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在主橋拱肋順利合龍之後,位於毛家壩河灣處的匯興路一號橋於日前正式進入頂推階段,重達4000餘噸的鋼桁架拱橋將向南整體平移頂推150米。據悉,這將是自貢首座鋼桁架大橋,預計8月下旬頂推完成後,將進行增設欄杆、增加照明、處理橋面等工作。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

在匯興路一號橋的施工工地上,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頂著三伏天的烈日加緊施工。這個龐然大物要如何才能移動到河面上呢?據負責該大橋勘察設計和項目管理的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大橋採用頂推法施工,即在陸上拼裝區進行梁、拱整體拼裝和吊杆安裝後,採用液壓千斤頂拖拉的方式將主橋拖拉到永久墩上,完成橋樑施工。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根據我們此前制定的頂推施工方案,主橋計劃在7天內向南頂進150米。”該負責人表示,為保證動力充足,施工方在2號墩和3號橋墩的頂部共設置2臺100噸、2臺200噸的液壓千斤頂,可以提供480噸的有效拉力,用鋼繩牽引著主橋沿著水平方向整體平移,“大橋自重三千多噸,加上上部橋拱等總重在4000噸左右。大橋頂推前進150米以後,將準確地放置在永久橋墩上,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

記者在現場瞭解到,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大橋每移動一毫米都涉及牽引控制、精度觀測、位置校定等多個方面,將由現場的40餘名工作人員共同配合完成。為確保頂推的準確性,施工方在河面上搭設了兩個臨時橋墩作為支撐,同時在主橋拱肋下安裝了鋼結構的A型支架,防止其在推進過程中發生變形。在平移過程中,4臺水平千斤頂均衡施力,保證主橋按預定軌跡前進。推進過程中,施工監控單位在主鋼箱梁、橋墩、拱肋上安放了50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在頂推過程中主鋼箱梁、臨時橋墩的應力、應變、水平推力、豎向沉降等參數。主橋上下游橫向位移偏差一旦超過2毫米,就會立即實施糾偏。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大橋已移動20米左右

據瞭解,經過前期精心準備後,日前,施工方開始對大橋進行頂推。截至目前,大橋已經整體移動了20米左右。“大橋的每一次移動都關乎重大,我們只能分每一個小的階段來步步推進。”負責現場施工的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一位現場管理員告訴記者,大橋頂推每個行程約耗時2至2.5小時,一次主橋可前進5米,而後就要停下來進行測定、糾偏和動力維護等工作,一切正常後才能開始下一階段。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據悉,根據目前的工程進度和施工現場調整等情況,大橋預計本月月底前將移動到位,而後將進行施工腳架拆除,並增設橋面設施,如欄杆、路燈、亮化等,並對大橋重新噴漆,橋面鋪設混凝土和瀝青等,為大橋通車做準備。

造橋的見得多了,“推”橋的見過沒?自貢首座鋼桁架大……

效果圖

據悉,匯興路一號橋不僅是自貢市首座鋼結構橋,也是目前自貢市跨徑最大、寬度最寬、設計理念最新、施工方式最獨特的橋樑。該橋長191.339米,寬38米,雙向六車道,並設置有人行道,主橋結構採用主跨跨徑106米的鋼桁架拱梁結構。作為自貢市東興寺片區改造工程的重點項目,設計單位充分吸收自貢“龍”文化元素的精髓,對橋樑造型進行優化,整體形態生動優美;該橋作為連通市區和東部新城的重要節點工程,將在快速疏導城市交通、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自貢晚報記者 蘭江 周航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