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養老目標基金將成爲支持個人養老的重要力量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實現養老金穩健增值、養老金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為對接養老資金理財需求,規範養老目標基金的運作,證監會制定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並於2018年3月2日頒佈實施。

《指引》從產品類型、投資策略、投資比例及運作方式、子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經理要求、費用、投資者適當性安排、宣傳及風險提示等各個方面對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進行了詳細的安排。

《指引》的實施是“第三支柱”建設的有力前瞻性嘗試和開拓,可為未來“第三支柱”的落地奠定基礎。公募基金行業作為普惠金融的主力軍,正蓄勢待發,積極準備養老目標產品,培育社會的“養老投資”意識,為廣大群眾的養老保障需求服務。

華夏基金:養老目標基金將成為支持個人養老的重要力量

養老目標基金的核心

從目前來看,中國“第一支柱”在養老體系中承擔的份額過重,難以應對社會的老齡化問題。需要廣大群眾樹立“養老投資”意識,即通過長期合理的投資使資產穩健增值,才能保障在退休時資產的購買力或財產的增值;養老是一件長期的事,不是今天投資,明天看收益,需要有充分的時間積累,才能享受複利投資的效果。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作為對接“第三支柱”的養老目標基金,有望成為支持個人養老的重要力量。

養老目標基金,“是指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其核心是長期性資產配置控制組合波動風險

首先,長期性指的是作為以“養老”為目標的投資,需要投資人長期持有。長期才可以使投資人享受時間複利的效應,同時有效消除市場短期波動對投資業績帶來的負面影響。美國耶魯大學校友在1979年投入37.5萬美元進行投資並打算之後捐給學校,25年後,投入的37.5萬美元變成耶魯大學歷史上最大筆捐款之一:共1億1千萬美元。目前投資者持有期普遍偏短,長期投資理念需要培養,因此,《指引》設定“

養老目標基金應當採用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或設置投資者最短持有期限,且規定基金封閉期或持有期限不短於1年”,是當前客觀條件下的選擇,也是初期養老型產品的一種有益嘗試。

此外,《指引》鼓勵“養老目標基金可設置優惠的基金費率,並通過差異化費率安排,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養老目標基金”。通過費率吸引投資者長期持有,一方面是產品策略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基金管理人踐行社會責任的體現,低費率在複利的效應下對組合的整體收益將起到提升作用。

其次,資產配置是養老目標基金投資的核心。資產要想獲得增值,需要適當的風險資產暴露,在權益資產與非權益資產之間的配置決定組合的風險收益情況。《指引》明確提出“養老目標基金應當採用成熟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資產配置是指錨定大類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商品等)的配置範圍及比例,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並優化組合的風險收益比,在時間的複利下實現資產增值並獲取長期的穩定收益。美國學者Roger Gibson在其《組合績效的決定》一文中指出,根據研究測算,資產配置是投資組合績效的主要決定性因素,投資收益的91.5%由資產配置決定,擇時操作和證券遴選只起到次要作用。養老目標基金把握好組合的資產配置這一核心,就有望給投資人帶來長期穩健的收益。

再次,養老目標基金應該合理控制組合波動風險。在長期投資中,波動率的控制對組合業績有顯著影響,簡單的例子是50%的下跌需要100%的上漲才能覆蓋,對組合波動率的良好控制更有利於組合持續、穩健增值。國內養老投資還屬於剛剛起步階段,投資者對用於養老的投資非常謹慎,因此,《指引》中提出波動率控制也是針對本土情況的一種政策方式,特別是針對不同情況規定了最高權益資產比例,“定期開放的封閉運作期或投資者最短持有期限不短於1 年、3 年或5 年的,基金投資於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含商品期貨基金和黃金ETF)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60%、80%”,這不同於海外高達90%、95%的權益資產比例,恰是結合當前政策環境、投資者成熟度的一種政策解決之法,對於初期發展的養老目標基金有重要意義。

除了關於養老目標基金本身的規定,《指引》還特別強調適當性。應該引導老百姓根據自身不同的年齡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資決策和選擇。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策略及風險設置應該清楚明晰並且做出差異化安排,以適應不同投資人的需求,《指引》也要求管理人和銷售機構“

根據投資人年齡、退休日期和收入水平,向投資人推介適合的養老目標基金,引導投資人開展長期養老投資”。基於年齡、退休日期、收入推薦或選擇產品,不但是基金銷售適當性要求,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同時也是培養“養老投資”意識、簡化產品選擇流程的一種手段,可為未來“第三支柱”落地做好鋪墊。

養老產品應當具備的屬性

《指引》提出“養老目標基金應當採用基金中基金形式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形式運作”,同時要求 “投資策略包括目標日期策略、目標風險策略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策略”。

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髮展初期主要為基金中基金(FOF),吸取了境外特別是美國第二支柱的經驗。美國的默認模式(QDIA)中,主要用於養老的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策略基金絕大多數為基金中基金。基金中基金具有雙重分散風險的作用,由管理人進行專業的資產配置、組合風險動態調整以及基金篩選,更充分地發揮其專業優勢,進而更高效地把握和實現投資目標。這減少了投資者從眾多基金中挑選的複雜程度,有效解決投資者“選基難”的困境。投資者只需要明確退休年齡、風險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與之匹配的養老目標基金就可以為其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雖然當前國內還沒有類似美國QDIA的制度性安排,但是這種“量體裁衣”式的服務能夠優化投資者的體驗,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幫助更多老百姓解決養老的問題。

公募基金充當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

在美國,企業年金DC計劃和IRAs佔美國全部養老金資產的比重接近60%,這其中公募基金佔50%。在國內,公募基金作為資產管理行業普惠金融的標杆,參與養老金投資管理的歷史悠久,為服務養老金體系健康可持續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委託專業機構管理的資金中,近六成由公募基金管理。

不管在美國還是國內,公募基金都是養老金投資和管理的主力軍。這與公募基金的規範透明運作、嚴格監管、專業化分工與管理、以投資者利益為本是分不開的。

2018年是我國公募基金創立20週年的里程碑,在過去20年裡,中國基金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公募基金是普惠百姓、服務養老的工具。公募基金低門檻、多樣化、小額賬戶管理經驗豐富、運作規範等特徵滿足了老百姓投資理財的需求,未來也將成為老百姓養老投資的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