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印陶的延续。印陶所指,是古代人们用玺印在陶器未烧制前盖压後留下的印样。藉以表明器主姓氏或作器者工名,也有表达地名、官职,以及纪年的。也可以说印陶是玺印的副产品。用于盖压陶器的玺印往往是专门性的,不尽与其它用途的玺印相同。印陶是东周遗物,秦汉、魏晋、唐宋均有发展。它应该属於篆刻(冶印)艺术的范畴。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有不少相似之处,与古封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紫砂款识先是镌刻,再发展到用玺印钤盖,这个过程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因素:镌刻麻烦,玺印方便,一钤即可,尤其适用少批量生产,镌刻者须善书,镌刻字样不能一致,玺印钤盖不易仿冒。玺印钤盖留下的印记也是一种“商标”。玺印是紫砂艺术走向完善的一步,是中国古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结晶。现在一般都不用直接刻的款了。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当代·陈国良制朱泥圈顶壶

成 交 价: RMB 92000

紫砂款识与古代印陶相比有它独具的特点:第一、刻款多为楷书,具晋唐遗意。用玺印钤压的款识,风貌与汉印、明清流派印很多是近似的。有的款识直接借用名家印作,如顾景舟一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为清代篆刻名家吴熙载作品的仿制。紫砂款识所用文字多为楷书、小篆和缪篆。从书法的角度欣赏紫砂款识,远不及古印陶的丰富、清新。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的章法大都显得规正、严饰,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一些印也许是工匠自制的,比较粗劣,文字往往有误。第二、紫砂款识所表达的内容,除制作者、订制者、监制者、纪念等以外,还有斋、馆、室名,多主寓意的闲章, 商标款识也出现了。古印陶的内容就单调得多,这与印章的发展(唐代以後才有斋、馆、室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古印陶有肖形印,这在紫砂款识尚未见到。 第三、紫砂有了款识,这是由实用品转为艺术品的标志之一。这样就有了名人名作,便於鉴赏识别。款识与作品连成一体,一壶千金,不足为奇。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当代·许又峰制朱泥笠盖宫灯式壶

成 交 价: RMB 48300

紫砂陶以造型丰富,古朴敦厚见长。紫砂款识与其它陶瓷制品的款识不尽相同,别具特色,已成为紫砂艺术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一把没有款识的壶,使人感到不完整,价值平平。一把款识不好的壶也使人感到艺术内涵不够。历来紫砂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用印钤款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壶外功夫於此也可见一斑。印不当会弄巧成拙、“佛头着粪”,反之却能“锦上添花”。好的紫砂款识应具备以下几点:

印章大小要适宜。印钤款,理当视作品的大小而相应配置。倘若几人合作,几人的印章大小亦宜相仿。有人说用印宁小勿大,大则不雅,此说有一定道理,也不尽如此。因此制作者如能多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印章,用起来方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

印章形式要善择。印章变化有致可与整体作品的艺术美相得益彰。印章除正方形,朱白文(钤在壶上则相反,一凹一凸)外,还有半通形、瓦当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各种印面形式。凡一件作品同时钤用二方或二方以上印章者,就须择不同的印面形式。曾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程寿珍喜用一方圆中有方,方中见圆的“冰心道人”印,钤在其作品“掇球壶”上,浑然一体,如见古佛之容。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清晚期·玉成窑王东石制艾农摹何心舟刻紫砂供盘一对

成 交 价: RMB 276000

钤压位置要得当。一般用印在底部、盖内、把下。如在壶的门处,尤其要审察位置。用得好,可以起装饰作用,活跃振醒,得画龙点睛之妙。有心者不妨一试。

风格要协调。一般来说工细精致的作品,宜用娟巧秀丽的印章;朴实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犷老辣的印章;端庄稳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稳的印章。制壶名家王寅春常用的名印“王寅春”,得汉铸印神韵,残缺自然,通边巧妙,钤在其作品上,印虽小却显得雍容大度。顾景舟先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线条不粗却刚劲饱满,恣意纵横而错落有致,确是大家风度。现在有不少人喜欢一种四平八稳、粗细、深浅一致、工艺化的印章,且不问作品风格是否相宜,看后使人觉得很呆板。壶的造型与题名也可与风格相应的印章来匹配。“秦权壶”可用有“田”框的仿秦印、半通印。“汉瓦壶”可用仿瓦当印。“集玉壶”可用仿切玉印。壶身装饰性强的可选鸟虫篆印。壶的风格,随人而异。揣摩用印,也要相类而施。印也是创作的一个部份,要一并构思,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这点往往为创作者所忽视。闲章应与作品寓意相合。青年艺术家吴群祥其居曰“草木居”,寓草木有情。“草木居”一印为篆刻家马士达先生所作,钤之于壶,脉脉传情,耐人回味。

钤印轻重要适宜。钤印时应注意平整,用力均匀,不可深浅不一。由于印的形式与风格相异,作印者用刀深浅不一,钤印时应恰到好处。有的不一定要钤足,有的却非钤足不可。清代篆刻名家陈鸿寿(号曼生)设计的壶式,寓巧於拙,古朴而又幽默。杨彭年制作,底钤“阿曼陀室”一印,钤足后方显得雄健朴茂,运刀犹如雷霆万钧,金石味十足。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清道光·申锡制朱石楳刻石楳摹古款朱泥合欢壶

成 交 价: RMB 253000

印章制作要考究。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间陶工,优劣悬殊。紫砂陶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款识的艺术水平往往还不及古代的。“王南林制”、“杨彭年造”、“阿曼陀室”这样精彩的款识现在见不到。究其原因,作印者是篆刻名家,也懂紫砂一二。因此我们现在的紫砂作者也应该懂点篆刻,有条件的应请印人作印。因为紫砂款识的用印往往是专门性的,深浅与用刀应尤其注意。作者应着眼於钤压在紫砂上的艺术效果。

紫砂:2018成交价格,鉴赏浅谈

明·日本京都万福寺旧藏、田能村直入自用时大彬制朱泥调砂扁圆壶

成 交 价: RMB 1092500

总之,紫砂款识是古印陶的延续,属於篆刻艺术的范畴,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组成部份。一件作品,款识不好,不是好作品;一把壶,款识不好,不是好壶。造型、泥料、制作、款识、烧成俱佳,方为上品。

老紫砂,我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它强大的魅力。上百年的时间沉淀,让老紫砂褪去了火气,哪怕当年只是一件普通的实用器,但漫长的岁月让它沾染上很多前人的痕迹,成为“有故事”的茶壶;新壶里的好壶,自然是艺术品,但如果是普通的茶具,就没有收藏的价值。

紫砂基本的构成包括泥料、造型和制作工艺。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逐一对比老紫砂和新紫砂的优劣。

从泥料上看,明清时候紫砂的泥料品类很多,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不一而足;而现在只分紫泥、段泥、朱泥,所以新紫砂远不及老紫砂的泥料讲究。

从形制上看,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仿古、石瓢、掇球、汉方、鱼化龙等都是古代创造并沿用至今的经典款式。还有很多有记载的古代款式,蕉叶、莲方、 一回角……名字就很好听,但现在已不知是何样式,令人无限神往;当代人也有创新,但现在的创新大都花里胡哨,当代的形制能否传承下去,要打上巨大的问号。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人说老紫砂制作技艺不像新紫砂那么精雕细作,其实是因为没有见到老紫砂的精品。现当代的紫砂壶,再好好不过顾景舟,但顾景舟 说起陈鸣远也是叹为观止,说他是在“随心所欲地发挥着神工般的技巧”。今天的高工大师,有谁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再说时大彬,无锡出土的如意盖圆壶,漳浦 出土的三足鼎的圆壶,是公认的时大彬作品。这两个万历年间做的茶壶,当代不少高工大师进行了临摹,可有谁敢说比原作做得好?

此外,我们还需谈谈明清老紫砂的文化属性。虽然当年做紫砂的匠人没有受过太多的文化教育,但出名的艺人无不和文人有紧密的联系:时大彬听从陈继 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陈鸣远在浙江桐乡时,则是被众多文人学士请到家里居住,制作茗壶, 切磋陶艺。而当下,虽然也有很多画家、文人参与到紫砂的创作中,但今人的水平和当年的文人墨客相比,又处在什么样的水准?

而从收藏的升值潜力来看,和正在挤泡沫的新紫砂相比,老紫砂的价值还未被充分发掘,“漏”更多,而且还是“大漏”。现在市面上虽然有不少落着名 家款识的“老紫砂”,但真真假假,没人说得明白。或者你说明白了,别人也未必认同。这就需要藏家有过人的眼光,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深层次的、细节上的 东西,谁做到了就一定能捡到“大漏”。

我对一些新紫砂也非常喜爱和赞赏,这几年也买了不少。但收藏有个基本的观念,就是“物以稀为贵”。新紫砂虽然不能说数量无穷,但的确是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但老紫砂的数量,尤其完整器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也是收藏老紫砂的优势。

有人说老紫砂里的实用器没有收藏价值,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单纯对紫砂艺术感兴趣,又期望增值保值,那的确只有完美的、精致的老紫砂值得收藏,但如果你是超越了功利的目的,是以保存文化、和古人对话的理念来收藏,那所有的老紫砂都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