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民辦學校同時招生:小升初該如何做足準備?

2018年,繼《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之後,關於小升初擇校的政策又有了新變化。在部分發達城市,已經正式啟動公辦中學和民辦中學同時招生(嚴格規範民辦學校招生計劃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導其合理確定招生範圍,並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政策,即:報了公辦學校的學生,無法再參與民辦學校的小升初擇校。如果這一政策全面實施開來,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某小升初擇校門城市,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時招生的政策以後,原先小學六年級畢業的學生會有一半以上(50.74%)參與小升初擇校,而現在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堅持選擇民辦初中(36.61%)。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原因在於:按照以往的政策,學生可以報民辦初中,如果民辦初中沒有錄取,再按照劃片區入學的政策進入公辦中學。如果對口的公辦中學不是特別差,家長和學生都會抱著試試的態度,如果能被民辦中學錄取那就最好,民辦中學落選後回到對口的公辦中學也能接受,所以大多還是願意衝刺一下民辦的重點中學。於是,“無論對口中學好壞,都要先擇校”成為一種常態。

新政的出臺,意味著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進入更好的民辦初中,那就不要輕易擇校。否則,原來還不錯的對口的公辦中學也很有可能進不去,只能退而求次、在民辦中學裡選一所更差的學校就讀三年初中,而且(按照昆明的政策)三年以後的中考不能享受定向擇優名額。

不擇校,直接劃片進入公辦中學呢?按照政策“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學區,確保各學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大致均衡”,意味著每年劃片對口直升的學校信息都可能會變,所以,想要通過購買所謂的學區房、學位房獲得優質公辦學校教育資源,已經不太現實。

對於接下來面臨的小升初,該如何準備呢?

1.留意政策動向,及時調整備戰策略。根據昆明以往的情況,每年4月份出新政、5月份報志願、6月份搖號、7月份課堂體驗擇優錄取。所以,留給家長選擇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如果要擇校,就早做準備,新政提出獲獎情況不加分,那麼在小升初衝刺階段,就不要過多花費時間精力在各種競賽上,忽略了文化課的成績;新政提出課堂體驗擇優錄取,那麼平時在準備的時候就不要過多的進行面試面談訓練,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在解決核心問題上。

2.提升學習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民辦初中招生,要麼運氣好、直接被搖號搖進重點中學,要麼成績好、課堂體驗中勝出被擇優錄取。無論哪一種方式錄取,要在重點中學跟得走,自己必須有紮實的底子,所以千萬不要忽略小學的成績,尤其是四、五、六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佔了小升初課堂體驗成績的三分之一(昆明的情況)。如果小升初沒有擇校,那麼恭喜你,有機會獲得定向擇優的名額,不過,這也是要根據學生的綜合成績來評定,你不努力,機會與你無關。

3.找準自己位置,不盲目跟風。遇到不少家長,在與家家樂學校老師交流的時候,說自己孩子成績有多好,可是入學測試結果揭曉,卻發現成績慘不忍睹。如果身邊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考九十幾、滿分,那怎麼能準確衡量自己所處的位置呢?要知道,有些學生考100分,是因為滿分只有100分,題量再多一些、滿分再高一些,還能考得更好。所以,要學會縱向比較,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年,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有進步、哪些地方有不足,也要學會橫向比較,班級、年級、全區、全市,看看自己在更大的競爭環境裡,是否也能保持領先。

相關文章閱讀推薦:

2018年小升初政策對比分析(以昆明、成都、上海為例)

2018年成都市小升初最新政策及政策解讀

2018上海市小升初最新政策及政策解讀

2018昆明市小升初最新政策及政策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