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房產還會是最有效的財富保值工具嗎?

teloon


有人曾說過,過去的20年裡,跑贏通貨膨脹的只有這三樣東西:京滬房產、騰訊股票、上海車牌,但是股票一般人玩不轉,車牌並不是能正常流通的商品。所以目前來說的話,除了房產,老百姓還真的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那麼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來看一下什麼樣的房產是相對更保值的。

1、一線城市的房產能保值。

一線城市的房價雖然是高,但依舊屬於“硬”保值商品,北上廣深現在還是吸引著眾多年輕人去實現夢想,不管是政治級別、產業經濟還是人口增速,都比二三線城市擁有更為強大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且供應量在不斷減少,稀缺性決定投資價值。

2、旅遊城市的房子能保值。

像海南的房子,已經在今年4月份實行限購政策,且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說之前在海南買房的人不僅買到的是海南的風景和健康宜居的環境,還有作為自貿區的未來。

3、綠色房產能保值。

現在做綠色地產的也越來越多,綠色房產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做綠化或者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指房產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不破壞生態平衡,順應了現在保護環境的大趨勢。

4、中心城區的商鋪能保值。

商鋪穩定性較高,而地段是選擇商鋪的不二法寶,中心城區的商鋪一般都處在成熟的商圈裡,價值不言而喻。

5、寫字樓能保值。

投資寫字樓的難度則相對大一點,各種稅費的繳納額度要比其他商業物業高出很多,還要考慮到周圍商務氛圍、交通便利程度、政府規劃等等因素,所以是高風險高回報。

所以,在其他投資渠道對老百姓來說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時,投資房產,還是一項有效的財富保值工具。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單靠想象其實很難達成統一的答案,因此不妨借鑑一下發達國家的例子。

這張圖是美國、加拿大、日本從1975年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房價走勢圖,虛線代表日本的房價,藍線代表加拿大的房價走勢圖,紅線代表美國的房價走勢圖。

由於拉長了週期,從這個圖裡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內容,比如房價是可以下跌的,而且跌起來很兇,例如美國次貸危機和加拿大上世紀80年年代遇到的大跌;另外房價可以連續幾十年上漲,也可以連續幾十年下跌,美國和日本的價格走勢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所有中國人都知道我們的房價已經連續上漲了20年了,現在所有人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但這些國家的例子,已經證明沒有刺不破的泡沫,不管漲多少年該跌都要跌。

中國的房價還能不能繼續保持上漲,需要我們認真審視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日本當年崩盤是因為漲太高,泡沫太大,當時東京銀座大街最貴紀錄是每平米95萬美元,遠遠高出30年後(今天)中國頂級豪宅的價格,因此跟日本當時的泡沫比,我們的房價還在合理範圍內。

而加拿大和美國房價的幾次大跌,都是因為經濟危機引起,但下跌過後都又慢慢收復了高點,美國房價在2017年後半年突破了08年金融危機前的高點,加拿大更是一直上漲不回頭。

基於這些判斷,我大概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合理的價格買房,一定可以讓資產保值增值,但是頂部買房,會賠到傾家蕩產。

現在中國房價雖然確實有點高,但也還在控制之中,不可能發生日本那樣的房地產災難。買房仍然是財富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不過按照現在的價格,房子不是“最”有效的工具了。


首席投資官


20年一輪迴,世界上沒有任何是一直只漲不跌的,除了人生!我們的房價會是個例外麼?

雖然我也算保房一族(有自己的房子),但我個人還是認為,房產已經過了發展的黃金十年,從長遠看來,暴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咯!

要保值,就要跑贏通脹

未來20年的通貨膨脹率我們不得而知,就以5%每年的標準來計算,10000元的房價20年後有多高,26532.98元/㎡,看似並不高,讓我們再換個數據看看。

2017年中國房產總值已達300萬億,要跑贏5%的通脹,20年後,房產總值高達795.99萬億,這是個什麼概念,就算買不了地球,買個美國估計問題不大,這要侵吞群眾多少的財富,你還覺得房價會有可能一直保持上漲麼!

推動房價上漲的因素不存在

我是沒法理解,杭州近段時間買房要排隊、還得先交意向金;買到轉手,即可賺一百萬;全民哄搶房源,開盤即售罄……。

我國正跑步進入老年化社會,10年、20年後的年輕一代,每個人一、兩套房子,還需要再買房?房子總是讓人住的,沒那麼些人住(也沒人租),房價還會漲麼?不會一直上漲的房價,還會是最有效的保值工具嗎?

我們是被高房價“壓迫”的一代人,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過得自由快樂點,房價,該跌就跌吧!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操盤手信一


未來20年後,房產不僅僅不能保值增值,還會貶值。


房價上漲並不是因為房產的價值提升,而是多方共同推動的結果。


2016年之前買房的人,如果能夠在2018年前後一兩年內出售變現,那麼可以獲得不菲的回報。而2017年下半年之後買房的人,則大多會被套牢。


當前的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實際應有的價格,今後自然會迴歸理性。


大跌是各方面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會緩慢下降,2018年之後三年下降30%左右。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10年前,股市是3000點水平,十年後,股市依然3000點,青春永駐。


股市裡有上市公司,還能不斷創造效益,還會有大量公司每年分紅,股價也會起起落落,顯然較之房產有價值的多。


房產除了能有租金可以收,剩下的再想牟利就只能找到願意出更多錢接盤的人了。


經濟一直向上,貨幣一直超發的時候,資金沒有靠譜的投資渠道,向房地產匯聚,於是形成了二十年左右的房產大牛市。


如今經濟發展放緩,國際爭端頻現,不確定性增加。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也不允許再像之前那樣發行貨幣了,房產再想漲價,已經增長乏力了。


李超人大量出售國內地產和物業,套現離場,轉戰歐洲,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事件和信號。


假如炒房客們也學超人,那麼,經濟還有前途嗎?


所以,今後二三十年,房產的流動性將大大降低,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很多,找又傻又有錢的接盤俠很難。


保值?不會了!貶值才對!!!


財智成功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除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房產保值性不高

未來20年,除了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房產都是不有效的保值工具。首先說說其他城市,也就是國內大部分的城市,隨著城市發展,土地供應越來越多,而近幾年中國的新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是很低,20年後,對於住房的剛需人口也是下降的,未來房多人少的情形在所難免。

而長期以來的房地產投資透支了多年的消費水平,可能會制約當地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就是說,大家的錢都用來買房還房貸,而沒有錢去消費,從而影響城市的發展。另外政策的影響不容小覷,租售同權政策的推出導致了買房的剛需進一步下降,很多人買房是為了戶口和孩子的上學問題,而房產與戶籍等行政屬性的逐步剝離導致很多人可以租房而不用買房,房子真正迴歸到住的屬性。種種原因導致房子無法保值,投資房產不再是個穩賺不賠的選擇。

一線城市能否保值取決於城市地位

對於一線城市的分析不能與國內多部分城市一概而論,因為核心地塊永遠是稀缺的,就像現在的北上廣深,還是不斷的吸引著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實現夢想,這裡的土地住房仍然是供不應求的,這種情勢下的房產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保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目前一線城市的房產也不一定持續保值,這主要與城市地位的更迭有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步入一線城市的行列,造成了很大的人口分流,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持續上演。成都,武漢,南京等城市陸續推出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搶人就是搶需求,搶消費,搶發展。未來20年一線城市的排位是否會想現在一樣誰無法確定,房子的保值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對於年輕人而言,現在不必急著買房

目前大多數城市房價已經高企,房價的走勢也不能確定這種大趨勢下,著急買房不再是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買房會給生活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但是收益往往還不能確定,如果買房子僅僅是為了住的話,租售同權的政策下暫時租房是一個比買房更為合理的選擇,而租房就要選擇一個更好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全平臺房源超過1000萬套,實時可租房源20萬套,在上海我們的房源數量比第二名租房平臺領先2倍。


嗨住租房


20年以後,全世界不一定就可以找到一個除房產以外的貨幣保值工具。不可我是這樣看的,二十年以後,一個個八十多歲的中國老頭和老太都已經有了他們一生當中最最鍾愛的美好事業,正幹得腳打後腦勺,忙得是天昏地暗,不亦樂乎。朋友們看看,他們算不算得上保了值?即便就算還是個工具或商品,但也可謂是文物商品和保值工具了。請原諒,我的腦洞開得雖然大了一點,但朋友們可以去實踐的啊,誰敢說奇蹟就不會發生呢?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舉個例子,李嘉誠已經90歲了吧?他忙嗎?


李198588733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就是傻子也不相信未來20年房產還是最有效的財富保值工具。

首先,房地產上漲了這麼多年,已沒有什麼上升空間了,想要投資房地產賺錢,恐怕已不是最佳的時候了。

其次,即使以後的幾年房價仍然上漲,但是也不會上漲20年的。20年內房價只有下跌,上漲、連續上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次,房子本來就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房產本身就不是一種投資的工具,更不能作為一種資產保值的工具。

最後,資產保值的工具有很多種,比如黃金、美元等。即使以前人們把投資房地產當作資產保值的工具,但是在未來的20年內,房產也不會是最佳的財富保值工具。



再後仍不忘提醒一句: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法重情深


房子未來二十年會不會漲不知道,但我知道未來二十年,中國人將會降到十二億,因為現在中國有兩億單身漢。

如果國家不重視,這兩億人將因無力買房而成不了家,生不了兒女,中國人口將加速老齡化,而無年青人供養。

現在中國買房需“六個錢包”才付得起首付,再漲二十年需要多少個錢包才付得起首付?

如果再二十年上漲,北上廣深房價最低會被三十萬,中國有多少實體能開出美國的工資,才能支撐這個房價。

現在中國居民槓桿已超50%,超過美國了,再加就會發生次貸危機,到時誰來買單?


光芒萬丈34957


首先不明確區域談房價就是耍榴芒,比如紐約的房產保值率能跟外蒙古比嗎?我們偌大的國土面積,如果脫離區塊經濟空泛的討論房價毫無意義,這就是為什麼不同地區的不同人群對房地產的走勢判斷天差地別的主要原因。

前面有人談到借鑑國外地產走勢,以我剛剛去過的加拿大溫哥華為例,市中心有景觀的已經形成富人區的區域房價以千萬上億計,完全不低於香港市中心,但是距離溫哥華四十分鐘車程的原印度裔聚居區的獨立屋別墅價格還沒有溫哥華中心的單身公寓昂貴。

放回我國,國家已經明確的一線二線城市區劃和未來規劃,短期內不可能隨意更改,也就是說熱點城市的土地和物業價格跟經濟欠發達地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城市互聯交通越便利,資本和人才越向發達地區傾斜,這種經濟差距行程的馬太效應一旦行程很難逆轉,今後就會在我國的各個區域形成極具資源競爭力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不斷吸納周邊各類資源和人力優勢,成長為特大城市,而現在的北上深一線城市不止吸納周邊資源,甚至匯聚全國資源,所有的金融體系上市財團都會對此傾斜。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成長壯大的城市得天獨厚的得到金融資本和人口湧入的青睞,地價不可能下降。而被動接受虹吸作用的欠發達地區勢必人丁冷落,越來越缺乏經濟活力。從而房價滯漲,而這種蕭條又繼而加速城市之間的巨大差距,從而加大房價的巨大差距。

所以哪些城鄉缺少資源和經濟前景,哪些又發達興旺充滿經濟活力住在那裡的人應該有明確的感知,自住地區房價到底會不會漲跌自己還沒點兒數嗎?


金公紙環遊世界


當然不會,據國家給的數據,2018年房價可能已經到達未來幾年的峰值,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價現在還比較堅挺,但是,未來幾年內,估計也將面臨著漲不動的尷尬。

有人說,土地稀缺,土地財政,這些的確是房價堅挺的有力說辭,但是,現在房事如股市般爆炒,已經脫離了它原有的價值,很多投機商人以此來牟取暴利,國家會坐視不理,我想絕對不會,之所以這段時間瘋長,是因為我們國家太大了,許多好的政策實施起來由於慣性的影響,會滯後一段時間,一些人不過是鑽了時間的漏洞而已,所以,近期非剛需族還是靜候一陣,房市的夏天快過去了,因為,在股市上有個詞叫“拉高出貨”,你還急於接手嗎?

所以,你若沒有閒散資金,最好持幣觀望,小心深套,後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