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改變生活的「智慧樹」——看人工智慧如何「加速」未來

以大數據、互聯網等為“根基”的智能科技逐漸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智慧樹”,尤其是“脫胎”於其中的人工智能正“顛覆”並“重塑”著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成為助推人們邁向未來的“加速器”。

一棵改變生活的“智慧樹”——看人工智能如何“加速”未來

粉面、灌餅、糯米飯等是貴陽市民最熟悉的早點品種。比起過去擔心收到假幣,直接掃碼支付讓整個消費變得更便捷迅速。很多時候,擠公交上班的“囧事”莫過於好不容易擠上車,一摸口袋沒零錢,而如今這樣的尷尬正在被“化解”,只需拿出手機對準車上的“刷卡機”輕輕掃動便能輕鬆搭乘公交車穿行於貴陽。

這是當前生活被“智能化”最常見的樣子,隨著人工智能深入拓展和應用,更多的智能科技將系統地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

正在貴陽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話題正在火熱討論。參會的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說:“我們今後各行業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就像對水和電的需求一樣,需要它來提升行業效率,並已經深刻地改變著諸如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是加快社會轉型發展的‘助推器’”。

貴州省常務副省長李再勇在參加活動時說,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將催生新的技術、業態、模式等,對數字資源和經濟結構產生重大重構和變革,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國際競爭的新高地,有效地推動智慧社會建設。

同時,在此次大會開闢的6萬平方米展廳裡聚集了國內外近400家企業參展,各種“黑科技”同臺競技,既有國內知名企業,也有如Facebook、谷歌等。

在科大訊飛的展臺上,記者看到一系列新發布的產品包括智能客服、曉曼智能音箱、曉譯AI助力等猶如注入了“智慧”。工作人員指著曉譯AI助理告訴記者,這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能翻譯方言和33種語言,還能支持語音實時轉寫即一邊對著話筒說話,無形的聲音就會被轉寫成有形的文字,帶著它出國就像隨身帶個“翻譯”。

同時,在衛健科技的展臺邊,當記者站在一款名叫“變啦智造”的智能體檢機前,只需對著攝像頭“刷臉”便很快生成了包含體重、身高、體脂率等數據的基礎體檢報告。工作人員郭珍岑說,這款設備應用了圖像識別、數據智能比對分析等技術,讓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日常體檢,配合公司開發的APP還能享受優質遠程醫療服務。

記者瞭解到,類似的智能產品有的已應用於不少行業。在貴州省遵義市綏陽思源實驗學校,由科大訊飛公司開發的“智慧教育”產品猶如“智能助教”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師謝輝說,這個書本大小的平板電腦既能幫助批改作業,也能收集教學過程中的“數據”給學生“畫像”,從而讓老師更精準地指導學生,實現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不僅改善民生也改變生產。在中航貴州黎陽航空動力有限公司航空發動機液壓生產線上,3個機器人“代工”正有條不紊地高效作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這條生產線能自我學習、優化和執行,效率比以前提高了20倍。”該公司總經理代小立說,公司近年來主動“擁抱”智能科技、大數據等,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在公安、法院等部門,政府與人工智能“牽手”相繼出現了“數據鐵籠”“智慧法院”等管理應用終端,有效改善並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然而,人工智能在助推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數據安全等日漸凸顯,應提升技術,完善法律,制定行業發展標準,讓人工智能“善意”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