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爲鬻拳座屏

妙不可言 臥馬先生巧用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2018年4月24日臥馬先生髮表過“破譯安崗霸王墳M1-1楚簡 老河口發現鬻拳墓楚武王楚文王之墓”文章轉眼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為發現鬻拳墓發現楚武王陵楚威王墓興奮激動之餘,臥馬先生一直在研究思考安崗霸王墳鬻拳楚簡之外,是否還能找到佐證鬻拳身份的相關的文物證據。

因為關於鬻拳的楚簡出自安崗霸王墳M1號墓,所以只能在霸王墳M1號墓的文物中尋找。

仔細查閱1992年湖北省考古所等聯合襄陽、老河口考古發掘了安崗霸王墳M1號墓發現,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珍貴的紀年楚簡外,M1號墓還出土很多精美絕倫的漆木器,其中就包括獸銜蟒紋座屏漆木器。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老河口安崗霸王墳M1號墓出土“獸銜蟒紋座屏”圖

“獸銜蟒紋座屏”,也叫“木雕獸蟒紋座屏”,為老河口安崗M1號墓出土文物。此戰國中晚期木胎雕製品,通高52.4、寬54、座高7釐米。它由屏身、屏座兩部分榫接而成,並各用了一塊整木。其中屏身為透雕兩獸銜蟒狀,造型為一條環形大蟒被兩獸口叼、爪抓;且兩獸的頭部和身部,還浮雕有耳、眼、腿等,刻畫十分精細。同時呈弧形的屏身頂部,兩角各有一個方形榫眼。而長方形的屏座,與屏身榫接。此座屏素面,通體髹黑漆。座屏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精品,即不能摺疊但有底座的屏風。在中國古代,它們常用做主要座位後的屏障。而這件“獸銜蟒紋座屏”,則足以顯示出座位主人的高貴與尊嚴。

老河口霸王墳出土的漆器,造型皆比較講究對稱與規整。其通常多見包括球形、半球形和圓筒形三類的圓形及橢圓形器,少見對工藝水平要求比前者更高的“鳳鳥紋方蓋豆”這類長方形器。它們不僅省工省料、實用價值較高,且如“彩繪方塊紋弩機”,造型上更易取得均衡和曲直對比的藝術之效。而且它們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法則,器表上又加飾不同漆色與各種紋飾圖案,還有透雕、浮雕、鏤刻等表現手法,如“獸銜蟒紋座屏”。故比當時其他材質的器物造型,更加的豐富多彩、瑰麗多姿。

臥馬先生反覆審看曲折纏繞圖案繁縟“獸銜蟒紋座屏”的“木雕獸蟒紋座屏”,好長時間不解座屏之獸之蟒紋和造型為何意。聯想到之前破譯楚簡為鬻拳之墓,考慮這個造型有點怪的座屏可能真的與鬻拳有關?

放大座屏仔細觀察左右對稱的兩隻造型相同的獸形動物細節,臥馬先生髮現兩個圓眼闊耳、雙爪抓持、躬身撕咬、帶尾巴的野獸,形似兩隻抽象變形的犬狗之狀。唯一缺陷的是應該左右對稱的獸尾缺了右邊的一個獸尾,查看與左獸尾底部相同向右延伸,研究認為右獸下底部應該也有尾巴,疑是腐朽損毀未保存下來。發現獸銜蟒紋座屏圖案的犬狀獸形動物後大為驚喜,懷疑獸銜蟒紋座屏之弓形獸有以犬代拳之意。

再仔細觀察與正反弓形之獸纏繞的蟒,也呈正反S形的曲折造型,左始右終一線貫穿,除中間有兩條貫穿始終的曲折凹槽外,並未發現證明是蟒是蛇的主要特徵的圖案和結構,很難說曲折造型一定是蟒蛇。

反覆觀察獸蟒纏繞的造型和之外的空白,驚奇的發現“獸銜蟒紋座屏”的“木雕獸蟒紋座屏”的上部造型很眼熟,左右兩獸如兩個弓字,中間的上下左右的九個空白點酷似米字,上部的弓米弓結構很像是稀粥的“粥”字,加上下邊的底座,感覺整個“獸銜蟒紋座屏”很接近鬻拳之鬻?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粥字金文篆書字例

漢字粥字形結構,首尾分解為弓米,漢字部件分解為弓米弓。粥是會意字。從米,從二弓。“米”指米粒,“弓”意為“張開”、“扯大”。“米”與“二弓”聯合起來表示“把米粒從左右兩邊同時扯大”。本義:用火和水把米粒體積增加到最大時候的米飯。◎古同“育”,生養。◎古同“鬻”,賣。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鬻字金文篆書字例

會意字(yù)鬲:煮飯的炊具。兩個”弓“字代表熱氣騰騰。米在鬲裡熱氣騰騰。所以“鬻”的本義是:粥,鬻”原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異體字,後兩字從形、義分化,鬻的本義消失,由“粥”代替本義。而“鬻"則假借為“賣”。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拳字金文篆書字例

拳,卷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曲繞。篆文(“卷”的省略,表示曲、繞)、(手,五指),造字本義:比喻五指捲曲,抱握成團。

徹查粥字和鬻拳後,我激動的不能自抑,發現“獸銜蟒紋座屏”整個似粥似鬻如拳的捲曲圖案,基本完美展現出符合漢字鬻和拳的字形筆畫,符合鬻拳之名,並且能夠很直觀形象代表鬻拳的精湛工藝佳品。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安崗霸王墳獸銜蟒紋座屏與鬻(粥)金文篆書對比圖

發現楚國漆雕工藝大師的這件漆雕作品想象力極其豐富,虛實結合圖文並茂形象生動,極具創意奧妙無窮,堪稱楚文化中又一件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

綜合研究後臥馬先生認為,考古專家命名的“獸銜蟒紋座屏”或“木雕獸蟒紋座屏”與座屏造型意境不符,認為老河口考古發掘安崗霸王墳M1號墓出土的形似粥、鬻、拳字的獸銜蟒紋座屏或木雕獸蟒紋座屏,與安崗霸王墳M1號墓出土的記載鬻拳事蹟的楚簡人物相符,當命名為“鬻拳座屏”,才與墓葬人物設計圖案造型相符才名副其實。

臥馬先生用粥(鬻)拳二字妙解的“鬻拳座屏”,形象生動構圖準確,為論證安崗霸王墳M1號墓是“鬻拳”之墓又增添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佐證。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安崗霸王墳M1號墓出土的彩繪木臂銅弩機圖 符合鬻拳身份

“彩繪方塊紋弩機”,又名“彩繪木臂銅弩機”,通長32.7釐米。此為老河口安崗M1號墓出土文物,是我國目前已知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弩。其材質為銅木結構,木臂以斫製為主。全器表髹黑漆,並且臂兩側用黑、紅漆相間繪成方塊形圖案。弩機前端的弓器作獸口含弓形,帶瞄準器;臂中部的上面有一縱向凹槽,用以放置銅鏃;望山、懸刀等銅構件則裝於臂後端,懸刀下有竹護圈,並有絲線纏繞握把。

2018.731 文字考古學

參考:

妙不可言二字妙解2700年前霸王墳獸銜蟒紋漆木器為鬻拳座屏

老河口安崗M2號墓出土的“鳳鳥紋方蓋豆”

“鳳鳥紋方蓋豆”,亦稱“彩繪漆方豆”。長23、寬20、高12.3、通高31.6釐米,重2.2千克。文物由蓋、盤、柄和座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