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有新人》的舞台上,你覺得博士夫妻的相聲,是一種「創新」還是「毀容」?

九月晴天


相聲是一種藝術形式,我是一名觀眾,從小喜歡相聲藝術,聽過劉寶瑞,侯寶林,姜昆,馬季,侯耀文等前輩的相聲,也聽過當今社會苗阜王聲,郭德綱于謙,方清平,陝西二哥等當今社會的相聲形式。



相聲現在有很多創新,馮鞏在相聲上做過很多創新,但傳統相聲確實存在太多糟粕,改良太多容易教科書化缺少舞臺喜劇效果,出現了相聲劇;相聲新勢力也進行了他們的創新,增加了很多表演和脫口秀的成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打磨,也有傳統的苗阜王聲,陝西二哥,郭德綱等人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創新。


不好說誰對誰錯,但是德雲社確實在當下把相聲藝術重新搞活了,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傳統藝術。

交大的這兩位相聲新人,他們的相聲之前在頭條上看過,有些有趣的,也有一些確實是創新的一些東西,但存在一些刻板,模式化,本覺得這是一些高材生固有的一點傲氣,不過也挺好,能讓相聲有一些校園風味也不錯,增加一些理工科的包袱,讓高材生也有一些校園趣味也挺好,如果能增加一點趣味和傳統文化進去,讓相聲更有趣點會更好。


可是在昨天的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不知道是故意這樣演出來的還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的這段相聲很新穎,但更像寫作文,哪裡應該是開始,哪裡應該運用修辭手法,哪裡應該過渡轉折,但缺少笑點。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一對相聲藝人,居然不會聊天,不會說話。挑釁的對評委直呼其名,然後不屑的鄙視傳統相聲,在臺下貶低臺上演員就算了,上臺後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如果在學術上,可能你們這是一種自信,但在一種藝術表演上這是一種自以為是!

對於他倆的表演我不做太多評價,但是他倆的為人真需要有人指導,起碼的“郭老師您沒看過我們,回去可以問問於老師,他或許聽說過我們”“傳統相聲可能有些老,新相聲或許應該這樣說”這樣或許會讓評委乃至觀眾認可你們,一個新人要打破規矩,先要了解規矩,認清規矩,讓自己的新東西在當前社會被認可,作為相聲藝術,這不是科研,這更多的是文化,尊重是起碼的。

作為相聲觀眾,我喜歡各種形式的相聲表演,甚至是一些譁眾取寵,或許也是一種表現方式,哪怕被嘲笑,這也是讓觀眾放鬆的形式,所以表演可以是任何形式,但是說話的時候要學會說話,最起碼的尊重要有!


羅本-卡布


在昨晚《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帶來原創的“公式相聲”,引起不小的爭議。

坦白說,要不是確實完整地看過節目,理sir很難想像有人會用理科公式研究、分析、武裝相聲,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倒的確是一種創新。

眾所周知,相聲是一種典型的源於民間的市井文化。經過百年的發展,相聲的門派、種類出現了多樣化,關於相聲的爭議也多了起來。

有主流相聲與非主流相聲之爭(比如姜昆與郭德綱),有諷刺相聲與教化相聲之爭,有現代相聲與傳統相聲之爭(比如馮鞏與郭德綱),有幽默的“高雅”與“低俗”之爭(比如周立波和郭德綱)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以理sir看來,是用一種理科公式的形式,把一段相聲中出現包袱的次數、包袱的質量、抖包袱間隔的時長,觀眾聽這段相聲發出的笑聲強度、間隔的時長,以數據的方式呈現出來。簡而言之,就是任何相聲表演者只要套用了他們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這段相聲能夠帶給觀眾多少次笑聲。任何相聲創作者只要套用了他們的公式,就知道哪裡需要抖包袱,多長時間抖一個。

這個公式或許是成立的,因為觀眾的掌聲和笑聲是評判一段相聲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然而博士夫妻忽略了一個最最重要、也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笑聲”這個事本來就不可以也不可能被公式化。

首先,每個人的笑點不一樣。有的人笑點高,有的人笑點低,同樣一個段子,有的人都笑得不行了,有的人卻一臉懵逼。

其次,每個相聲演員的搞笑功力不一樣。有的相聲演員不用說話,往那一站觀眾就笑,有的相聲演員狠不得使出吃奶的勁兒,都累得滿頭大汗了,觀眾只能”呵呵“兩聲。最後,不同的演出環境也會影響演出的效果。同樣一段相聲,同樣一對兒相聲演員,在小劇場聽和在電視上看,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效果,聽過劇場相聲的小夥伴們一定都瞭解。

正如郭德綱在與博士夫妻的爭論中說到:“(相聲)一個人一個樣,同樣一句話,張三說觀眾就笑,換李四說,觀眾就不笑……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觀眾,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完成今天的任務……只有商演才是成功。”

所以,理sir覺得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不完全是一種新的形式的相聲,它只是創立了一個創作相聲和評價相聲的公式而已,對於相聲本身,並沒有觸及到要義,也不存在“整容”或者“毀容”。因為語言和幽默才是相聲的本質,而一段既不幽默也不流利的相聲,顯然很難上升到革新的高度。

因為咱們不是一個行業,郭老師的話已經說得夠委婉了,哈哈↓


八卦有理


昨日,東方衛視首播《相聲有新人》,形式類似《中國有嘻哈》和《中國有街舞》的選手圍觀的形式,把選手在臺下觀看臺上表演的狀態也剪輯進去。當然,關鍵還是要看選手在臺上的表現。

選拔形式是每組選手4分鐘時間,展現一個相聲小段,來通過郭德綱和張國立的選拔。前幾位選手郭德綱就嚴厲的呵斥下場,畢竟40進10的競爭是要慎之又慎。

然而一位號稱“郭德綱的跟隨者”的選手——宋啟瑜的出現將現場的冷場和尷尬氣氛推至高潮,當然可能是這位高材生的內容太過高端,太過深刻,太過於令人思考。小編沒有看懂。

不過小編真的是陷入沉思,節目組選人是報名就給進嗎?或者是郭德綱老師所說的不是自己多好,全是同行的襯托這句話是真的?

表演結束後,郭德綱老師與宋啟瑜先生進行了深入友好的溝通,最後郭老師對於一個“兄弟曲種”的佼佼者能夠前來交流表達了感謝,“父輩遺傳”就開始看不見東西的宋先生也最終還是沒有看清現實,三年前,《我為喜劇狂》的節目中,郭德綱就明確指出你不是這塊料,勇氣可嘉的宋先生仍然在萬名粉絲的支持下前行。

後面,第一期的高潮部分就如約而至了,抱著厚厚的三本書的兩名博士夫妻出現了,這裡小編強調以下是“博士”,但我僅僅想說,你讀博士和相聲是沒有關係的。說相聲是一門職業,電工,搬磚,掃大街還是生產無人機,都是一門職業而已。不能因為你是博士你就高人一等,你該不會掃大街還是不會拿掃把。

前期採訪,兩位就立下“小目標”——當冠軍,在自己的學生宋先生被拒絕後,氣勢滿滿的上臺,一句抑揚頓挫的“郭老師”就開始了一場戰爭。

下面小編集錦幾句李博士和郭老師的對話話大家感受一下

“聽過我們相聲的不多但也不少,您不認識我們是吧?”,

郭德綱發現事情並不簡單,以一句“今兒你就讓我認識認識吧”,四兩撥千斤地巧妙化解緊張氣氛。

隨後夫妻兩人送郭德綱三本自撰書籍,戲稱“您千萬別撕了,估計你能看懂這本”,郭德綱則憨態十足地點頭表示“我努力,你看這樣的選手多好,人家不空手來”。

隨後夫妻二人開始一段表演先後拋出“博士”,“鏡面反射”,“永動機”等多個理論,哦,不!是包袱。

最後兩人“循循教導”所謂的相聲公式,(原諒小編學歷較低,沒有聽明白。)並稱“後悔”參加郭老師這一組的選拔,郭老師的八核處理器的腦子立刻就回:“你現在走也來得及啊!”

李博士還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大概意思就是“我的是最好的,別再唱你那些太平歌詞,京劇了,沒有深度,你得有深度。”

最後,下臺後開始了瘋狂輸出和嘴炮,“這個節目沒笑,怎麼給過”並在謝金表演準備亮嗓時“你唱就唱,鞠個躬唱就完了,講那麼多廢話幹什麼?”。。。。。。

小編在寫文章前特地翻看了這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的微博和網上的採訪及其他相聲段子。請原諒小編只能說一句話:“我還是聽郭老師的相聲入睡吧,聽李博士的容易失眠。”

最後小編,推薦大家去看看《相聲有新人》,畢竟這也是郭德綱老師想要復興傳統文化的一個節目,我們看到公式相聲後笑笑就好。

A;我身邊這位啊,口齒伶俐表演大方

b:是我

a:那是郭德綱

b:去,那你提我幹什麼

a:你的口才也很伶俐,畢竟你是一個博士

b:罵誰博士呢?你才是博士,你全家都是博士。


相聲新曲社


節目看了,

1.藝術水平高低與學歷無關。普遍規律是藝術水準與創作實踐有關,創作實踐表演實踐越長,水平越高。如果有相聲博士,水平也未必比在小劇場裡摸爬滾打出來的小學學歷的演員高,靳尚誼痛批美院招收油畫博士就是明證。

2.職業無高低貴賤,人品第一。不知這兩個博士的導師是誰?這兩位博士在上海交大學習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同學或者老師,基於現實和向善的考量,揣想這二位博士在學校裡見到前輩導師是不敢用手指著老師說話的,德雲社是個相聲團體,還兼具相聲學校的功能,郭德綱、于謙二位,在德雲社的地位實際上是相當於上海交大校長和博士生導師的地位的,李博士的身體語言和行為,明顯就是目無尊長,人品學品極差的做派。

3.隔行如隔山,理科工科思維方式與藝術截然不同,以材料學博士身份去指責相聲藝術之長短,有失理工科嚴謹的學術態度。曲藝家協會主席寫書法也不會讓他去當個蘭亭杯的評委,就是這個道理,你在你熟悉的領域是權威,在其他的領域也就是個業餘愛好,中國的材料學距世界前沿上還有很大差距,我覺得二位博士還是好好在本門的學術領域鑽研,不要隔行起義到相聲界混了。

4.用所謂公式去研究相聲如果可行,錢學森早就做了,輪不到二位,如同二位在節目裡談到的永動機,科學早已證明其不可能實現,但確實還是有人研究,自娛自樂罷了,各種藝術形式可以帶給人各種不同的情緒,歡樂,憂愁,興奮,悲傷,都是人的心裡感受,稍微有點科學常識和正常心智的人都明白情緒是稍縱即逝,無法用科學儀器去量化的,所以用所謂公式去研究相聲不是創新,是譁眾取寵!

在材料學領域也好,在相聲領域也好,頭上三尺有神明,人要有敬畏之心,對學術也要有敬畏之心,無論理工醫農,都要有人文關懷,上海交大無錯,但為上海交大培養出這樣的博士而痛心!


一墨齋


這倆貨,沒有任何相聲基本功,有點小聰明,聽了一些相聲,或對或錯有點心得,然後之前在大學說相聲,可能得到了一些大學生的或是或不是的認可。

然後,自己飄飄然了,自以為是的自費出了幾本書。費盡心機接觸到了苗阜,再通過苗阜接觸到了姜昆,姜昆苗阜本來就沒啥苗子,再加上一些場面上的客套話,這倆貨信以為真了,更讓他們膨脹的忘乎所以。

而且,他否定傳統相聲的思路與姜昆苗阜的思路不謀而合(其實他倆是不會相聲基本功),更得到了姜昆苗阜的支持,讓他倆的私慾更加膨脹,也對當下相聲界唯一的大家-老郭謙哥沒有絲毫敬意,更不要說其他相聲演員了。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

然後,再姜昆苗阜二人的陰謀支持下,特地過來是準備打老郭和德雲社的臉的!結果成為全國的笑料。


膽識過人當然品位出眾


藝術歸藝術,科學歸科學。博士夫妻試圖以科學來解讀藝術,或者說為藝術注入科學元素,讓相聲創新。但是,事與願違,不倫不類。

藝術是生活的寫照,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非要讓藝術來源於科學,匪夷所思的思維模式實在是貽笑他人。

從博士夫妻的相聲內容上看,有賣弄之嫌。以博士學位為賣點,用所謂的幽默理論來填充,這對博士夫妻的自信顯然來自世人仰慕的高學位訴求,除了這些,我們找不到一點生活的氣息,更看不到一絲一毫的藝術渲染。

高爾基沒有上過學,但是他的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深入人心。

藝術與文憑無關,二泉印月的作者阿炳流落街頭,困頓交加,如果按文憑來衡量,阿炳只是三教九流的拾荒者,談何文憑?吃都不飽,還有閒工夫談文憑學歷?可是,二泉印月早已進入世界名曲之列。其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更是超越了自身的平凡和卑微。


在塵埃裡相遇



先不管相聲怎麼樣,就憑這說話的口氣、指人的手勢、站立的姿態處處都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俗話說,要作藝先做人,人都做不好,能有什麼好的藝術水平來?如果將其“公式相聲”看作藝術的話,是不是對藝術本身的一種汙衊?


郭德綱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層提到過相聲的創新問題,就比如廚師,你得會先炒菜,懂的什麼是煎炒悶炸,會用鏟子、勺啊,鍋啊這些等最基礎的操作才行,別什麼都不懂,拿個馬桶搋子去炒菜,這能是創新嗎?這是噁心人!


這對博士夫妻就是在噁心人,他們說的那叫相聲嗎?連對口的報紙都不如啊,話都說不通順,表演更只有幼兒園水平,更談不上節奏、包袱、結構這些了,聽的尷尬癌都犯了。


最近有一個名詞叫“民科”,即民間科學家經常被提及,這是一群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他們都想搞一個大新聞,動輒就要推翻約定俗成且得到公認的一些常識公理,以此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大都比較狂熱,拒絕承認現有的科學規範,且拒絕與現有的學術權威交流,更拒絕批評。有個別過度狂熱的“民科”已處於妄想症的邊緣,這位公式相聲創始人可能就是,所以請大家嘴下留情,不要和病人一般計較!


相聲演義


博士夫妻本來在大學時說相聲還真有學生看,學生多無聊啊,能聽的懂有關數理化方面的笑話,也能有共鳴。但那就像開年會似的,哪個學生上去表演都會有掌聲,也會有人樂。那都是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觀眾群,也就有特定的笑。博士夫妻把在學校表演的東西拿到大眾舞臺上來,還自以為是,如果失敗了,肯定瞞怨大眾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他們所謂的高雅的相聲了,也看不起郭德綱,他們來錯了地方,他們更適去姜昆主流的相聲說,說不定還能得到姜昆的青睞。


耳得聲


談一下自身感想,不喜忽噴!\r現在很多人的觀點是什麼?認為脫口秀和相聲可以歸為一類。昨天看完節目,最大的感想真是就像郭德綱相聲和脫口秀是兩個不同的藝術形式。就像戲曲和流行歌曲一樣,雖然都是臺上的唱,但是完全不一樣。\r昨天的節目,大家可以看出來,很多選手基本就不是相聲演員,沒有相聲的基本功,只是一段蹩腳的脫口秀,或者說給大家講個笑話而已,差距很明顯,既然是一個相聲的選秀節目,最起碼應該有相聲的表現形式,或者一些相聲的根在裡面,如果脫離了相聲這個載體,不如就叫做《笑傲江湖》來的合適。\r其次就是公式相聲,裡面我認為最大的噱頭就是博士夫妻這個頭銜。因為我們對於他們這個博士身份,天生有認同感,既然是博士,他們說的就是對的,他們弄得公式相聲,還出書,是個很高大上的東西。比如現在很多東西都掛上什麼大數據,智能等等高大上的頭銜,說一些我們雲裡霧裡的東西,來證明自己,你質疑他,就是質疑科學發展趨勢,質疑發展規律。我想說,他們提出來的,是他們本專業研究的方向麼?是他們的成為博士的研究課題麼?他們一個博士身份就是提出來一個似是而非的就是對的麼?他們如果寫流行音樂,就比周杰倫強麼?我看這個是不可能的吧,術業有專攻,從相聲這個角度,我認為他們不僅不是博士,可能就是幼兒園的孩子兒子。相聲是民間發展出來的一門藝術,這門藝術是為了吃飯,是為了活著,他們是把觀眾當做衣食父母的藝人,從態度上,這種橫眉冷對,我就認為他們吃不了這碗飯。\r中國的傳統精粹,需不需要和現代相結合,明顯是需要的,我們要繼承,更要發揚。但是怎麼才能證明他被髮揚了?郭老師說的對,你就兩個人在上面說,都沒有看得,靠國家補貼度日,靠混吃混喝維持,那是錯的,你要琢磨,你要努力。要讓人民接受,花錢來看,你能自己養活自己,還能養活一群靠著他吃飯的人,才可以的。希望中國的戲曲,相聲等,能繼續發揚光大,希望郭老師和於老師的相聲越來越好。本人最喜歡于謙老師。\r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歡迎交流,不要網絡暴力!



德雲社相聲全集


先不提昨天晚上《相聲有新人》中這對博士夫妻的表現,我剛剛搜索了一下他們兩個2017年交大春晚上的一段相聲,雖然表演的基礎差,但是相聲內容還是挺搞笑的,包袱非常密集,臺下笑聲也是不斷,比昨天表演的要強多了,而且和公式完全沒有什麼關係,大家可以去看看。


但是這對夫妻昨天的表現卻很奇葩,尤其是那個男的,其他演員表演時幾乎全程冷臉。不但懟了謝金的表演,同時講的相聲中懟了幾乎傳統相聲界,說聽來聽去就那幾個老段子。成了昨天節目中最大的熱點,而且他還重點強調,昨天晚上的第二個倒黴蛋宋啟瑜是他們的徒弟。


想一下明白了,節目需要話題。博士夫妻估計自己選不上,不如藉機炒一炒熱度,所以乾脆最直接的跟老郭幹,指著老郭的鼻子質問老郭認不認識他,一點人情世故都沒有,但是如果是為了超熱度,這是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了。



假如這對夫妻去跟老郭學兩年如何表演,憑博士的高智商,再加上他們的原創校園相聲,也許在娛樂圈能夠搶佔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