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金融與科技如何擔當?

小微企業已經是國民經濟重要力量之一,但數千萬小微企業的信貸難、融資難問題一直難以破解。3月19日,銀監會連發兩道文件,分別對三農和扶貧金融服務工作、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等。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與近年政策支持,小微企業信貸從昔日的邊緣地帶一步步走到了中心區域。PINTEC品鈦公司為商業與金融機構提供智能金融解決方案。PINTEC品鈦小微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宋元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微企業信貸市場需求大,信貸缺口也大,掣肘小微企業的信貸問題,或許可在fintech的啟發下“破冰”。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金融與科技如何擔當?

小微融資,需要科技擔當

小微企業主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通常來說,小微企業被限定為,每年營業收入小於100萬元,團隊成員小於10人的小作坊。據工信部消息,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8700多萬市場經營主體,90%以上是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缺乏抵押物、財務不規範、抗風險能力較差、徵信數據缺失不全等原因,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人力成本高、機構體量大,趨於風險收益考慮,必然更傾向於為信用背書更強的大型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總結起來,關鍵難點在於信用評測難、成本與風險高、單比收益卻低。

然而這些問題在科技提升的情況下,已經有所緩解。零售信貸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強項,宋元文介紹道,PINTEC品鈦所開發的智能信貸引擎“讀秒”就已經在小微企業信貸市場服務多年。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結合,或將小微企業“老大難”的融資問題更加有效的解決。

品鈦引擎,數據驅動決策

宋元文表示,PINTEC為電商平臺、支付平臺、企業財稅平臺打造面向小微企業客戶的智能信貸系統。PINTEC的系統結合互聯網徵信和數據驅動決策,已經成功應用到餐飲服務、電商、3C銷售、農產品以及傳統制造業等行業,服務了幾十萬小微企業主臨時流動資金週轉需求,讓他們體驗到高效在線審批的信貸服務。

PINTEC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將以往的線下材料、實地考察、審批等高成本工作進行線上化,實現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線上簽約的高效、便捷的全流程線上操作模式。在全線上操作中,商家只需要輸入簡單的身份信息和進行相關的數據授權後,PINTEC智能信貸系統引擎在15分鐘內便可給出授信決策。

PINTEC的案例已經在多種場景實現,比如在與電商平臺微店合作案例中,PINTEC根據微店“線上零售個體戶居多”的場景,共同研發了嵌入微店平臺的定製化分期產品“小微貸款”,不僅能為小微店主提供快捷高效地信用貸款,還可以支持多種還款週期和貸款方案。在PINTEC與豬八戒網、用友、百望、車輪網等擁有企業資源的平臺合作,結合互聯網徵信數據、銀聯POS數據、報稅納稅數據等,為平臺內小微企業提供在線的信貸決策服務。目前已經開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天津、重慶、浙江、江蘇、廣東等16個省份的300多個城市。

借力科技,銀行小微金融出成效

近年來,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信貸上亦是如此。

去年,浦發銀行與航天信息推出針對小微企業的“浦發諾諾銀稅貸”,只要申請企業依法開票納稅、有固定經營場所、無實質性不良信用記錄即可在線實時申請。平安集團的KYB項目則與MIT深入合作,用大數據、生物識別、語音圖像處理等人工智能新技術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在銀行業新環境下,眾多銀行都在進行零售轉型,積極探索銀行小微金融智能化的道路。

3月19日,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74萬億元,同比增長15.14%,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戶數1520.92萬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59.82萬戶。

宋元文表示,當大數據、決策引擎能夠替代人工,進行規模化信審的時候,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將大幅下降。像品鈦這樣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可以讓銀行業原本掣肘於成本與收益的零售信貸擁有更多的利潤空間,從而促進零售信貸的智能化、可持續化、規模化。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曾在採訪中表示,金融科技對銀行來講是機遇……銀行如果順勢而為,向金融科技轉變,將大有可為。金融科技能夠成為銀行科技轉型的起點,又或者說金融科技解救了銀行科技,採用了金融科技的手段、理念之後,銀行科技研發和交付速度大大加快,從而滿足目前層出不窮的業務創新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