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是在搞教育,還是在搞政治?

老師,您是在搞教育,還是在搞政治?

一天半夜,我都迷迷糊糊要睡著了,忽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驚醒了。原來是我的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位媽媽忽然打電話給我。

電話中,她泣不成聲,給我講她和兒子如何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她內心如何糾結。在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我慢慢梳理出來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她兒子的班主任老師要求她到學校面談。在談話中,談到他兒子學習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且這位班主任直言,要求她回去對她兒子講,不要和班級中的××同學、××同學等人交往,這些同學不好,你家孩子還是挺不錯的,那幾位同學嚴重影響到了你兒子的進步。

這位媽媽回去之後,嚴肅批評了孩子,把孩子的手機也沒收了,並且轉述了老師的話,不能和××同學,××同學等人交往,因為他們不好。

這樣的說法和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很不高興。因為那幾位同學,他們不但在學校一起上課,還一起去校外輔導班上課,是很好的朋友,家長之間也都比較熟悉,之前也沒聽媽媽說過他們的不好。

我在電話裡安慰了她,讓她好好和兒子交流溝通,不要過於強硬,也加強和老師的溝通。因為我只是旁觀者,並不瞭解更為詳細的情況,所以只能給一些原則性的建議。

又過了一段時間,再次接到這位媽媽的電話。原來,這件事情又有了新的發展。

她兒子發現,不只是他要主動疏遠那幾位同學,而是那幾位同學也主動疏遠他。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也很奇怪。

這樣的狀態,不單是孩子自己覺得彆扭,原本因為課外班送孩子經常見面聊天的家長之間再見面時也有一些彼此心照不宣的尷尬。

後來,這幾位經常送孩子上課外班的家長偶然間聚在一起,說起這件事。一交流,他們發現,原來老師分別找過他們了,說的話差不多都一樣,你家孩子還挺不錯,不要和××同學,××同學等人交往,他們不好,會帶壞了你家孩子。

原來是老師使用了“離間計”,把他們分而治之了。

這位媽媽講述完之後,感嘆說:“這個老師不是在搞教育,他是在搞政治啊!”

這個感嘆讓我悚然一驚。

我不認識這位家長口中的班主任老師,這些學生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生,我也並不瞭解,這個老師採用了這種方式是否達到了他期待的教育效果,我也無從知曉。

但我聽了這位家長的一聲感嘆,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拋開前面的所有各種具體情況,在教育中過程中,這樣做對嗎?或者說這樣做合適嗎?

也許有人會說,老師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他們不要互相之間影響,拖後腿,所以老師這樣做可以接受。但是不是隻要是初衷是好的,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可以接受呢?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結果是這幾個孩子都因為老師的這個做法,排除了互相之間的干擾,最終都學習進步了,就可以接受。但是不是結果是好的,於是就可以不去考慮中間的過程與方法是否正當呢?

也許有人會說,反正也沒造成什麼惡劣的不良後果,老師也都挺不容易的,所以不必斤斤計較。但是不是沒有造成什麼不良後果,於是對相關的做法就可以視而不見,乃至忽略不計,不值得反思呢?

我想起去年讀到的某小學老師懲罰告密學生的一則新聞。

老師,您是在搞教育,還是在搞政治?

有學生帶巧克力來到學校,結果被班上的另外一個同學威脅,如果不給他吃,就向老師舉報。這位帶巧克力的同學不願意給,最終被舉報,不但巧克力被沒收,還遭到了老師的批評。舉報的學生自以為得計,私下裡進一步嘲笑被舉報的同學。

後來,老師瞭解到實情,狠狠批評了這個告密者,還讓被舉報的同學當著告密者的面把巧克力吃掉,幫這位同學出了一口氣。

很多人為這位小學老師的做法點贊。作為教師同行,我對這位老師的做法也忍不住要伸出大拇指,點一個大大的贊。

因為這是真正的教育。她弘揚了正氣,懲罰了告密者。這位老師用最真實的教育行動告訴學生,告密是不對的,以威脅他人獲得利益為目的的告密就更加可恥乃至可惡。與某些老師以培養小幹部,狠抓班級建設為名,對學生進行監控相比,這實在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從初衷或者結果出發,來判斷某一件事情該不該做。或者因為沒有造成直接的不良後果就忽視了反思過程是否正當。

這樣一些現象,當然絕不是教育領域所獨有,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存在,但為什麼我單單要把教育領域中的這些“小事”揪出來,是因為教育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教育要培養一個人的真善美,這是很多老師都會掛在口頭上的教育理念。但僅僅讓這種理念停留在口頭上又遠遠不夠。

很多時候不是用我們的言,用我們的嘴巴去做教育,而是用我們的行,用我們的身體去做教育。學生們不但聽我們如何說,更看我們如何做。言與行的分裂,只會招來學生的鄙視,或者讓學生因此也言行分裂,成為一個不真不善不美的人。

哪怕退一萬步去想,不說什麼國家民族的未來,只說我們作為教師,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在一個互信互利的環境中,還是生活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環境中呢?

這麼一想,就知道教育無小事,每一個行為都不可不慎。真心希望每一位教師同行都能少搞一些“政治”,多做一些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