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8月15號天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9月2號在密蘇里號上正式簽訂投降書,於9月9號在南京簽訂向中國的投降書!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日本投降書原文:

一、日本帝國ZF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  二、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臺灣與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內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將領願率領所屬部隊向蔣委員長無條件投降  四、本官當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海陸空軍各級指揮官及其所屬部隊與所控制之部隊向蔣委員長特派受降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及何應欽上將指定之各地區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立即停止敵對行動暫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彈藥裝具器材補給品情報資料地圖文獻檔案及其他一切資產等當暫時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飛行場一切設備艦艇船舶車輛碼頭工廠倉庫及一切建築物以及現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區內日本陸海空軍或其控制之部隊所有或所控制之軍用或民用財產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繳於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指定之部隊長及ZF機關代表接收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六、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日本陸海空軍所俘聯合國戰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釋放並保護送至指定地點  七、自此以後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日本陸海空軍當即服從蔣委員長之節制並接受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頒發之命令  八、本官對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以後對投降日軍所頒發之命令當立即對各級軍官及士兵轉達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區之所有日本軍官佐士兵均須負有完全履行此項命令之責九、投降之日本陸海空軍中任何人員對於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嗣後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遲延情事各級負責官長及違犯命令者願受懲罰  奉日本帝國ZF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命簽字人帝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崗村寧次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昭和二十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 分簽字於中華民國南京  代表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併為對日本作戰之其他聯合之利益接受本降書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 分在中華民國南京  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日本自1944年塞班島失陷就意識到這個戰爭已經徹底失敗了。於是有東條內閣垮臺。但是認識到失敗對接受失敗無條件投降有一個相當長的距離。以後日本的戰略方針是儘可能堅持抵抗,拖延時間。爭取適當的“和平”條件。起碼不是投降。 日本的辦法就是爭取當時在日美之間保持“中立”的蘇聯調停。蘇聯的對策就是虛與應酬。使得日本一直對蘇聯“調停”抱有幻想。 進入1945年以後,美國收緊了對日本的包圍,攻克了硫磺島和沖繩島嶼,對日本進行了毀滅性的轟炸。德國戰敗以後,預示日本也必須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仍然堅持抵抗。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必然迅速徹底毀滅”,就是暗示將使用核武器。但是日本首相當即發表談話,予以堅決拒絕。 美國在8月6日和8月9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以後,日本天皇才召開御前會議,討論結束戰爭的問題。出席會議的有首相、外相、陸相、海相、陸軍參謀總長、海軍軍令部長共六人。會上形成兩派意見。首相、外相、海相贊成接受“波茨坦公告”,唯一保留是不能危害天皇的地位,就是維護國體。陸相、陸軍參謀總長、海軍軍令部長的意見是拒絕“波茨坦公告”,將戰爭進行到底。可見日本總的說來還是不接受的。特別是軍方。最後由天皇“聖斷”,採取了首相、外相、海相的意見。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 由於蘇聯於8月8日宣佈對日宣戰,日本也斷絕了企圖由蘇聯調停的幻想,而且面臨著被美蘇瓜分徹底亡國前景。 戰爭發展到最後關頭,日本如果繼續抵抗,將勢必繼續遭受原子彈轟炸。雖然當時美國已經用完所有的原子彈,但是美國仍然可以製造。美軍將在日本登陸。日本原來的後方根據地我國的東北,已經被蘇軍佔領。日本的海軍已經基本全部打光。日本陸軍雖然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它的戰略總預備隊關東軍已經被殲滅。留在國內的所謂“國內軍”基本全是老弱婦孺。所以日本根本沒有繼續戰爭的能力了。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深度解析日本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