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網際網路社交行業

對於數字原住民來說,互聯網社交就是他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的終極原因在於,人是社會動物,人無法離開社會而存在。——來自知乎
深度解析互聯網社交行業

對於數字原住民來說,互聯網社交就是他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的終極原因在於,人是社會動物,人無法離開社會而存在。

—— 知乎

什麼是社交網絡!

它全稱叫社交網絡服務,源自英文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譯,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

“社交”(Social)不僅僅是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

分析各類社交網絡應用,社交網絡有四個核心特徵:

(1) 用戶規模大

(2) 社交場景豐富

(3) 用戶粘性強

(4) 精準關聯度高

總體來說,社交網絡行業就是由具有“社交”屬性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提供商、網民及相關企業等組成的群體。

我們身邊有哪些互聯網社交產品?

深度解析互聯網社交行業

即時聊天

即時聊天軟件可以在兩名或多名用戶之間傳遞即時消息的網絡軟件,使用者發出的每一句話都回即時顯示在雙方的屏幕上。SKYPE、QQ、Facebook等是典型代表。

社交網站

SNS的全稱也可以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

社區論壇

社區論壇是一個網絡板塊,指不同的人圍繞同一主題引發的討論,如天涯社區。類似的名詞還有論壇、貼吧等。同時也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範物,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

直播

其形式可分為現場直播、演播室訪談式直播、文字圖片直播、視音頻直播或由電視(第三方)提供信源的直播;而且具備海量存儲,查尋便捷的功能。如yy直播、熊貓TV、鬥魚直播都是比較著名的直播公司

短視頻

短視頻超短的製作週期和趣味化的內容對短視頻製作團隊的文案以及策劃功底有著一定的挑戰,優秀的短視頻製作團隊通常依託於成熟運營的自媒體或IP,除了高頻穩定的內容輸出外,也有強大的粉絲渠道;短視頻的出現豐富了新媒體原生廣告的形式。較為著名的短視頻APP有抖音、快手、西瓜等。

社區網站

社交網站是針對社區內居民之間互相聯繫的網站,自然網站的內容應該主要傾向於更適合在社區內產生的活動,比如:二手物品轉讓、上下班拼車等,要能夠體現出社區網站的獨有特色。

互聯網社交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從產業鏈和價值鏈角度,可分為平臺運營商、應用技術提供商、廣告主、廣告代理、支付方、用戶等。

深度解析互聯網社交行業

社交網絡的業務領域差別很大,綜合分析,廣告是社交網絡商業化的主流式,遊戲的流量轉化效率最高,社交電商、在線直播在內的增值服務和本地生活服務正在成為新趨勢。

社交網絡運營和盈利模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1) 廣告銷售

與SNS 相結合的品牌廣告、植入式廣告、精準營銷廣告等網絡廣告,是社交網站的主要盈利模式。

(2) 虛擬貨幣

一些社交網站採用虛擬貨幣,在網站內使用各種收費服務,比如Facebook 創辦一家名為Facebook Payments 的子公司,專門處理虛擬貨幣支付業務,這將成為它未來流量變現的核心模式之一。

(3) 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主要通過類似於騰訊QQ 秀的個性主頁定製等虛擬銷售來實現。在中國社交網絡市場中,QQ 空間憑藉龐大的用戶基數,為用戶開發各種虛擬道具及服務,源源不斷地產生著小額付費。

(4) 會員收費

在中國,大多數社交網絡都實行免費註冊制度,但對其中的一些特殊需求人群,則實行高級會員收費制。以騰訊 QQ 為例,QQ 有會員、超級會員的特殊身 份,用戶可以花錢購買,享受更多的特權。

(5) 訂閱服務

在閱讀類社交網站上,讀者通過訂閱心儀作者的作品閱讀權,閱讀其最新作品,而作者獲得社交網站提供的訂閱分成,獲得收入保障。比如起點中文網確立的付費閱讀制度已成為行業標準。

(6) 付費觀看與下載

在一些視頻網站,如優酷土豆等,網友通過各種支付平臺點播版權節目,在 線觀看,除了單點收費,還有大包月、小包月等收費模式。

(7) 第三方APP 應用開發經營者利潤分成

一些社交網站已經培養了龐大的第三方開發者社區,有豐富的APP 應用供用戶選擇,並與開發者分成。

(8) 與電子商務的分成

用戶在社交網絡上溝通交流,容易形成口碑傳播,有可能產生商品採購。

(9) 與網絡遊戲聯合運營

為增加用戶粘度,社交網絡推出各種吸引用戶的APP 應用,其中社交遊戲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應用,遊戲因其流量轉化效率高,是中國社交類公司採用的主要盈利模式。

(10) 與運營商流量分成

所謂的流量經營,是和運營商合作,推出定製化的移動流量套餐,通過自己的產品為運營商帶來大量的流量收入,最後和運營商進行利益分成的商業模式。

一些閱讀類社交網絡利用原有版權,通過產業鏈的運作,從原來的文字,變成出版物、影視劇、動漫、網絡遊戲等,形成版權的二次開發利用,創造更大的收益。

(12) 擴展線下的社交資源

社交網站利用線上的社交關係,進一步推出線下活動,加強用戶粘度,比如除了線上的活動,線下組織會員活動成為各大婚戀網站盈利模式中的關鍵環節。

(13)數據接入服務

通過向合作伙伴提供數據,以獲得收入。合作伙伴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識別用戶的情緒、影響和其他趨勢。

根據市場調查報告的數據,社交網站的營收絕大部分來自廣告銷售,不同社交網絡也在積極嘗試各種盈利模式,當然這些主要的盈利模式並非適用所有社交網絡。

互聯網社交的市場容量有多大?

市場數據

2008—2017年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變化

深度解析互聯網社交行業

轉自智研諮詢《2008—2024年中國社交網絡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08年至2017年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不斷攀升,至2017年,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已達289億美元,是10年前的近25倍,社交網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行業趨勢

交友只是社交網絡的一個開端,社交網絡大體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1. 早期概念化階段──SixDegrees 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論;

2. 結交陌生人階段──Friendster 幫你建立弱關係從而帶來更高社會資本的理論;

3. 娛樂化階段──MySpace 創造的豐富的多媒體個性化空間吸引注意力的理論;

4. 社交圖階段──Facebook 複製線下真實人際網絡來到線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論;

5. 雲社交階段——著雲臺分佈式網際社交理論。

基於社交網絡的發展歷程,社交網絡將會發生如下變化:

首先,主流社交網絡用戶增幅持續下降。例如,全球社交網絡霸主Facebook,它的用戶數增長基本已到飽和。

其次,長尾社交應用繼續湧現並快速增長。主流社交網絡的大而全,給了一些垂直或長尾社交應用生存、發展甚至逆襲的機會。

第三,從用戶量劇增到廣告收入劇增。未來幾年隨著社交網絡對收入增長的巨大需求,以及企業對社會化營銷日益重視的趨勢,社交網絡的廣告收入將會繼續大幅增長。

第四,社交購物將廣泛普及。未來各大社交網站將有望不再繼續充當“電商中轉站”的角色,而是升級為用戶直接購物的平臺。

第五,流媒體直播成為主流。

最後,社交媒體客服質量顯著提升。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主流社交網絡都顯著加強了各自的客戶服務功能。

難點與挑戰

1、不同屬性的社交平臺功能並不一樣,需要為用戶提供最貼近最有效的體驗。

2、需要開發區別於PC端的移動各色產品,以提升吸引力,展現手機端的力。

3、不斷增強產品的用戶體驗度、活躍度和粘性,減少用戶流失達到避免甚至增加的效果。

4、社交與娛樂的完美契合,用戶要感受到產品的趣味性,不能只依託於用戶之間的相互交流,產品也要賦予用戶娛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