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特别不严肃,但它的研究特别严肃——《论扯淡》

书名特别不严肃,但它的研究特别严肃——《论扯淡》


占据《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榜首长达9个月的书。书名特别不严肃,但它的研究特别严肃——《论扯淡》作者: [美] 哈里·G·法兰克福 译者: 南方朔 出版: 译林出版社1. 先问你个问题:真理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你可能会回答“说谎”。但作者却尖锐地指出——真理最大的敌人是,扯淡。为啥呢?因为谎言比扯淡还要高级一点儿。① 说谎者要有足够的认知能力,知道什么真、什么假,才能去骗人;② 说谎者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能灵活传达与事实不符的信息;③ 说谎者还要有清晰的意图,知道欺骗别人的目的,以及可能的得失。而扯淡,就很随意了,不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也不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往往也没什么目的性,比说谎的门槛低多了。2. 知道了第1条,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家要深度研究的哲学问题。因为“真理”是哲学家讨论的主题,所以真理的敌人——扯淡,也归哲学家。正因为此,《论扯淡》才是一本如此重要的哲学著作。3. 要剖析“扯淡”,得先明确“什么是扯淡”。这本书认为:任何漫无目的、不关心事实的言论,都属于扯淡。说的人漫不经心,听的人不知所云。发现了吗?语言本来是用来准确传达信息,但扯淡已经违反了语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闲谈是扯淡,政客大而空的演讲是扯淡,电视上缺乏依据的广告词也是扯淡。4. 你可能要问了:为啥我们如此热衷于扯淡呢?原因有四个:原因一:在发泄情绪的冲动下,人们会忽视表达的准确性。比如说“我现在的感觉,就像一只被车轧过的狗”,作者觉得这句话就有扯淡的成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被车轧过的狗是什么感觉。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根本没想着把它说对,只是想着发泄。5. 原因二:借扯淡的表达操纵听众,传达想让别人接受的印象。比如美国政治家常用的话:“我们伟大且被上帝庇佑的祖国,其开国元勋在神圣的引导下,为人类开创了崭新的纪元。”就是想用这种空洞、未经证实的表达,唤起听众对国家的感情。6. 原因三:用扯淡来掩饰自己的无知或无可奉告。比如,一个对环境问题毫不了解的政客,接受环保主义者的质询,虽然不懂,但还是要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个时候,他的发言十有八九就是在扯淡。7. 原因四:后真相时代,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绝对真相,变得非常困难。人们不再追求真相,而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说的人只愿意说自己想说的,听的人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彼此在扯淡中各取所需。8. 作为一位哲学家,作者对“扯淡”这件事,达到了一种过敏性的危机感:漫无目的的扯淡,让人对真相漠不关心,而且还不用为破坏真相负责。到最后,大家追求真相的动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完全消失。想象一下:所有人都不关心真相,谣言和误会在扯淡中被不断制造,每个人都生活在虚假之中……你说可怕不可怕?9. 跳出这本书,扯淡有没有积极作用呢?当然有。对于放松自我、建立不那么严肃的社交关系,扯淡有它独特的价值。到底是发挥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看你对它的态度——如果你一笑了之,那扯淡就能愉悦身心;如果你把扯淡的内容当真,那它就真的会让你看不到真相。

回顾一下书中的金句:真理最大的敌人,不是说谎,而是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