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能不能超過廣東成爲全國第一?

山賊王路飛


喜歡區域比較是國人的一大愛好。

廣東、江蘇,按省份屬於改革開放排頭兵,廣東的GDP總量常年雄居第一,而江蘇(還有浙江)按人均計算,是最接近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的省份。

如果全國每個省都能達到粵蘇現在的經濟水平,美國這樣無視他國存在的黑老大也得乖乖的調整視線,不敢再在龍面前指手畫腳亂說亂動了。

問:江蘇今年能不能成為經濟第一大省GDP總量超過廣東?

答:完全有可能。

一季度公佈的兩省GDP,廣東GDP為21705億元,引人注目的是江蘇,創下了21093億元的GDP總值,和廣東僅差600多億,這是有史以來江蘇省第一次在第一個季度GDP就突破2萬億。

從去年的GDP增長看,廣東為7.5%,江蘇為7.2%,相差並不大,而廣東去年的GDP為8.99萬億元,江蘇為8.59萬億元,差距也不大(4000億平均分攤到13個市,每個市也就300多億,個把上市公司的市值)。從今年第一季度江蘇省GDP逼近廣東就可以看出,今年江蘇顯然是在GDP趕超上下狠功夫,增速開始超越廣東,所以說,今年,江蘇GDP超越廣東是很有可能的。

即使今年超不過,江蘇超廣東也就是早晚的事。

廣東兩個一線城市光環把粵地廣大貧困山區的落後遮掩掉了,GDP總量最高與最低兩市差距超過20倍,這種兩極不平衡發展,短期內沒有辦法克服。

而江蘇是一個“全省富裕”的省份,所有的地級市都進入全國百強地級市,最低與最高相差10倍左右。今年一季度,省內最“窮”的宿遷市GDP也有547億元,相當於一個青海省。

如果廣東扶貧幫助本省落後地區,唯一的辦法是發達補貼落後,結果會拖累發達地區,降低全省的發展水平。而江蘇現在全力扶持蘇北,得到的是正效益,全省發展更均衡,蘇南蘇北優勢互補,蘇中自身崛起,成為中國經濟領頭羊應該指日可待。

目前,粵蘇應該是各有優勢。

廣東上市企業多些,品牌優勢強些,創新能力在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表現搶眼,再加上地廣人多,總量很大,連續29年獨佔鰲頭實屬了不起。江蘇地域狹長面積小,人口密集,蘇北又遠離中心城市,難以得到中心城市帶動,但整個江蘇傳統產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且家底殷實,相對發展比較均衡,經濟總量緊追廣東。

人民富裕這才是發展經濟的根本。

改革開放40年,沿海的省份都發展起來,只是廣東、江蘇表現得更好些。但願中國最強大的兩個省比翼齊飛,帶動落後省份共同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做更大貢獻。


布衣吳新建


根據去年各省經濟調查統計顯示,去年江蘇省經濟總量只有八萬六千億,而相比之下廣東省經濟總量已經達到近九萬億,兩省經濟總量相差四千餘億,且這一數字在這幾年內還在逐漸加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四年前江蘇經濟曾一度接近廣東,只不過後來廣東又進一步拉開與江蘇之間的差距,並一直持續至今。

其實就我認為江蘇經濟在短時間內反超廣東很困難,至少在今明兩年是絕對沒有機會的。畢竟去年廣州經濟增速已經突破百分之八,相比之下江蘇增速只有百分之七,這其中孰強孰弱可謂是一目瞭然。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經濟增速達到百分之十,而相比之下江蘇的增速只有百分之八。這樣一來兩省經濟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而並非是減小。


當然江蘇也不必要妄自菲薄,雖然去年江蘇全省經濟增速不如廣東,但好在江蘇全省十三座城市經濟增速全部都為正增長,就算是最低的鎮江經濟增速也在百分之三以上。不過相比廣東百分之十經濟增速,有很大一部分還是依賴於廣州、珠海、深圳、東莞、惠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相比較之下處於粵西、粵東地區的揭陽和陽江全部都為負增長,其它城市例如河源、雲浮、清遠、湛江等經濟增速也較為緩慢。

依我看來,江蘇省經濟總量不如廣東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頂尖城市的差距。例如去年江蘇省省會南京經濟總量僅為一萬一千億,經濟總量最發達的蘇州也不過只有一萬七千億。相比較之下,廣東省最大的兩座城市深圳和廣州經濟總量雙雙突破兩萬億,且今年深圳經濟增速還在百分之十以上,未來其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此外江蘇在上市企業數量與規模上也遠不如廣東發達,廣東僅一家騰訊市值就可以媲美江蘇兩家最大的上市公司,這其中差距不可謂不明顯。不過相比較於江蘇,廣東人均經濟與收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除廣東最發達的深圳和廣州之外,其餘城市特別是粵西、粵東城市還比較落後,遠不如江蘇蘇中甚至蘇北城市。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因為廣東省會廣州和深圳過於發達,江蘇經濟在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實現反超。但我相信未來隨著江蘇全省一體化發展,其蘇中、蘇北城市也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相比之下廣東部分地區過於落後,未來難以在全省經濟改革發展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江蘇經濟能不能超過廣東成為全國第一?

回答是:能,很快就能。根據我的分析預測,也許就在今年(2018年)或者明年(2019年),江蘇省的經濟總量(GDP)將超過廣東省成為全國第一。

理由和原因很簡單,就三條:

第一、中美貿易戰將使廣東省的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將給江蘇省在經濟上超越廣東省提供了契機

我們知道,2017年,廣東省的GDP為89879.23億元,名列全國第一,而江蘇省2017年的GDP為85900.94億元,名列全國第二。兩省之間的GDP相差3979億元。應該說,在經濟總量已經達到8萬億元以上的兩省來說,相差不到4000億元,是很接近的了。

然而,不巧的是,廣東省的經濟主要依靠深圳和廣州兩大副省級城市,而從最近開打的中美貿易戰來看,影響最大的恐怕是總部設在深圳的中興、華為、富士康、騰訊等等一批大型跨國公司的經濟增長,這就必將影響深圳的經濟增長,甚至會有較大的影響。影響的程度也許會超過廣東與江蘇兩省2017年GDP的差距數3979億元。而江蘇在這方面影響則要小得多。這樣一來,顯然就給江蘇帶來了超越廣東的契機。

第二、江蘇省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各項指標優於廣東省

從國家有關權威部門最近公佈的四項數據顯示:江蘇省入圍“百強縣”達到25個,佔全國的1/4,名列全國第一;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有9個上榜,名列全國第一;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有6個上榜,名列全國第一;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也有6個上榜,名列全國第一。這幾項數據說明,江蘇省上半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大有趕超廣東之趨勢。

第三、江蘇省的人才比廣東有優勢,這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最近公佈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來看,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江蘇省的“兩院院士”達到450名,名列全國第一。要知道,高精尖的人才隊伍,是一個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這一點來說,江蘇有明顯的優勢,也是有後勁的標誌。


潤友


廣東經濟連續30年高居全國第一,看起來有種獨孤求敗的感覺,但實際上一直有一個省份始終在堅持不懈的追趕,挑戰廣東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這就是實力和廣東幾乎不分伯仲的江蘇,在兩省幾十年的你追我逐的日子裡,江蘇曾經一度非常靠近廣東,但近幾年反而又再一度拉開了和廣東的差距,不過,本人還是非常看好江蘇,作為廣東衛冕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唯一勁敵,江蘇絕對不可小覷。


2017年廣東以89873億的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第一,與第二名的江蘇有近4000億的領先優勢,這個差距依然不算小,差不多是一箇中等城市的經濟規模,這一年江蘇的GDP增長率僅有7.2%,廣東的增速要稍微好於江蘇,領先了江蘇3個百分點。所以從目前來看,廣東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那麼我們接下來看。


這是去年江蘇各市的成績單,大體都穩中有進,要非要說拉後腿的,鎮江算一個,江蘇這幾年都在致力於縮小蘇南,蘇北之間的差距,總體來說2017年江蘇各市的表現是相當亮眼的,三個萬億級城市,總量最低的宿遷也超過了2500億,就各市總量來說,江蘇還真找不出什麼經濟弱市 ,整體水平是逐級上升,各個檔的城市都有。

從這一張圖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廣東的經濟發展依然不夠均衡,廣深兩個一線城市的GDP綜合就差不多佔了廣東全省的一半,最高的深圳GDP高達2.24萬億,最低的雲浮竟然只有840億,還有8座城市的GDP低於2000億,經濟發展不平衡已經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嚴重,大量的製造業企業聚集在面積不到3萬平方公里的珠三角,而廣東其他地區的人又因“吸虹效應”而不斷的湧向珠三角,這對於整個珠三角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對交通,對教育,對醫療等等都是極大的考驗。

相比一下江蘇就發展的平衡多了,江蘇十三座城市,GDP最低的宿遷也有2600億,更何況宿遷現在有京東這個電商巨頭的大力扶持,前景一片看好,江蘇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都比較高,光GDP5000億以上的城市就多達9個,在製造業前景並不明朗的現在江蘇也進入了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像蘇州,無錫這樣的傳統制造業大市也在逐步減少經濟上對外資和臺資的依賴,所以本人綜合廣東,江蘇兩省未來的發展潛力,江蘇會在十年以內超越廣東成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


大國布衣


1、廣東除珠三角,非珠地區還有很大的前景

大家都知道,江蘇省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而廣東省的百強市只有10個,也就是說廣東省21個地級市,目前只有10個闖進全國百強,還有11個城市發展空間很大,近年來,廣東省越來越重視非珠地區的發展,所以論發展潛力和空間,廣東優於江蘇

2、廣東省的外來人口多於江蘇

我們知道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外來人口占比,廣東省從2000年的8650萬人口增長到2016年的1.10億,目前,廣東省是我國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特別是深圳,號稱“移民之都”!

江蘇省雖然也是人口淨流入省份,但是增長速度和增長量明顯不及廣東

3、廣東省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主戰場,江蘇是長三角的側翼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廣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部分。

江蘇省是指長三角的側翼,所以廣東與江蘇在戰略上還是有差距的

綜上所述:隨著廣東非珠地區的崛起,今後十年到二十年時間裡江蘇省與廣東省的經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深圳觀察


我想,題主所說的江蘇經濟超過廣東,應該指的是經濟總量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GDP。



以下是我國2013-2017年各省經濟總量數據。


2017年廣東、兩省江蘇分別名列全國第一第二,廣東領先江蘇約4000億元。4000億元對江蘇來說並不算太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從2015年開始,兩省的總量差距越來越大。2015年兩省差距約2500億元,2016年擴大到近3000億,到2017年擴大到近4000億元。這個趨勢是值得江蘇警惕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廣東比江蘇更早提出新舊動能轉化,並取得初步成效。

還有一方面,江蘇是比不上廣東的。就是上市企業數量和上市企業的規模,單一個深圳就誕生了五家世界500強企業。上市企業中市值最大的騰訊,接近5000億美元。而江蘇最大的上市企業中市值最高的是華泰證券,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

再者,江蘇頭部城市經濟比不上廣東。江蘇省最大的兩個城市蘇州和南京經濟總量約為2.9萬億元,而廣東的深圳和廣州合計4.35萬億元。

但是江蘇的富裕程度和發展均衡度明顯高於廣東。


2017年全國人均GDP為59502元,江蘇所有地級市中只有宿遷和連雲港低於這個數,並且程度不大,約為10%。



廣東就不一樣,還有一大片地級市的人均GDP低於全國。以2016廣東省人均GDP為例,最高的深圳達到了17萬元,但是還有梅州汕尾河源等好幾個市的人均GDP低於3萬元。廣東省內有15個地級市人均GDP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僅有6個珠三角地區的城市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廣東這種經濟發展非常不均衡程度,或許和四川省一個水平——成都的經濟總量佔了全省1/3以上。

所以,江蘇要以此為鑑,努力把蘇北經濟搞上去。全力推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爭取早日在總量上趕上,或者超過廣東省。


紅谷新視界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於“江蘇經濟能不能超過廣東成為全國第一”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能夠超越。針對江蘇發展模式通過模擬數據計算和相關資料深度分析,才得出此結論。
江蘇省
能夠成為全國第一強省還有兩個輔助理由:①蘇北地區已在近期上升至國家層面,定義為“淮海經濟區”,被賦予帶動蘇、魯、皖、豫共計四省部分區域的重任。此舉將大幅提升江蘇省綜合競爭力,有效拉近蘇北、蘇南地區的差距,為構建全國第一強省產生重要的推動力。

②廣東省依託珠三角經濟區、大灣區等國家頂層設計,未來五年仍將作為領軍省。周邊的福建省將圍繞國家級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南省依託全國唯一的自由貿易港、廣西佈局國家級北部灣經濟區都將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閩、瓊、桂三個省份具有稀釋東南、華南地區的政策扶持的潛質,將形成“環(粵)廣東省經濟區”。廣東省的核心區依然是以廣深超級都市區為主,對粵東、粵西兩大片區的扶持較少,難以成就全省均衡發展,至此呈現緩慢增長及平穩期,最終被超越。


民間查訪專員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對比兩省這幾年的GDP。

2012年,廣東的是57067億元,江蘇的是54058億元;

2013年,廣東的是62164億元,江蘇的是59162億元;

2014年,廣東的是67792億元,江蘇的是65100億元;

2015年,廣東的是72812億元,江蘇的是70016億元;

2016年,廣東的是79500億元,江蘇的是76100億元;

2017年,廣東的是89879億元,江蘇的是85900億元。

差額由2012年的3009億、2013年3002億、2014年2692億、2015年2796億、2016年3400億、2017年3979。

可見這種差距始終保持在一個不小的差距,且有拉大的趨勢。江蘇超越廣東這個話題,最近這些年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個江蘇人,也希望江蘇坐上頭把交椅,但是仔細分析,並不容易,具體如下:

1,差距不小,兩省都保持較高的增速,這種差距不是一兩個百分點的差距和一兩年差距。

2,廣東的經濟發展質量更高。廣州是中國的商品貿易中心,而深圳是中國的創新中心,擁有很多高科技產業和公司,而江蘇,因為主要是國營企業和代加工產業,所以產業質量是比不上廣東的。

3,考慮到廣東的私營經濟遠遠比江蘇發達,很多人的收入政府是統計不到的。而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4,廣東的經濟潛力更大。廣東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是山地,所以粵東西北這三個地方大部分山區處於貧困之中,區域發展非常不平衡,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3,廣東海外華人華僑實力更強。

4,廣東已經完成經濟轉型,而江蘇特別是蘇州南京正在經歷和即將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

綜合來看,江蘇超越廣東,在未來十年內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技術工程師engineer


江蘇經濟能不能超過廣東成為全國第一?我認為綜合各方面數據,3年之內江蘇難以撼動廣東第1大省地位!理由如下:

1,居民收入增速超過江蘇。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江蘇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8.4%,而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8%。

2,物價上比江蘇更穩定。廣東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

3,內需增速上超過江蘇。江蘇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5%。

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江蘇。江蘇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5%,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7.9%,這表明,投資在拉動江蘇發展的貢獻上減弱了。

5,服務業增速反超江蘇。江蘇增長8.4%,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9.3%,廣東在自己的優勢項目上,繼續對江蘇保持明顯優勢。

6,第二產業增速反超江蘇。江蘇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6.1%,,廣東6.4%,以製造業為主導的實體經濟一直是江蘇的優勢所在,然而,這一優勢或者勢頭已經被廣東反超。

7,經濟增速上廣東開始實現對江蘇的反超。此前率先進行深度轉型的廣東,在經濟發展速度上一直被江蘇壓制,但是,自去年起,廣東開始發力,最新數據顯示,廣東首次在增速上超越江蘇,且這一態勢有望繼續得到鞏固與確認。

江蘇經濟能不能超過廣東成為全國第一?我認為通過以上7大數據分析表明,至少在3年之內,江蘇難以撼動廣東第1大省地位!對我的這一觀點你認可嗎?


沙漏遺愛


粵蘇兩省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可以說粵蘇獨一檔(浙江體量偏小,山東質量略差)。自90年代廣東超越江蘇成為全國第一後,穩坐頭把交椅30年之久,江蘇一直不斷追趕且一度拉近差距,但依照目前來看,江蘇未來五年內基本不可能超越廣東,未來十年內有可能,但也比較難。

廣東和江蘇的發展正好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兩種最成功的發展模式,即特區外貿型經濟,鄉鎮模式(蘇南模式)。廣東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省委書記由政治局委員兼任,這是廣東政治上的優勢,因此廣東率先完成經濟轉型,在一度被江蘇拉近差距後又恢復高速增長。而江蘇的發展更多的是依靠鄉鎮企業結合外資企業,蘇南模式為代表的鄉鎮集體經濟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環境,未來的製造業必然從分散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向高精尖型集團模式發展。這是江蘇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利用江蘇的製造業優勢,完成轉型。

城市發展上,廣東的頂尖城市遠遠領先於江蘇,南京這些年雖然發展迅速但要趕上廣州依然非一朝一夕之事。深圳是中國的創新中心,城市產業結構健康,高精尖企業集中,創業氛圍好,今後依然會長期保持這種優勢,作為改革開放的代表成果,深圳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而蘇州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他已經做的足夠好,只是相比深圳,差距不小。其他城市江蘇保持著整天的優勢,廣東非珠地區相比蘇北差距不小。

江蘇未來想超越廣東,唯一的途徑是頂級城市南京蘇州與廣州深圳差距不要被拉大,曾經的地級市第一無錫能夠儘快從這幾年的低迷中走出來。而廣大的蘇中蘇北城市,其發展潛力遠大於廣東的非珠地區。廣袤的蘇北平原與粵西,粵北的丘陵比,其優勢足夠磨平江蘇與廣東城市數量的差距。

兩省都是強省,或許綜合實力江蘇略強點,但短期內廣東在經濟方面的優勢仍然無法超越。兩省你追我趕的良性發展,從單純的GDP競爭到民生,民富的競爭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或許廣東該對江蘇說,身後有你,我不再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