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厚積 春華秋實——耿明齋團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紀實

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評審結果揭曉,我校耿明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一舉中標

,填補了我校乃至全省在該領域的空白。2017年,該項目的成果達到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有關“免於鑑定”的標準,獲准免於鑑定結項。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從前期積累到立項獲批再到6年艱辛探索完成研究,該項目課題組成員深稽博考、潛精研思,用赤誠丹心和辛勤汗水澆灌出了璀璨的科研新花。

聚焦“農區工業化”

初心繫服務地方發展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對於緣何做起“承接產業轉移”這一研究課題,耿明齋坦言其自有“淵源”,“作為地方高校,我們要為服務地方發展做出貢獻,而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地區,它的現代化道路、工業化道路該如何走。”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耿明齋及其研究團隊就開始把學術研究聚焦到了“傳統農區工業化”這一領域。研究身邊的事,研究河南的事,致力於中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該團隊研究的初心。同時,九十年代中期,整個中國也處於由傳統的農耕文明社會向現代工業文明社會快速轉型的過程當中,因而“農區工業化”的研究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具有全局意義。

九十年代中期以來,耿明齋及其團隊緊緊圍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現代化轉型”這個主軸,多維度、廣視角推進研究工作,內容涉及土地規模經營與農業經營組織形式現代化、農區工業化及產業演化、城市規模結構與層次結構等多個方面,這些都為2011年重大項目的立項獲批積澱了豐厚的學術基礎。1996年,耿明齋關於農區工業化的第一篇研究成果《平原農業區工業化道路研究》在《南開經濟研究》第4期公開發表,對平原農區工業化發展道路的選擇和政府在平原農業區工業化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探討;2004年,《中州學刊》第1期公開發表的《欠發達平原農業區工業化若干問題研究》對啟動和推動欠發達平原農業區工業化發展進程及措施進行研究;2007年,《河南大學學報》第3期公開發表的《農區工業化的一般理論分析》,從理論分析的角度系統論證了傳統農區文明基礎上能否產生以及如何產生現代化工業,這也成為該團隊2009年度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的重要理論支撐。

從“農區工業化”到“承接產業轉移”,研究道路越走越寬,研究方向日臻精深,研究成果愈發豐碩,紮實的研究基礎使得“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研究工作全面展開 不輟實踐中求真知

2011年10月,獲批立項後,耿明齋作為首席專家,隨即召集課題組全體成員,依據前期論證所形成的基礎,經過充分討論,確立了資本流動、產業聚集、產業選擇、城市與城市群等七個與產業轉移密切相關的子課題,此後便進入專題研究階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為了獲得大量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研究期間,各專題小組骨幹成員集體赴河南、安徽、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進行大規模實地調研。從廣州花都區的獅嶺鎮、惠州的博羅縣、中山的古鎮鎮,到上海、無錫、合肥,課題組足跡所至,近乎半個中國。“僅是古鎮鎮,我們前後就去了三次,做了非常深入的調查。”據耿明齋介紹,古鎮鎮號稱“世界燈飾之都”,佔據全球燈飾市場70%的份額,依託於燈飾產業的發展,一個只有7萬戶籍人口的小鎮如今竟吸納了50萬常住人口,產業聚集和產業轉移對這個地區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不言而喻。在那裡他們發現,廣州、深圳不斷進行技術更新,通過產業轉移支撐周邊市縣的發展,也正因如此,珠三角的每個小鎮幾乎都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集群,從而極大地刺激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活力。

隨著調研的深入,他們提出了諸多與產業轉移相關的前沿問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課題組在“產業轉移”內涵的界定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論突破,除卻以往的產業搬遷即產業的空間位移,他們將依賴傳統產業剩餘積累和外源性現代技術擴散而在本地成長出來的現代產業也視為產業轉移。內涵得以拓展,這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政策措施的提出奠定了更佳的理論基礎。

集思而廣益,博採而眾長,研究過程中,學術交流是豐富研究內容、提升研究質量的必要手段。6年間,課題組先後主辦了中國首屆統籌城鄉發展研討會、中日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比較研討會、系列中原發展論壇會議等一系列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國內、國際會議,集中交流了實踐調研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吸納了各方意見和建議,從而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理論成果。

課題組還高度注重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現代經濟學計量工具、計量方法的使用與實地調查相結合進行研究。自2013年起,課題組便在人口流動與產業轉移領域啟動了“百縣千村萬戶”的大規模調查和數據庫建設項目,前後在河南108個縣域經濟單元中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了近千個村、近萬戶居民,採集人口流動空間和就業行業等數據,形成數據庫,採集頻率高達每年一次。這一方面為課題研究收集了必要的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也為後續的長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精誠團隊齊協作 涓涓細流匯聚智慧之海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研究團隊是項目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優良成果的最關鍵因素。據瞭解,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均主持過國家或省部級課題,每位成員的前期研究和研究專長均與所加入子課題相吻合,為研究工作的開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對於6年研究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艱辛,課題組成員之一的我校經濟學院劉濤老師頗有發言權。作為耿明齋的博士生,讀博期間以及參加工作後的三年,劉濤始終紮根在課題研究的“第一線”。“調研的工作量極大,宏觀數據沒有辦法說明一些細節問題,而微觀數據的獲取又極為困難,很多企業並不願意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數據,他們沒有這樣的義務。”儘管工作開展起來並不容易,但仍然會去努力爭取,劉濤回憶這一路走來的辛苦,直言做研究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所有的成員幾乎都投入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就他自身而言,除了上課,幾乎是一門心思撲在了課題的研究工作上。

實地調研是個‘體力活’,對廣大青年教師而言,也是個極好的鍛鍊機會。”在劉濤看來,項目研究的過程也是耿明齋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對於大多博士生而言,加入這樣的研究團隊,才能真正對研究內容、手段和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2017年初,20餘萬字的項目總報告基本定稿,作為課題組的成員之一,我校經濟學院許廣月老師終於鬆了口氣,在新縣的經歷無疑成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結項前,耿明齋帶領課題組所有成員來到革命老區新縣,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封閉式”的工作環境。在那裡,他們各自彙報自己的課題內容,及時進行內部溝通。“彙報,修改,再彙報,再修改,如此循環往復,每個人都直言不諱,很暢快也很充實。”每天討論,每天寫作,每天都有進度,許廣月感慨,這是他整個調研過程中最難忘的經歷。

2011年,《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全方位、多層次承接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因此,除了本校老師的充分參與,課題組還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探索與發展經濟學前沿專家合作研究的模式,以河南大學經濟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引進的多名高層次海歸人才和國內專家為基礎,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中山大學教授),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原主任周紹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教授等國內著名學者建立起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同時,以共同研究為紐帶,課題組與日本大學村上直樹教授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青年學者郭棟教授建立起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壯大充實了研究隊伍。

科研碩果頻結 豐渥百年河大學術土壤

截止2017年6月底,耿明齋領銜的研究團隊圓滿完成了研究任務,並依託該課題共在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7篇,其中CSSCI以上類期刊35篇,在國內著名出版機構出版學術著作27種,共獲省部級獎5項,每個子課題的研究內容都能形成獨立的學術專著。

目前,學術界對於產業轉移的定性研究成果較多,但採用實證方法進行系統性、多角度研究的成果較少,此時“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則較好地彌補了這個缺口,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對於研究成果的獲得,耿明齋直言其離不開百年河大豐厚學術土壤的渥澤,“我們整個研究團隊都是在此汲取營養,感謝學校給予的大力支持,這也算是我們交給學校的一張成績單。”據瞭解,河南大學經濟學科具有比較悠久的發展歷史,早在1927年就設立了經濟系,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關夢覺、羅章龍、王毅齋等曾在此任教。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老一輩經濟學家周守正等的帶領下,河南大學經濟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目前已擁有齊全的學科體系,為項目開展提供了交叉研究、成果共享的學科平臺。日益完善的科研組織機構也為項目的順利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支撐,包括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研究所、中原發展研究院、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學科開放研究中心國民經濟研究所等3個國家及省級研究機構,經濟研究所、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產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等4個校級重點研究機構。而其中由耿明齋擔任院長的中原發展研究院更是河南省政府研究室、省發改委與河南大學共建的高級智庫機構。

項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不但增強了河南大學在應用經濟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項目理論成果及相關政策建議更是為政府機構所採納,凸顯了其應用價值。談及此處,劉濤的言辭中飽含對老師的崇敬之情:“耿明齋教授作為河南省重要的經濟學家,在中原經濟的發展問題上,總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前,耿明齋提出的“鄭汴一體化”戰略及調整結構應對危機的對策建議受到省領導的高度肯定,為河南省委、省政府所採納,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這次也不例外,根據掌握的數據和理論研究成果,耿明齋向不同層級政府提供了多份政策諮詢報告,為各級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

學術價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理論成果為實踐所用,那才是它真正發揮價值的時候。”如今的河南大學已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耿明齋表示,希望他們的研究工作能夠為推動學校經濟學科建設貢獻力量,同時也為整個中原經濟區的建設發展提供助力。

一項又一項研究,一個又一個成就,耿明齋及其團隊植根百年河大豐厚的學術土壤,砥志研思、不畏艱難,在學校建設“雙一流”的機遇下,必將會書寫出更加優秀的科研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