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兩套以上房產的北京土著,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北京樂與怒


北京土著,很多家庭都擁有兩套以上房產。房產的數量確實影響著家庭的生活狀態,但這也和房子的地理位置有關。

城裡和郊區、學區房和非學區房在經濟價值上差距很大,這在每一個城市都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兩套房子都在市區,其中一套肯定是要住,另一套房子留給孩子住,所以生活上仍然捉襟見肘。基本上吃穿都需要買打折商品,為省錢可跑出二里地買菜,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不花冤枉錢買華而不實的物品,對孩子教育很重視,省吃儉用把錢都花在孩子身上。

如果有三套房子在市區,除去自己和孩子居住外,剩下一套肯定是租出去,房租根據房子面積大概五千到九千不等。這就能很大緩解經濟壓力,買個十幾萬的小車做代步工具,服裝一般是李寧、耐克打折款,超市買東西可以放開手腳,但也要貨比三家,存些錢給孩子出國留學。

如果有四套房子,這一般都是拆遷戶了。開著三十至五十萬的車,很少做公共交通,超市購物不看價格,隨便裝進購物車,喜歡買些二三檔次奢侈品牌,出國旅遊、留學花銷的費用也是要慢慢存。

五套房子以上的人生活上基本就能逍遙快活了,不用上班也能經濟無憂,但是北京土著還是比較懂得坐吃山空的道理,很少有人讓孩子不學無術等著房租養老過日子。

如果房子都在郊區,那就沒什麼可提的了,和所有城市生活的狀態都是一樣的。


小浣熊66737931


也沒覺得怎樣啊。

兩套房並不多,自己住一套,幫孩子備一套,老人家還要自己有房才夠。這樣算起來,2套實在緊緊巴巴的。

如果不是有另外投資用途的房產,僅僅是自住的話,那麼2套並不多吧。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計算,就是說把北京的房子賣掉,然後去二三線城市買個小房子,剩下的錢用來可勁花,但這樣算下來,隨著通貨和房屋價格的上漲,跟銀行的利率相比,其實這樣是虧本的。

還有一個前段的新聞說有對夫婦痛恨北京的霧霾,然後賣掉北京的房子,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去麗江生活……後來不到2年就回北京來了,因為在麗江的教育水平實在跟北京差太遠了,孩子連學都沒地方上,只能重新回到北京開始。

其實有幾套房子也不過是一個狀態罷了,既然無法換地方,也就不能因出售房子而獲得財務自由。那麼還不是得踏踏實實的去工作麼。

說到狀態,我在十多年前見過河南農村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吃過巧克力這種東西;也在幾年前在瀘沽湖,碰到過翻山越嶺的小女孩,只為向旅遊者售賣一塊錢一兜子的蘋果……中國其實是分成很多很多層級的,永遠有想象不到的貧窮的人。

但就算是各種層級,大家都是各種普通人罷了,都要努力討生活,在這方面可能並沒有太大不同吧。


小火咕嘟說科技


本人三套房,雙方父母各一套,兄弟姐妹沒有,祖父外祖父輩市區還有些祖產,現在30多歲,雙方父母60多,祖母外祖母80多,有一幼子,一個月可收租金2萬左右,和我父母一起5個人住兩居,岳父母在一個樓,平平常常,我想著賣兩套房買個大複式住,被老爹老媽罵了個狗朝天,怎麼說咱也是身價一千多萬的人,太丟人了。現在年輕人喜歡講究品質,講究生活,真正懂得生活理財的不多,一表親結婚雙方父母給了一套房加100多萬,倆人花了35萬來了個高端裝修,8萬非洲訂婚遊,10萬日本蜜月旅行。。。羽絨服要穿加拿大鵝的,玩具要玩樂高全系,手上戴的拿的3000以下不考慮,飯也不會做,現在結婚快三年了,有些意思。當年我結婚一套房沒有,攢了三年30萬全部家當,加上父母給的50萬,愣是自己奔出一套房,現在少說賺了一二百萬,2011年結的婚。我只想說有多少家當不重要,該敗家的多少都敗光,持家的多少財富只是數字,本地人和外地人生活沒有區別。


3211407441


北京市戶口,兩套房的是多數人吧。二代北京人,生在北京的,一般老家給留一套房,自己結婚時再買一套。到老家沒了或搬到一起住了,這不就兩套房了嘛。普遍現象,完全談不上有多牛。

正經牛的是祖輩老北京,二環內或二環附近有院子的,或通州有房有院子的。一拆遷全分一堆房,還有好多錢。所以,兩三套房啥的啥也不算沒啥可牛的。

一代來北京混的確實苦點,房價高,沒趕上好時候。喜歡在這就慢慢熬吧,都是這麼過來的。


忘不了2017


二十年前我同學大學畢業後為留在北京,家裡把廣西南寧的兩套房子跟老家的一棟樓房給賣了,給他在北京買了套房子,16年他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拖家帶口的回南寧定居,他說拼了二十年,什麼閱歷都有了,基本就那樣了,把北京賣房子的錢在南寧安安逸逸的買了一套獨棟別墅安好家,又在各區的名校路段買了幾套房子,他自己應聘一個區內公司做部門經理,老婆就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了。他說現在的狀態才是最好的,人到中年,老的小的都能照顧到了


藏夢話集


土著兩套不算苦逼也幸福不到哪裡去,一套自住90平,南三環,一套兒子結婚自住70平,緊巴巴,退休工資兩人8000多,一年攢3-4萬。兒子媳婦普通工作一年收入30萬,但是喜歡出去玩。


輕輕的走燦爛的笑


我有一個福建福清的朋友,2008年從印尼回國,娶了北京媳婦兒。在北京買了七套公寓,有兩套在大望路,一套在國貿,一套在玉蜓橋,一套在果園,一套在望京,還有一套在東區國際。現在這些房產價值大約6900萬元左右吧。他自己在廈門還有兩套房子,一個月租金收入大約7萬,一年收入近百萬。財富自由 生活輕鬆快樂!也算是個小富翁,但是和他家族裡其他辦企業的還是沒法比!


波花小蠶蛾


我一哥們兒,郊區土著,一套房也沒有,和爹媽住一起,去年結的婚,媳婦也是本地的,沒要房,兩個人也不打算買房,結婚後換了個途觀開著,天天開車去廠子裡上班,我看著一天到晚也挺樂呵。重點來了,今年3月份貼出拆遷公告,現在已經入完戶了,他家兩個院兒,加在一起不到二畝地,初步方案,六套房,其餘折成現金,估計現金部分只要不是賭或毒,吃到他兒子那輩兒應該沒問題。所以說啊,這人的富貴就是命裡註定的,多不了,也跑不了,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世紀精英2


年輕人,在北京選擇丁克的生活其實就是等於讓自己零負擔了。有沒有房其實都無所謂了。著實佩服那些兜裡沒有七八位數卻喜歡學人家當爹挑戰自己的,勇氣可嘉。其實日子都是自己過,瀟灑也好,還債也罷,總之自己選的,誰難受誰享受誰自己知道。可謂三觀不同,在有的人眼裡如同受了二茬兒罪,但也有人恨不得賣血也嘚養孩子。白菜蘿蔔吧。和房子關係不大。家裡有好多套房子的家庭未必幸福,租房子的北京孩子成天開心的我也見過不少。


用戶6940756261


首先北京人不愛炒房子,有的住就行了,就是屬於喜歡安逸的生活,不爭不搶。在1990年以前,北京人都是有福利分房,所以很多八零後子女住的都是父母單位分來的房子。延續到北京後來發展,才有了拆遷,子女成年了有的就要多要一套房。很多老北京人不像別人眼中那樣有很多房子,和拆遷款。我們一樣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那時候出門坐車人也少,八零後的孩子們大了,想買車了又趕上搖號了。外地朋友老炫耀自己有京牌,但我想如果不是父母花錢買的,那我佩服你。如果再有套房子,那就更服你了,至於別人有多少房子,什麼心態我想那跟別人沒有半毛錢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