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川建立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三省共護赤水河

  7月,上游沒下暴雨,赤水河依然清澈。孕育了茅臺酒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發源於雲南鎮雄,蜿蜒512公里,流經雲、貴、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整個赤水河流域,發展並不平衡。既有茅臺這樣市值千億元的企業,更有云南人口最多的貧困縣鎮雄。如何遏制流域內其他地區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沒有赤水河,就沒咱茅臺酒。”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說。為什麼?赤水河獨特優良的水質,澆灌出的有機高粱原料,赤水河谷千百年來形成的獨有原料發酵微生物群,還有與周邊地勢共生而成的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共同醞釀了茅臺酒獨特的口感。“赤水河是茅臺酒的生命。”所謂道法自然,赤水河體現得淋漓盡致。

  實際上,如果沒有赤水河的優質河水,沒有的不僅是茅臺,還有郎酒、瀘州老窖……大概估算,至少是數千家酒企、幾千億元產值。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開發、被汙染、被築壩蓄水的長江支流,赤水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護區,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1972年,周恩來總理作出了茅臺酒廠上游100公里以內不準建任何化工廠的批示。從那時到今天,對赤水河的保護措施不斷加強。

  貴州投入近26億元保護赤水河及周邊生態環境,關停無環保手續、無環保設施、重汙染的企業,處罰環境違法行為,追究涉嫌環境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酒企集中的仁懷市要求,禁止發展區一律不準新建擴建白酒企業,而且要把現有企業逐步搬遷出來進入規範發展區,嚴禁批准酒類技改建設項目和其他汙染型建設項目選址。

  保護赤水河生態,等於保護沿岸釀酒企業的生命線。“茅臺是上市公司,哪怕是汙水跑冒滴漏都不是小事。生態環保,不能被推著幹,不能有欠賬,更不能自己哄自己。”李保芳介紹,目前茅臺總投資4.68億元修建了5座汙水處理廠,2017年共處理達標排放汙水200多萬噸。

  不過茅臺的汙水處理廠,並不是茅臺自己在運營,而是由貴州華源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茅臺公司出錢,我們運營。”華源環保董事長王利峰告訴記者,通過開展循環水項目,大大提高了水資源提供效率。現在,處理後的達標尾水大多數都實現了回用。

  茅臺集團公司等60家公司採取付費方式,將汙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委託專業化第三方機構來完成,推進產汙治汙分離,較好解決了原有汙染治理設施工藝落後、能力不足、運行維護管理效率低、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等突出問題。

  6月,赤水河沿線4家酒企共向雲南鎮雄捐贈了2400萬元,用來支持當地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工作。從2014年起,僅茅臺集團就連續10年累計出資5億元作為赤水河流域水汙染防治生態補償資金,用於赤水河保護事業。

  漫步赤水河岸,貴州省環境監察局環境監察稽查處副處長孫中發說:“赤水河是貫通的,各地政府不能自掃門前雪。保護赤水河,離不開雲貴川三省攥指成拳。”2013年6月,雲貴川三省簽訂跨界流域聯合執法協議,在赤水河流域實行聯合執法、聯合監測、聯合應急。

  聯合工作說起來簡單,可真操作起來就需要破解一個個困難。信息共享、數據互通讓治理工作更為便利。“單單聯合執法的基礎數據,想要雙方認可就不容易。怎麼破解?我們就靠聯合監測。”孫中發說。

  出了問題要罰,幹好了也要獎勵。實際上,生態補償未來將不再是偶爾為之。今年年初,雲貴川三省正式簽署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這是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首個建立跨省橫向生態補償的流域。三省商定,每年拿出2億元進行赤水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出資比例為雲貴川三省1∶5∶4,分配比例為雲貴川三省3∶4∶3。“為了保護赤水河,雲南出了力,也該給獎勵。”孫中發說。

  如今,再渡赤水,美酒河依然飄香。(張帆 楊文明 程晨)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4日 03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