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區細柳街道的府君廟,原來有這麼多傳說

細柳街道,位於西安市西南,長安區轄,距市區僅10公里。韋鬥、西戶、祝秦等公路縱橫全境,東與西安高新開發區、長安科技產業園銜接,西臨灃河,南望秀峻秦嶺,北接昆明池遺址。

長安區細柳街道的府君廟,原來有這麼多傳說

柳鎮有個府君廟,亦叫顯禮王廟。這座廟要說規模並不算大,其建築也不太恢弘,然而卻遠近有名。細觀其建築佈局,卻頗富特色。它與一般廟不同的是,廟內建有戲臺,且戲臺面向後殿,後殿就是府君廟主殿府君殿,殿內供奉著崔珏塑像。而堪稱奇特的是山門建於高高凸起的平臺上,兩側石階對峙,左右建有廊廡,門側內又各建掖門,且精雕細刻,玲瓏秀巧。

長安區細柳街道的府君廟,原來有這麼多傳說

關於府君廟的傳奇更是多種多樣,而為唐太宗治病之故事較為流傳。據說崔珏為官清廉,剛直正派,死後封為豐都判官,主管生死簿。貞觀年間,太宗突發大病,傳御醫診治,然而病情危急,御醫也無迴天之術,群臣慌亂。相國魏徵卻沉著平靜,讓人取來筆硯,親自動筆給老相崔珏寫了一封信,當即燒化於太宗床前。說來也奇,第二天太宗就起死回生轉危為安,並敘說起他夢遊地府的故事。原來,唐太宗夢遊遇見主管生死簿的崔珏,崔珏打開生死簿,見太宗壽期已到,大吃一驚,然念及太宗治國有方,為民心所擁戴,遂執筆將太宗“在位十二年”的“一”改為“三”,為太宗又添壽“二十年”,並親送太宗離開地府。病癒後的唐太宗,非常感激崔珏。於是就封崔珏為府君神。

長安區細柳街道的府君廟,原來有這麼多傳說

又有故事傳說在南宋初年,趙構從北方南逃時,跑得疲憊不堪,忽見前邊有座崔府君廟,就進廟想歇息一下,剛要躺下,忽聽有人說“金兵追來,門外有馬,快逃”,趙構出廟,果見遠處塵土飛揚,再看廟門外,果然有馬,並且早已備好了鞍,於是急忙躍身上馬疾馳過了黃河,得以脫險。據說說話之人即府君神,所騎馬是廟內泥馬。趙構南渡後即位,即宋高宗。宋高宗即位,感其府君神救命之恩,以後在京城臨安建了一座府君廟,並賜額“顯聖”,隨後詔令全國建起了36個府君廟。顯然這是趙構以民間傳說,巧構故事為鞏固自己統治地位服務罷了。

長安區細柳街道的府君廟,原來有這麼多傳說

一座府君廟,派生出許多故事,而民眾最信奉的還是替明君、替百姓辦事的府君神,以後府君廟歷經修葺,周圍群眾奉祀朝拜,無不出自其感恩心態的。府君為民辦事醫病的傳說就有不少。比如傳說河北一善人身染重病,多方請名醫醫治無效。有一天,門外忽然來一白髮老者,言說能治百病,善人將其染病之事細訴與老者,老者說願開方讓他一試,遂開一藥方,讓其立即抓藥服用。說來也奇,待中藥熬好服下,竟藥到病除。善人三拜九叩,感謝救命之恩,並奉酬金於老者,老人拒不接受。善人問其何處人,老者回答曰陝西長安府君廟人。以後善人感其救命之恩,鑄一鐵旗杆,千里迢迢從河北長途運抵細柳府君廟,豎立於廟門之前,永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