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身洪荒之力,卻沒有起牀的勇氣

萬千孤獨中與你相伴

一起變成更好的人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他們的成功

不是被某個時刻,某個機遇所成就的

並不是機會降臨於他

而是他已經磨劍太久

才得以改變那個本來平凡無奇的時刻

你一身洪荒之力,卻沒有起床的勇氣

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雙十一打折,你囤了好幾百元的書堆滿書架,滿腦子都是自己在知識海洋裡歡快遨遊的身影,你訂了詳細的計劃,信誓旦旦,決定從明天開始,每週都要讀完兩本書。

然後,你滿意的拍拍手,就這麼友好的決定了,就這樣,今天加班這麼辛苦就先看兩集電視劇吧,讀書的計劃,明天再開始。

雙十二打折,你看著書架上沒開封的書犯了難,不買吧,優惠券作廢可惜,可要是買吧,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完。

一咬牙買買買,歡快的又挑了十幾本,付款後趕快從書架上拿了一本,翻看了一下午還做了筆記,被自己的勤奮感動了,忍不住發了條朋友圈。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你保持著每十分鐘刷新一遍朋友圈的頻率,卻依然是那麼寥寥無幾的幾個贊,眼看天光漸黑,早上翻開的書還有一大半都沒讀完,而你說,不著急,明天再接著看。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講自律的文章,故事中的女主角從140斤瘦到了90斤,你看著人家瘦下來的照片心生豔羨,當即便立志要啟動減肥大計,你在淘寶上買了整套的裝備,將自己上週囤下的零食一股腦打包起來,準備送去給同事。

忙完所有已是傍晚,你抹一把汗,感覺有些餓了,你點完外賣忽然想到自己要減肥的這碼事,然後安慰自己說,沒關係,今天已經動的足夠多了,這是最後一頓,明天開始就清淡飲食。

可是好難哦,朋友聚會,公司聚餐,下午茶時同事親手烤的小糕點那麼誘人。

你一次沒忍住,又一次,又一次,眼看就到年終,而你腰上的贅肉依然不離不棄的跟著你,你說:

明年吧,從一月一日開始,我保證每天跑五公里,再也不吃任何餅乾和糖。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你跟朋友相約學英語,每週末去附近大學的英語角練習,可還沒堅持幾次,你就開始以各種理由推掉朋友的邀約。

拜託,這可是週末哎。

要社交,要逛街,喜歡的韓劇更新了,要睡懶覺,要約會。

可是偶爾在下午睡醒,看著窗外搖曳的樹影,還是會生出幾分不安,於是果斷在朋友圈翻出別人之前推薦的一個課程,果斷報了名,在點擊付款的那一瞬間,覺得自己的英倫口音可以媲美艾瑪·沃特森。

“可憐我空有一身洪荒之力,卻沒有起床的勇氣”,我在朋友圈看到這條感慨,立刻心有慼慼的點了個贊,留言說,我也是,她飛快的回我一個捂臉的表情,說,明年一起加油。

可我們都知道,明天,下個月,明年,並不會有什麼改變。

直到下一個十二月,我們又會在朋友圈相遇,互相安慰道:沒事,我的計劃也沒有完成。

北島有首詩這樣寫: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字,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而夢是從那一刻起開始出現裂痕的呢?或許,就是我們說著“下一次”“明天吧”的每一刻。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寫到這樣一個觀察。

加拿大國球為冰球,冰球運動員的培養實行精英教育體制。數以千計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已開始進行冰球啟蒙了。小球員首先按年齡分組,在每個年齡組內又按能力高低分成不同級別。

進入冰球職業青年隊的機會不是用金錢買來的,也不是靠父母或家族勢力,而是靠自己的實力爭取的。實際上,即便你住在加拿大北部最偏遠的地方也不要緊,只要你有能力,球探們就會找到你。

可兩位心理學家卻從這一十分公平的選拔方法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

職業青年隊絕大多數球員的生日集中在1月、2月和3月。

這不是一年的頭3個月有什麼特殊魔力;真正的原因是,加拿大冰球隊按年齡分組所依據的分界線是1月1日,即從1月1日到當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球員將會被分在同一組。也就是說,一個1月1日出生的選手,是在跟許多年紀比他小的隊友爭奪晉級權——在青春期到來之前,由於有將近12個月的年齡差距,球員之間在生理成熟度上將會表現出巨大的差異。

職業冰球隊員一開始只比最初所在球隊的隊好一點點,然而這微小的優勢帶來的機遇,擴大了他和那些隊友之間的差距,隨後差距與機會交替發揮作用,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援引《新約·馬太福音》,把這種現象叫作“馬太效應”

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社會學領域,所謂成功就是“優勢積累”的結果。

沒有誰和誰的差距是一天之間就形成的,可是每一個週末,每一天,每一個小時的不同選擇,終究還是會讓人與人之間,出現巨大的鴻溝。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很崇拜那些平時玩玩玩,只在考試前看一兩週書就能拿到好成績的學霸,可畢業之後,卻更加喜歡那些可以時時保持勤奮和認真的人。

他們沒有顯山露水的牛逼,結果也頗無驚喜,可那日復一日的重複和堅持裡,有種質樸又清潔的安心。

因為努力成為習慣,所以不大會輕易就把自己感動的痛哭流涕。

因為上進成為慣性,所以即便遇到了瓶頸,也不至於需要先灌雞湯再打雞血,還沒開始做,先把自己折騰掉一層皮。

無需以豪情壯志始,無需洪荒之力的加持,他們的成功,不是被某個時刻,某個機遇所成就的,並不是機會降臨於他,而是他已經磨劍太久,才得以改變那個本來平凡無奇的時刻。

我從前總覺得“一個能每天早晨六點起床的人,能做得成天底下所有的事”這種話就是一句雞湯。

可現在我相信了。

你如何過一刻,便如何過一天。

你如何過一天,便如何過一生。

“做好每件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End-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陶瓷兔子繼《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之後,

又一部

修煉格局力作——

《一個人的修養,看失意時的善良》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

新書現已開啟預售,

限時6折!

掃描二維碼,立即購買

關於作者 / 陶瓷兔子

Linked-In專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作者陶瓷兔子人民日報、十點讀書等公眾號力薦,LinkedIn強推專欄作者,成長話題女王,網易雲頗受歡迎訂閱源,破20億次閱讀原創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