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乾卦。《象传》说:“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易经》是六经之一,而且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一本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孔老夫子教导学生的重要经典、重要依据,而《易经》也称为六经之首。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把它延伸变成了六十四卦,然后文王写卦辞,还有一种说法是周公写爻辞。后又经过孔子注解,把整个《易经》的义理彰显出来。

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里含摄很深的义理,经过了上古时代的伏羲氏、中古时代的周文王、下古时代的孔子这三位圣人,才得以完成。

孔老夫子在诠释《易经》的“易”字时,这样讲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里的“易”,其实就是《中庸》里讲的“天命之谓性”,也就是我们的性德,宇宙的本体。用佛教的话就是自性、佛性。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之后说的几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就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目的就是要回归自性、回归本性。但是要回归,从哪里入手?《大学》上告诉我们,要“明明德”必须从格物入手,要把习性放下、把分别执着放下,甚至要把起心动念放下。

孔子说易是无思也,就是要把起心动念都放下,才能寂然不动,这就是“何期自性,本不动摇”,可是又“能生万法”。这个寂是空寂,空了之后才灵,可以感通,它不是死寂,死气沉沉的。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证悟之后才能够明了。我们学习圣贤经典,按照经典去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最后放下起心动念,唯证方知,你契入了,证到了这个境界,你才能真正明了。

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所以人的执着愈来愈淡,才会愈显得有智慧。心上愈是没事的时候,突然有人要跟你讨论什么问题,你讲出来的话是非常有智慧的言语。假如这个时候你很烦,很多事情都搅在一起,人家跟你讲话,你说“我烦着呢,别吵我!”不要说帮助别人,不骂别人已经很好了。同样是你,为什么状态差别这么大?原因就是“本自清净”,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智慧就彰显,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一点地透出来,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

具体一点地讲,这个“易”有三重含义,第一是变易,我们看世间的万事万物,现象是变化莫测、刹那生灭的;第二是不易,虽然现象是刹那生灭的,但是有一个不易的本体,有一个不易的规律、不易的道理;第三就是简易,我们讲大道至简,它本身并不复杂。所以我们看《四库全书》内容很丰富,但是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它的内容,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我们看这一句话,“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象”是指《象传》。孔子做了十传来诠释《易经》,那就是《彖辞》上下两传,《象辞》上下两传,《系辞》上下两传;接着是《文言》,《文言》是专门解释乾坤的;然后是《说卦传》,这是谈八卦的道理;再来是《序卦传》,讲整个六十四卦排列的道理。还有一个是《杂卦传》,就是把两两相对的卦并在一起,变成三十二个组合,譬如“泰卦”跟“否卦”是一组,刚好两两相对,谈这三十二卦组合的道理,这个是《杂卦传》。

《彖辞》上下传,“彖”是解释卦辞的,这整个卦,还有整卦的意义,是《彖辞》在解释。《象辞》,是解释整个卦的形状延伸出来的意义,所以它叫“象”,解释每一爻所产生的现象的意义。《象传》的内容比较丰富,六十四卦都有象辞,还有三百八十四个爻,也都有象辞。而且还不止三百八十四个爻,总共是三百四十六个象辞。

《易经》这部书,孔老夫子一直在深入研究,所以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得这部书他翻了好多次,连绑书的牛皮带都断掉了。孔子是圣人,还要用这么多的时间来读《易经》,学圣贤经典,何况是我们?所以要深入经藏,契入圣贤,就要下更大的功夫。特别是年轻人不能够蹉跎岁月,有时间就赶紧读书、学习。当然读书要读经典,还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习方法要对,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里讲乾卦,《象传》说“天行健”。“行”就是运行,那么天的运行是什么样的?我们看春夏秋冬气象的转变,日出日落永久不停止,没有一天是休息的。

君子效仿天道,就是要像天这样自我发愤图强,永不止息,甚至连一天都没有休息,这样才能够学天道,才能够学得好。

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本有的智慧就会一点点透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