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組數據,對痛風患者最有意義

1.420(M)與360(F),是對高尿酸血癥的界定

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Male)尿酸>420μmol/L,女性(Female)尿酸>360μmol/L,則為高尿酸血癥。

2.360與300,俗稱的溶晶點與溶石點

血尿酸360μmol/L以下,就是廣大患者所說的溶晶點,目的是降低併發症風險。溶石點則應控制於300μmol/L以下,目的是減少痛風發作,同時有助於體內痛風石溶解縮小。但對於較大且硬化的痛風石,並無明顯作用。

這6組數據,對痛風患者最有意義

根據我國最新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診療指南」,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均應給予降尿酸藥物治療。

1.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每年發作次數 ≥ 2 次;

2. 已經出現慢性病變(如痛風石、關節骨質破壞、尿酸性腎結石等等)的痛風患者;

3. 無症狀的單純高尿酸血癥患者,若同時合併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病,則血尿酸>420 μmol/L(男)(或>360 μmol/L,女)即應給予降尿酸藥物治療;如果不合並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病,但血尿酸>540 μmol/L,也應給予降尿酸藥物治療;對於無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血尿酸在 420~540 μmol/L 之間的男性(或 360~540 μmol/L 之間的女性)單純高尿酸血癥患者,先給予生活方式干預 3~6 個月,如果血尿酸仍 ≥ 360 μmol/L,則應啟動降尿酸藥物治療。

這6組數據,對痛風患者最有意義

4.60~90,即飲食可以使血尿酸水平下降60~90μmol/L

諸多患者感覺忌口的治療作用很弱,但其實飲食是治療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基石。有關醫學文獻記載,在戰爭年代和饑荒歲月,罹患痛風的病例明顯減少,而在和平時期和物質富足年代,痛風的發病人數明顯增加。所以”痛風是吃出來的病“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這6組數據,對痛風患者最有意義

5.6.2~6.8,是對鹼化尿液的目標值的界定

當尿液pH<6.0,尿酸鹽易結晶,形成尿酸鹽結石;當尿液pH>7.0,易形成草酸鈣及其他類結石;當尿液pH為6.2~6.8時,有利於尿酸鹽結晶溶解並從尿液中排出。這也是為什麼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囑咐患者定期檢查尿常規的原因。

6.150與300,痛風各時期的嘌呤攝入量

按照多數臨床治療方案,痛風急性發作期,每日嘌呤攝入量控制在100-150mg之間。痛風間歇期可適當放鬆,每日嘌呤攝入量控制在300mg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