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本文改編自如是金融研究院與正和島聯合打造的一站式企業投融資課程《穿越金融下行週期的新金融思維》,歡迎加入如是金融交流群,瞭解更多企業投融資信息,聯繫人:張弛(微信:zc0905_,請註明機構和職務)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中國式企業金融服務手冊》第4集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張奧平 如是金融研究院投行部總監、首席資本研究員

金融機構是鏈接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紐帶,也是幫助企業投融資的主要推手。對企業來說,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金融機構是成功的第一步。今天這篇報告我們從融資的角度出發,講述挑選適合自身企業的金融機構的原則,並對目前企業的主要融資業務及與這些業務相關的主要金融機構進行系統梳理。

企業做融資,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自身的融資需求

,一方面,企業的融資需要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是僅僅需要融資還是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如果需要短期融資,那麼可以進行短期信用融資,優點是不需要抵押和擔保,週期短,放款快。缺點是額度會小很多。如果是長期的,那麼作股權和債權融資是比較恰當的,但是這兩者門檻都比較高,對企業資質有所要求。另一方面,企業的融資規模是大還是小,小額需求可以考慮信用融資,甚至小貸公司。如果是大額需求,就可以考慮銀行抵押貸款、股權債權融資等等方式。不僅如此,企業還要考慮到各種融資方式的成本、金融機構的實力和業務能力等實際因素來選擇融資渠道。在本文後半部分的梳理中不難發現,同一方融資,由於選擇的融資工具不同,費率會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抵押貸款的風險最小,費率也最低。因此企業需要在融資可得性的考慮下進行融資渠道的選擇。在選定渠道之後還需要進一步考察金融機構的實力和業務能力。尤其對於大額長期的融資需求來說,直接選擇業內排行前列的公司可以消除很多不確定性。

按照提供服務的機構,企業的融資業務主要可以分幾類:包括銀行提供的銀行貸款、委託貸款、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內保外貸、銀行保理,由券商提供的股權、債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由信託提供的信託貸款。

一、商業銀行

首先來說銀行提供的融資業務。銀行作為中國最重要也是最賺錢的金融機構,它通過吸納公眾存款和理財資金,然後主要以貸款的形式向中國實體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1、銀行貸款

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方式。截止到2017年末,企業的社會融資規模約有174.64萬億,其中有近70%是銀行貸款。2017年金融機構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52萬億元,其中全國性大中小型銀行提供12.73萬億元,佔到了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94.1%,說明銀行貸款為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銀行貸款最主要的優點是程序標準化、融資成本相較其他方式低。缺點是銀行一般要求企業提供擔保或者抵押、質押,並且偏好國企及大型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對於企業來說,選擇銀行進行貸款最主要進行成本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貸款利率和抵押率、質押率,目前中國5年以上貸款利率為4.9%,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企業無法拿到這個水平的貸款,因此根據可獲得貸款的利率水平進行銀行的選擇是最主要的選擇標準。其次如果是抵押或質押貸款需要關注抵押率、質押率,這直接關係到企業可以獲得的貸款數量。

2、委託貸款

銀行單純作為中間人,將委託方的資金以貸款形式發放給融資方。過去8年委貸以年均超過20%的增速膨脹了超過13萬億的規模。由於2015年以前監管不嚴,相關法律法規並不完善,大量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委託貸款投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等領域。在2015年1月,銀監會曾發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於今年1月份在官網正式發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辦法》出臺填補了委託貸款監管制度空白。《辦法》對委託貸款的業務定位和各方當事人職責、委託貸款的資金來源、用途、風險管理和監管五大方面進行了明確規範,委託貸款規模出現明顯減少。2015年委託貸款較2014年規模下降近1萬億元,2018年一季度,委託貸款規模為-3314億元。委託貸款的期限和貸款利率皆由雙方自行商定。但貸款利率最高不能超過人行規定的同期貸款利率和上浮幅度。因此,由銀行與企業協商的通道費用的高低也將成為企業選擇通道的重要標準。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3、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

主要是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超級短期融資券、非公開定向發行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票據等。2017年共發行3370只,發行規模近4萬億,1年以下融資券數量和規模上佔比都接近50%。因此更適合企業為中短期提供流動性需求。根據Wind數據,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是最被認可的三家承銷銀行,2017年承銷金額分別為4000.2億元、3275.1億元、3259.8億元,承銷只數分別為493、449、287。

4、內保外貸

是指境內銀行對境內企業的境外關聯企業提供擔保,由境外銀行向境外關聯企業發放貸款的業務。對於企業來說主要可以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對企業海外關聯公司跨境增信,使海外關聯企業度過發展前期信用不足的階段。二是可以實現低成本融資。三是解決當前資金出境難的問題。但是這種業務更接近於定製型的產品,成本取決於企業的議價能力。2016年5月9日長電科技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就用了該種形式的融資,由長電科技提供擔保,境外主體獲得中國銀行“內保外貸+直貸”模式的1.2億美元貸款,佔收購總額7.8億美元15%以上,保證了收購的順利進行。

5、銀行保理

銀行為企業使用應收賬款融資設計的一種融資業務,通過以應收賬款的轉讓從而提升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銀行需要考察企業的資信情況並且一般要佔用企業在銀行的授信額度。銀行保理更加適用於可以提供足夠抵押的大型企業,對於小型企業來說,更多的是需要商業保理來進行融資。

二、券商融資

再說券商提供的股權、債權融資服務以及資產證券化。券商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隻重要力量,是金融機構融資無法避免的一個角色。不論企業的股權還是債券融資都需要券商作為中介機構或者資金提供方來推進。根據Wind數據,2017年券商整體股權融資規模達1.72萬億,與企業融資相關的企業債、公司債1.3萬億,資產證券化總規模1.61萬億。

1、股權融資

主要融資方式是IPO,增發,可轉債、可交換債以及併購重組。2017年IPO募資2301.09億元,增發募資1.29萬億元,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募資1854.5億元,併購重組交易金額2.3萬億,其中上市公司作為買方的交易金額超過70%。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從IPO來說,IPO是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對於企業融資來說,IPO一次性為企業提供了鉅額的融資,同時提升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為後續的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打好了基礎。企業在考慮IPO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券商的業務熟練度、過會率以及自身的行業特點,來進行保薦券商的選擇。

如果僅通過過會率來選擇保薦承銷券商,2017年過會率為100%的券商有東方花旗(承做7家)、中航證券(承做4家)、中銀國際(承做3家)、瑞銀證券(承做3家)、東北證券(承做2家)、西南證券(承做2家)和愛建證券(承做2家)等等。若從承做家數大於10的券商中來看,2017年過會率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為中信建投(承做23家)、華泰聯合(承做19家)、東吳證券(承做10家)、國泰君安(承做16家)以及民生證券(承做15家),過會率分別為95.65%,94.74%,90%,87.5%和86.67%。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如果通過券商偏好來進行選擇,2017年券商承銷保薦的費率平均為8.45%,中金最低僅為5.45%,民生證券最高達10.1%。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如果從券商綜合表現來看,當前市場上的排名第一的券商是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去年的過會率為82%。

從規避被否次數最多券商角度來考慮,2017年國金證券有8家被否,數量遠超其他券商。

從再融資重要的手段增發來說,增發是通過對特定或全部投資者額外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2017年增發企業集中於民營企業與央企,募資金額分別為4709億元和4386億元。從券商實力來選擇,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和國泰君安是2017年僅有的四家增發承銷金額超過1000億元的券商,分別為1726.43億元,1446.58億元,1402.27億元,1005.95億元,四家承銷金額合計佔2017年增發總額的47.92%。承銷增發家數分別為48家,50家,25家,38家。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從可轉債和可交換債來說,2017年可轉債發行數量上材料領域較多,但金額上還是金融類企業位列第一,達370億元,佔到全部募資額602.72億元的一半以上。相比於2017年度僅有23家發行可轉債而言,可交換債是兩者中表現較好的那個,2017全年共有93家發行,募資金額達1251.78億元。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可交換債的發行排名行業前三名(按Wind行業分類)分別為材料,資本貨物和能源。發行規模上分別為342.91億元、328.75億元、180億元。在可轉債承銷市場上,2017年在104家券商中,僅有23家存在可轉債的承銷業務。由於發行量較少,由瑞銀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光大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高盛高華六家券商以50億承銷金額並列第一。在可交換債市場上,2017年共有35家券商承銷可交換債,其中華泰聯合、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是承銷金額破百億的三家券商,分別為177.53億、172.13億、134.2億元。

從併購重組來說,併購重組是優勢公司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併購重組實際上是一家企業取得另外一家企業的資產、股權乃至經營權、控制權。目前中國併購重組的財務顧問主要由券商及一些精品投行提供,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依然由一些大券商所壟斷。在併購重組業務中,自2013年至2017年連續五年在證券公司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評級中被評為A級的僅有中金、中信證券、華泰聯合、中信建投、國泰君安五家券商。這五家券商分列2017年併購重組交易金額排名的第1、2、3、4、7位。

2、債權融資

主要是債券發行和承銷以及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券商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中與企業融資相關的主要是企業債和公司債。企業債與公司債分別是由發改委、證監會審批,符合規定的公司發行的債權融資憑證。在這個領域基本上是由券商所壟斷。公司債市場,中信建投以178只公司債,承銷金額1442億的巨大優勢穩居第一。企業債市場,海通證券以26只企業債,承銷金額268億元排名第一。

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是上市公司將股票質押換取融資的一種方式,目前更多的是由券商作為資金提供方來進行質押。目前A股共有3338家企業進行了股權質押,約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94.5%,質押股票的市值規模約5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10%,截至2018年6月A股中未解押的質押式回購股票市值達2.07萬億元。根據過去五年質押規模來看,2015年到2017上半年是股權質押規模快速增長的時期,2015年是股權質押規模增長最多的年份,其質押市值為4.9萬億,同比增長了91%;2018年初以來共有1693家公司新增11224筆股權質押,股權質押規模8486億元。目前A股市場可以說是“無股不押”。根據最新規定,質押率不得超過60%上限,那麼與銀行協商更好的質押率以及費率就是企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資產證券化是以底層資產未來產生的收益作為償付保障發行可流通證券進行融資的方式,目前資產證券化市場在經歷了4年快速發展之後,德邦證券、中金、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業務規模迅速超過500億。底層資產目前主要是小額貸款債權、信託受益權、企業應收賬款債權和融資租賃債權四大類,這四類總資產規模佔2017年的81.86%。行業則主要集中在金融業、租賃業和房地產行業,規模佔比接近83%。

三、信託融資

信託融資主要指接受委託人的資金並按照事先約定向融資人發放一定貸款並負責收回貸款的公司。如果資金投向委託人指定的貸款項目,風險由委託人承擔,信託公司僅僅起到通道的作用。如果資金投向信託公司選定的貸款項目,風險由信託公司承擔。前者信託公司只收取通道費用,而後者目前企業融資的成本大概在10%-12%之間。截至2018年上半年,市場上中航信託、雲南信託、建信信託、交銀國際信託、中糧信託和興業信託是信託行業的龍頭企業,總信託規模皆在1400億以上。僅關注融資租賃類信託的話,中信信託、華鑫信託、中航信託、百瑞信託、華澳信託和愛建信託規模皆在億元以上。從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公司總信託規模發生變化,期間成立信託511只。其中僅百瑞信託的融資租賃信託規模發生變化,新發行1只信託,發行規模為3億元,佔總信託規模的0.55%。

四、民間融資

民間融資主要指由互金平臺提供的P2P以及由融資租賃公司提供的融資租賃、由保理公司提供的商業保理以及由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等,此類融資方式因為缺少標準化流程與規定,成本更多取決於企業與投資方的協商能力。同樣地,資質不符合金融融資的企業大多數是以高額的融資成本的通過這些方式來進行融資。

P2P理財是互聯網理財的一個典型代表,是以公司為中介,對接借貸雙方需求完成債權融資的方式。商業保理是保理商向供應商提供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7000家保理公司,業務量據估計超過8000億元。小額貸款公司則是以公司財產對外放貸,目前整個行業貸款餘額超過9000億。但此類產品由於透明度低,標準化程度差,詐騙、平臺跑路等違法犯罪高發。據相關統計,2018年6月份停業及問題P2P平臺數量增至80家,且於7月風險持續發酵,有愈演愈烈之勢。P2P暴雷不斷,並會由此產生一系列“多米諾效應”,影響到其他行業資金鍊問題,波及到實體經濟。因此企業如果選擇此類融資工具一方面需要牢記企業融資目的,需要警惕過高的融資成本可能對企業的現金流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在融資前完成一定程度的企業背景盡調,優先選擇業內知名公司,規避融資風險。

總體來說,企業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正確分析自己的融資需求,然後根據具體需求去尋找對應的金融機構,從相關業務費率、業務提供方的角度進行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機構。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中國式金融機構全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