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爲什麼能夠左右中國當代文學?

《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為什麼能夠左右中國當代文學?

現在純文學作品裡,銷售最好的小說是《百年孤獨》,可能對於任何一個愛好文學的人來說,都會有一本《百年孤獨》,畢竟它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太大了,要是你說你愛好文學,連《百年孤獨》都沒有讀過,那麼一準是會被人笑話。

那麼《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並且影響了許多的作家。作者也是憑藉此書,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要知道那可是全世界最高的文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那都是作家中的作家,那含金量是沒得說。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背景是在哥倫亞的一個叫做馬孔多的小鎮,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有很強的思想性,還融入各種神話傳說以及民間故事,作者很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想象世界,這也使得這部作品,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成為了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小編也是在二十多歲後才閱讀這本大作,說實話當時沒有看懂,裡的那些人物,繞得人頭暈,看了幾章後,不得不把書擱下。直到去年才又重新認真看了一遍,而且還下了一番功夫,把每出現的一個人物,便在紙上作一記號,這樣也就稍稍讀懂了一點,但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明白。

那麼《百年孤獨》為何會在國內如此的受追捧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無非是作品寫得好,對於普通的讀者來說,它瞭解到了另一個不同的故事;然而對於寫作者來說,那麼提供了不一樣的寫作技巧,很多的寫作者都從《百年孤獨》裡汲取了養料,譬如莫言、陳忠實、餘華等等作家都從中汲取養料。

《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為什麼能夠左右中國當代文學?

尤其是莫言和陳忠實,兩人完全是在仿照《百年孤獨》來寫小說,在不同程度上都借鑑了裡面的開頭和表現手法。

特別是《百年孤獨》裡神一般的開頭: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這一段開頭,被無數的人借用了過來。

陳忠實在自己的代表作《白鹿原》裡面用過,那開頭完全就是《百年孤獨》式的。在這裡可以引一下《白鹿原》的開頭: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樣的開頭是不是與《百年孤獨》的開頭是一樣?

另外再說一說莫言,他的代表作品是《紅高粱》,這裡面的開頭,也是一樣: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這開頭是不是也一樣?

餘華在他的《兄弟》裡的開頭也是差不多。

《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為什麼能夠左右中國當代文學?

看過了這幾個國內大作家的小說開頭,那也就不難明白,《百年孤獨》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所起的影響力,它直接影響了中國整個的當代文學,可以這麼說,中國當代的文學作品,大部分都是馬爾剋期,都有著《百年孤獨》的痕跡。

因此,《百年孤獨》能夠在國內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那麼也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