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央媒體集中報導的「紅色理論家」是誰?

去世前還在認真準備論文,悉心聽取學生談學習心得,諄諄教誨學生……被譽為“紅色理論家”的鄭德榮將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後一息,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

鄭德榮同志生前系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是我國著名的中國共產黨黨史學家、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2018年5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93歲。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鄭德榮

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26.02~2018.05.03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這是責任,不能拒絕”

鄭德榮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還在讀大學的他從國統區投奔解放區,在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前身)短訓班學習時初步接觸馬克思主義,被深深吸引。1952年從東北師大畢業留校後,從事黨史研究教學,從此與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研究結緣,作為終生奮鬥的事業。

鄭德榮與人合著的《毛澤東思想史稿》是系統研究毛澤東思想的第一部專著,在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編的《毛澤東思想概論》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創立概論體系的教材,印刷13次發行100多萬冊,至今在全國高校廣泛使用。東北師範大學於1981年成立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是全國高校成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機構之一。

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評價:

“鄭德榮的著作對宣傳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推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貢獻。”

責任

擔當

奉獻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他的思考與研究總是與時代同步。改革開放後,他的研究領域拓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九大後,又專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老師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擔當意識。”鄭德榮的學生、東北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王佔仁說,每遇黨和國家的重大紀念日和重要活動,無論工作多忙,也不管身體狀態,他都積極關注,並舉行相關講座,即時進行解讀。他說:“這是責任,不能拒絕。”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要有為黨工作的意識”

鄭德榮從教幾十年,桃李滿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記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講學術,而是講做人。他告誡學生,作為黨史工作者,永遠要站在黨的立場上,“要有為黨工作的意識”。

中央黨校教授張喜德:

“我在指導我的博士生的時候,也用鄭老師這種思想來教育他們,我的學生也在用鄭老師的這種方法去指導他們的學生,鄭老師這個思想的傳授在我身上可以說傳三代。我一代,我的學生,我學生的學生。”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鄭德榮治學嚴謹。他常說,理論必須徹底才能說服人,要徹底,必須靠科學的建構和闡述,靠歷史資料和歷史事實說話。

作為黨史研究的大家,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以權威壓人。鄭德榮的學生,上至“50後”下至“90後”;他宣講的對象,既有黨的高級領導也有普通群眾,他總能因人而異,深入淺出,讓人入腦入心。很多學生表示,就是因為聽了鄭德榮的課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共黨史產生了興趣。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近年來,考慮他年事已高,學院不再給他安排本科課程,鄭德榮不同意,依然定期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去年11月,鄭德榮面向東北師大政法學院全體學生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報告,全程2個多小時,充滿激情,聲如洪鐘。

“結束時已是汗流浹背,但依然拉著我的手問,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大三學生劉強回憶。

鄭先生去世後,劉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我說對於先生最好的紀念可能就是把他未竟的宏願傳承發揚下去,也就是毛澤東思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動這個發展,把這個做為我們的思想上的一種武器,去武裝自己,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系列的理論成果傳承下來。”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永久奮鬥”

鄭德榮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的理論研究內化成他的行為準則和理想信念,鑄就了他堅定的黨性原則。

20世紀80年代他擔任東北師大副校長,曾主管招生工作,個別領導給他打招呼,讓他招生時“網開一面”,被他一口回絕。

鄭德榮一生珍視共產黨員這一身份,直至90多歲時,仍堅持過組織生活。每次參加支部會時,他總是早早出發,提前到會議室等候。

刚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的“红色理论家”是谁?

在大多數人心中,60歲本應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歲,但是鄭德榮卻以60歲作為人生新的起點,培育後學、資政育人、創新治學,在人生的後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學術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追隨著鄭德榮嚴謹求實、勤奮求索的人生足跡一路回望時,他老而彌堅、終身奮鬥的精神品格,如出征號角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鄭德榮60歲時曾立下“宏願”:“我退下來後,要用10年時間,也就是到我70歲的時候,培養出10個博士,出版10部專著。”30多年過去了,鄭德榮培養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專著,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85歲那年,他發表學術論文13篇;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91歲的鄭德榮立即申報十九大專項重大課題;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92歲高齡的鄭德榮帶病準備紀念文章……

老而好學,耄耋勃發。年歲的增長非但沒有讓鄭德榮的學術科研節奏放緩,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盤”,新見迭出,成就斐然。

王佔仁回憶,鄭德榮生前愛用毛澤東當年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的講話教育學生

“永久奮鬥”,他表示:“老師真正做到了。”

人的一生或許短暫,但對真理的追求永無終點。作為馬克思主義篤定執著的信仰者,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鄭德榮教授留下的不只是寶貴的真理和知識,更有不竭的精神財富!

根據新華網、光明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