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鬼臉」 展現木材紋理之美

黃花梨的使用史要追溯到漢唐時期,黃花梨絢麗的紋理得到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認可與追捧,在當時的宮廷中出現了一些黃花梨製作的小型器物

當時,人們就已十分熱衷於黃花梨多變的花紋,並將其命名為“文木”,這樣的審美標準註定了對黃花梨木材的判斷和取捨

黃花梨“鬼臉” 展現木材紋理之美

黃花梨本就稀少,由於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黃花梨都具有完美的花紋,其間大小、深淺、形狀都有著極大的區別

為了選取能夠到達“文木”標準的木材,人們大量砍伐黃花梨木,導致許多不符合“文木”標準的黃花梨遭到材不盡用的待遇,因而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這也是明代中期以後內地黃花梨木材基本消耗殆盡的原因之一

鬼臉作為國人對木材紋理之美的極致表達,並不僅僅出現在黃花梨上,一些紋理清晰、細密的紅木木材上也能看到這樣的美麗圖案

其實,不論是否有鬼臉,黃花梨木材從木性上來講,都是製作古典傢俱的上佳之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