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蘭家族傳奇:教育是我們給女兒的最好嫁妝

來源:王東華母親教育(ID:muqinjiaoyu)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四月的一個天氣還冷但陽光十分燦爛的下午,我到北大的英傑中心去聽芮某主持的一個趙錫成父女講述在美國生活的一個講座。

講座前的一點時間,我翻著領到的《是誰培養了趙小蘭》一書。趙小蘭曾經是老、小兩任布什總統時代的白宮工作人員和美國24任勞工部長,書中有很多她與家人的照片、與布什家人的照片,還有她在白宮工作時的工作照。

“時間到了,我們開始了。”主持人看了一下自己的手錶,由手錶他聯想到了什麼,又隨意地說,“我這塊手錶很不值錢,但是今天我特意看了看趙小蘭的手錶,她說她的手錶是二十美元買的,比我的還便宜呢。他已經是一位高水平的主持人了,通過手錶實際上傳達了一種價值觀。

“中國人是按照我們的傳統,把美國總統及工作人員辦公的地方譯成白宮的,其實白宮裡面的房子都不大,所以有些國家翻譯為白房子。我專門去裡面看過,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天花板很低,內閣成員和工作人員辦公的地方更小、房頂更低,有的甚至都沒有窗戶。”大家坐好、會場安靜下來以後,主持人解釋說。

他的話讓我想起我曾經工作過的一箇中國處級單位,一百多人在三層樓房裡,編輯、記者們七八個人擠在一起,主要領導卻一個人佔據了三大間。這是中國官員與美國官員普遍的不同。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中國的教育與美國的教育也有著很多的不同。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是從大陸去了臺灣的一個窮孩子,後來又到了美國,靠著勤奮和真誠的為人、以柔克鋼的處世,逐漸成為了美國“船王”。他今年87歲了,依然謙遜、儒雅、誠懇,頭腦清晰。他是上海交大畢業的,去美國以後又讀完了博士學業,無論從年歲、學識、財富還是名聲影響上,都是在場學生、老師的人生榜樣,但他說話之前,還是先感謝前來的大家。在美國多年,他的英語應該很好,但他堅持用年少時記憶的安徽話與大家交談。

趙小蘭穿一身深藍的西裝,短髮,像一位普通的華裔婦女。但是她開口說話的時候,就透出了幹練、智慧和自信,她記得下每個人問的問題,並且一一地作答。有一個女生搶了個提問的機會,就美國在對華、對薩達姆等事情上提出了一連串的質問,這問題超出了教育的主題,引得全場都鬨笑起來。芮成鋼說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白宮前面就經常有一些抗議、示威的人。趙小蘭還是從容地做了解答。只是我的英語聽力太差,只明白了個大概。

安吉是趙錫成最小的女兒,現在繼承了父業,在家族的船業中出任了副董事長。她應該算是美國的富二代了,但她說父母從小對他們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要求她們勤奮、努力,好好地做人。所以她從來沒有感覺到是生活是富人的家庭裡。她們從小也不向往穿好衣服和使用奢侈品。

趙錫成夫婦共養育了6個女兒,有4個畢業於哈佛大學。妻子木蘭認為:“教育是我們給予女兒的最好嫁妝。”

老布什則感慨:“趙家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家庭。母親木蘭是他們的基她和錫成克服逆境,實現了偉大的成功,並且甘做志願者和慈善家,他們的故事是成功實現美國夢的典型。”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劉墉在《趙錫成一家人》裡描述到: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

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隻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

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唸書。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務。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

到了週末,則要整理佔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裡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

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朱木蘭 女士說。

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

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化,並徵詢父母的意見。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

因為父親年齡大了,我看到他起坐和進出時,兩個女兒都不時地上前攙扶他。他們的家庭依然保持著尊老和相互親愛的中國傳統。他們是接受了很好的美國教育也保留了中國感情的華人。

世界上那些最美好的事情並沒有註定一定要發生在哪裡。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生存於哪個民族之中,也不管是哪一所大學,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首先都是做人的教育。趙錫成夫婦把這最好的教育給予了他們的孩子。他們在做人上、事業上、對待家人和融入社會中,都很好地影響了孩子。這也正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我從事家庭教育這麼多年了,一直深有體會的一點是:你看到一個家庭中父親、母親是什麼樣子的,基本上就能夠知道他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就能夠預測他們的未來。

座談最後,趙錫成博士說:“生活不是用來享受的,人的真正的享受是在不斷學習和工作的成就中。近來我們家在哈佛設立了趙朱木蘭獎學金,你們都是國家的棟樑,如果有去哈佛留學的,可以申請這項獎學金。”

家庭生活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以及政治、文化、經濟的種種不同,造就了人環境的不同與人的很多區別與不同。我捧著手中的書,請趙小蘭簽了個名字。我說我是做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我想帶回這本書去,跟更多的中國家長分享他們一家的經歷和幸福。

作者:李蔚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明天出版社編審。著有《相愛的歲月》《做一個女人》《心靈的養育》等文學、女性理論及兒童教育著作。作品入選國內外各種文學和紀實類圖書。孩子高中時獲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北大碩士畢業後,目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