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網絡噴子那麼多?

在我們的時代,人人皆是道德帝。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接觸到一種怪現象,人們彷彿都懂得道德了,但人們的道德水平卻不因此而得到提高。

由於教育的普及和互聯網平臺的建立,人們不僅有了思想,而且還有了表達思想的渠道。這本是好事,可惜在發展的過程中,人的思想和表達方式都呈現出扭曲的形式。

馬克思說:“‘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黴,法定要受物質的‘糾纏’”。教育的普及和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就是糾纏我們的思想的物質。

我們的時代不但是民智開啟的時代,也是思想庸俗化的年代。所謂教育普及,普及到的東西也僅是思想中最便於傳播、最膚淺的東西。教育普及就是一種社會存在,它所決定出來的社會意識就是公眾淺薄的文化素質,只能知道“然”,而不知“所以然”,甚至歪曲說“因此而然”。

為什麼網絡噴子那麼多?

另一方面,表達和傳播思想的渠道已經不是過去傳統的媒介,不是書本和報紙,也不是講壇和麵談,而是大眾媒介或新媒體。現代社交平臺把公眾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簡化為四個按鈕:“收藏”、“轉發”、“評論”和“點贊”。

“收藏”使人學會剽竊,“轉發”讓人懶於思考,而“評論”的危害最大。

“評論”把人的邏輯片面成判斷而再不關心概念及推理,因而造成人人皆是道德帝的怪像。人們不再勤于思考,而是渴望不停的判斷,不停的評判他人——這是十分荒唐的。在邏輯中,判斷不是開頭,人的判斷力總是得經受長久的磨練才能成熟,如果一個人在沒有理解好概念之前就膽敢下判斷,那麼他就不免要被別人恥笑了。而我們在“評論”中往往會發現這種荒唐的事情:許多無知的人在沒有理解他人所論述的命題、概念或觀點之前就急於下判斷,急於站在法官的制高點上下判決,因此人人都變成了道德帝,卻無人知道什麼是道德。

對於“評論”,用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的一句話來解釋最恰當——“昆蟲叮人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因為它們也要活;我們的批評家也一樣,他們要的是我們的血,而不是我們的痛。”

“評論”不過是表明一個人在表達方式上的匱乏,他不能夠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只能藉助評判他人,刺痛他人來顯擺自己,道德帝實際上是道德領域裡的乞丐,他只是在向別人乞討詞彙罷了。

最後,“點贊”意味著公眾對自己思想匱乏的羞怯,他認同某一說話者的觀點,卻沒有表達能力去與對方進行對等的交流,他只能躲在角落裡默默的點頭,生怕話一說出口便顯露出自己水平過低的現實。

為什麼網絡噴子那麼多?

我們從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變化考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現代,思考的人多了,但思想沒有被提得太高;同樣,說話的人多了,但語言水平仍然發展得不怎麼樣。這是現代文化的徘徊期,也許這個徘徊期可能還會有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