紅林說。

河南豫劇院三團團長賈文龍說,“今年是‘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的第三年,也是弘揚豫劇事業和中原文化的一個大舉措。而《朝陽溝》也恰逢創演60週年,河南豫劇院三團進行了大膽突破,由第一、二、三代老藝術家帶領第四代演員共同演繹這一經典劇目。這群老藝術家最高年齡有90歲,最低也80歲了,60年前他們曾經攜《朝陽溝》到北京等地演出時,受到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給予高度評價。在這驕陽似火的8月,大家克服困難,到北京向首都的觀眾再次展現自己的藝術成果,這也是圓老藝術家的夢,圓北京觀眾的夢,圓三團的夢。堅信通過這次豫劇展演月,通過四代同臺共唱經典保留劇目《朝陽溝》,能給首都觀眾留下美好的記憶,同時激發新一代豫劇人在老一輩藝術家精神的鼓勵下,再排出有精骨、有溫度、以人民為創作中心,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經典劇目,引領社會的風氣和風尚。”

“河南現象”助推中國現代戲曲發展

演出結束後,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李法曾,北京人民藝術院院長任鳴等專家同河南豫劇院三團領導及主要演員召開研討會。專家們對包括思想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在內的《朝陽溝》現象進行深入研討。會議認為,《朝陽溝》是新中國的青春之歌,該劇富有強烈的思想性,不管時代怎樣變化,它的主題方向永遠不會過時。它尊重了歷史,歌頌上山下鄉、歌頌農村、歌頌農民、歌頌土地,它是對時代的回憶。其次,該劇把民歌引入了戲曲的臺詞,創造出接地氣、有溫度、有厚度的唱詞,深入人心,這也是一種‘朝陽溝’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