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進入智能時代 融資熱潮下頭部平台已搶占先機

“人工智能正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打造智能生活的新引擎。”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在2018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家峰會如是說。

人工智能以不容抗拒的“魔法力量”在改變著各行各業,尤其是在創新不斷的金融業,支付、信貸、財富管理、資產管理、保險等多領域正逐步向智能化演進。

眾多的新技術公司正迅速崛起。近日,中國領先的智能科技平臺百融金服宣佈完成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再次預示著科技智能化的風起。

金融科技進入智能時代 融資熱潮下頭部平臺已搶佔先機

融資熱潮不斷

對於天生逐利且對趨勢敏感的資本市場來說,金融科技智能化是其看好、不容有失的重要領域,投資熱度長盛不衰。2017年在互聯網金融傳統借貸領域融資減少情況下,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融資數量環比上升,並達到近幾年的峰值55例。

針對上述現象,百融金服CFO趙宏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金融科技行業雖然在逐漸走向成熟、但因為模式重複,所以近兩年來行業融資情況並不是很樂觀,能融資的實力企業並不多見。問及百融金服吸引資金的實力在哪裡?趙宏強分析,儘管市場融資情況不客觀,但作為行業基礎的智能化技術平臺的融資熱度不減。

有分析稱,本次百融完成C輪融資,資本更加看重的是技術實力以及和眾多金融機構合作的廣泛應用實例。首先,百融本身不是一個P2P平臺,不做金融業務,只是提供大數據服務,是一個SaaS平臺,是智能化軟件服務平臺,平臺的工具性、中立性和基礎設施性較強。其次,百融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配合深度學習算法疊加複雜的神經網絡系統和關聯複雜的社會關係體系,用機器學習算法,找出紛繁數據中的規律,把它作為模型變量代入模型進行迭代優化,技術非常核心關鍵,就此而言百融是一家純粹的技術平臺。

此外,政策紅利也是關鍵因素之一。2017年,人工智能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提到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金融業的創新融合,提高金融智能化水平。證券市場方面,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人工智能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資本變現更加便捷。

人工智能平臺攜技術改造金融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頭部平臺已搶佔先機

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領域正成為新的產業風口,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湧入並投重金加速佈局。行業競爭激烈並呈現分化趨勢,核心團隊強大、技術優勢顯著,特色鮮明的平臺持續獲得融資的機會更多,在資金優勢的助力下將逐漸勝出。

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人工智能領域中後期(C、D 輪)融資金額成為主力,C 輪及之後的投資金融超過總金額的 65%。大部分投資投向了已有成形產品和應用的頭部人工智能玩家。

百融金服董事長兼CEO張韶峰指出,如同2014年團購大戰、2016年的出行之爭,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服務領域也具備天然壟斷屬性,並已經進入快速成形期,正在衝出行業巨頭。

本次融資後,百融金服的股東包括了中國國新、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高瓴資本、紅杉中國、IDG資本等,包含了國家主權基金、國字頭金融機構、學術與研究機構、世界頂級投資基金這4類最有代表性的機構,充分體現了百融金服在智能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也體現了政府與監管機構、學術與研究機構以及主流金融機構對百融金服的認可。

趙宏強認為,中國未來會成為一個金融強國,而“AI+金融”就是助推器。智能科技平臺日益成為金融行業的核心基礎設施。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必須由技術實力強大、股東背景雄厚的機構來經營。中國國新看好百融是基於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大數據戰略是創新戰略,人工智能是戰略創新戰略,國新基金在高科技領域考察很多企業,把百融認定為人工智能+大數據行業一個領軍企業。

中國國新有關負責人表示,金融與科技融合所產生的價值有目共睹。作為國內較早專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區塊鏈的金融科技公司,百融金服在普惠金融方面、監管科技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巨大的技術優勢。

金融科技進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與金融的天然契合性,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面對大量空白徵信人群信用分析評估需求和風險控制、反欺詐的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的數據和算法可完成其金融本質的風險定價,可有效提高金融風險預警能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埃森哲(Accenture)曾發佈“與AI共進,智勝未來——智能金融研究報告”指出,智能金融不僅僅是一個前瞻的概念,而是可以應用到各個金融細分領域的大趨勢,是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

金融科技正進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在滲透,在信貸、金融安全、監管合規、保險、智能投顧、智能投研等細分領域中均有廣泛應用。

趙宏強在談及本次融資目的,指出融資是為了進一步實現人員、技術與金融應用的深度融合,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建設與人才引進;二是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智能科技產品的持續研發投入,助力普惠金融戰略;三是加大在監管科技產品方面的投入,輔助監管機構防止金融風險。

例如,在保險領域,可考慮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營銷效率。在精準營銷的這種角度,因為大數據充分畫像,可分析判斷用戶有保險的意圖和想法,幫助經紀公司來完成交易。

未來,則可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為金融行業提供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服務,向小微企業與個人推薦合規金融機構和合規產品,為信貸、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產品設計等方面的全流程的產品服務,通過雙向賦能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C端金融用戶之間搭建橋樑。

金融科技將進入更高效、更智能、更人性化的高階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