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說到紅薯,大家就會想到番薯、地瓜、紅苕、白薯,等等。的確,紅薯在我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叫法,而且,紅薯也的確是一種可愛而又實用的食物,可當副食,又可以當主食,無論是煮,炸,烤,還是弄成片的,弄成薯條,或者生吃的,還有土烤吃的,都是可以,紅薯葉又可以做菜餚,甚至據說作為在某些吃補方面,紅薯也有一定的補助身體的效果呢!而且它們又易種易養。所以全國各地不計其數到處都是,老百姓都喜歡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那麼,這麼個全國各地都有、又易種易養的可口食物,又怎麼會是漂洋過海的舶來品呢?“紅薯之父”又是怎麼來的呢?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先來看看下面這個“先薯亭”吧。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這個事就從“先薯亭”來說起來吧。

先薯亭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烏石山清冷臺,是因為紀念明朝萬曆年間引進薯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這是進入清朝以後,金薯(就是現在的番薯,當時還叫金薯)推廣到全國各地以後,效果很好,然後福州人何則賢在烏石山修建的,作為紀念前人的意思。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下面再去具體說說那些年陳振龍如何引進薯種的來龍去脈。讓時間倒回去到幾百年前的明朝的年代去。

明朝有個陳振龍(約1543-1619年),長樂縣人。年未二十中秀才,然鄉試不中,只好棄儒從商,到呂宋島(現菲律賓)去經商…然後,陳振龍發現當地有人種朱薯,既耐乾旱又容易生成,而且生吃熟吃都是可以,有“六益八利,功同五穀”…於是,陳振龍便也自己培植了一些,然後又想法把朱薯帶回家鄉來,但是當時當地政府卻又不給出口朱薯帶回家鄉…最後,陳振龍只好“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渡海帶回來福州(也有說是陳振龍把薯種裝在竹筒裡面藏在船下帶回來,或者也有說是陳振龍把薯藤纏繞在航船的纜繩上面又塗上泥巴才能夠帶回來的…總之是陳振龍帶回來的就是了)…並且在他家旁邊自己培植…

明萬曆年間,閩中大旱,五穀欠收,陳振龍就讓他兒子陳經綸向巡撫金學曾呈報呂宋種植朱薯之利,於是金學曾就讓他找地方試試去種,陳振龍父子就開始種植,並且同時授人培植之法,大家一起去種…幾個月後,朱薯“子母鉤連,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可充飢”…於是,金學曾馬上通令各地,如法培植朱薯,結果大獲豐收,閩中饑荒得以緩解…後面,金學曾又在陳經綸所獻的<>的基礎上,編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薯類專著<>…而當時人們為了紀念金學曾,朱薯就叫金薯,後面,因為朱薯來自“番國”,所以又叫番薯…並且,人們還在福州、福清等地修建了報功祠…所以,就有了“先薯亭”之類的亭子了…

這就是漂洋過海引進與推廣紅薯以及“先薯亭”的來龍去脈經過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紅薯這個“舶來品”的來龍去脈以及“紅薯之父”是誰了吧?

接下來再來兩張小編小時候經常搞的土烤紅薯的圖片(那時候可好玩了),來解解小編或者與小編一樣嘴饞的小夥伴們。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喜歡吃紅薯?可知紅薯是幾百年前“紅薯之父”漂洋過海帶回來的?

我們廣西對於紅薯的叫法主要是“紅薯”“番薯”、不知道大家那裡都有些什麼叫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