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受到古時觀念的影響,古代帝王們都認為,人死了以後還能夠與活著的時候一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為了保證自己死後不受罪,許多皇帝就會把身後之事當成頭等大事來辦。有的皇帝這邊剛剛登基,那邊就立馬著手陵墓的選址、開工與建設,為此還不惜徵調大量的民夫以及工匠。在皇帝死的時候,就會把很多生前用過的奇珍異寶都帶到墳墓裡,為的是死後繼續享用。而皇帝死後也需要嬪妃的陪伴,要不然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感覺不到樂趣,於是就讓殯葬大行其道。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事實上這一毫無人性的制度,到了漢朝以後就很少見了,然而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手裡竟然回光反照,重新死灰復燃了,到了明朝中期朱祁鎮的時候,他就把這一制度給廢除了,清朝歷代皇帝也都能夠繼承明朝的傳統,並沒有實行殯葬。不過事情皆有例外,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卻有一個妃子倖免於難;而到了清朝的時候,努爾哈赤卻讓一個寵妃陪著自己下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這位倖免於難的,並不是寶慶公主的親孃,而是朱元璋親自赦免,用來照顧小公主的妃子。當時還有一個愛妃,在朱元璋臨死的時候,被他列入了陪葬的名單。這位妃子當時可以說是欲哭無淚,因為無論此前受到朱元璋的多少寵愛,但她肯定是不願意為了一個死人,而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然而在這件事面前,她根本沒有反抗的權力,與其它宮女一樣,被大明皇室當作了活祭品送去殉葬。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作為祭品,並不是直接殺死,而是在出殯的那天,所有的殯葬品們,都要被囚禁起來。這個時候就會有專門的將軍看守著她們,只等命令下達,就要送她們去陪葬。被囚禁起來以後,那些嬪妃們只知道哭泣不止,因為在她們看來,這是命中註定的事情,只能是閉著眼睛承受了。然而卻有一位妃子,她不肯接受命運的安排,她就跑去找守墓將軍求情,希望他能夠放了自己。她還表示,只要自己能夠逃出生天,就會聽任這位將軍的安排,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答應他。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也許是這個妃子長得太漂亮了,也許是她哭的梨花帶雨、惹人憐愛,也許是這位守墓將軍動了惻隱之心,當然更可能的是,這個將軍看上了這個妃子,於是他就做出了一個膽大妄為的舉動,偷偷地將她一個人轉移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使得她並沒有在亂成一團的殯葬人群中的犧牲品。此後這個守墓將軍就一直留在朱元璋的皇陵值守,這個妃子也一直深居在墓室裡,不過她是以活人的姿態生活在那裡,還對那個將軍以身相許,使那個將軍從她身上,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兩個人甚至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這樣的事情竟然過去了二十年,都沒有被人們發覺。估計死去的朱元璋,真的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寵幸那些陪葬的妃嬪和宮女的話,也一定會疑惑當初想要帶的那個愛妃怎麼沒來。不過這樣的事情,最終還是被當朝皇帝知道了,然而皇帝在勃然大怒之下,卻出於皇家的顏面,並不能對此過於聲張。在當朝皇帝看來,現在把這個妃嬪處死,朱元璋也是無法享用,再加上她已經與守墓將軍相好多年,估計朱元璋也是會嫌棄她。於是當朝皇帝索性做個順水人情,罰他們世代都在那裡看守皇陵。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至於努爾哈赤的那個大妃阿巴亥,儘管她深受寵愛,使得努爾哈赤一度想要確立她的孩子作為接班人。然而她在看到大汗想讓代善接班的意圖以後,就想著自己以後也要委身這個新大汗,不如趁著他沒有當上大汗的時候趕緊委身於他,使得自己以後能夠得到榮華富貴。代善這時也認為汗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此對自己的言行也不加檢點,更是欣然接受了父親身邊女人的投懷送抱,兩個人就苟合在了一起。他們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了,就被別人發現了。後來努爾哈赤的一個妃子為了爭寵,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

兩朝妃子同是殉葬,一個嫁守墓將軍生下兒子,一個卻下場淒涼!

努爾哈赤看來,自己死後阿巴亥可以成為代善的女人,但不代表自己活著的時候,他們也可以胡來,因此他就作出了廢除代善接班的決定,使得皇太極後來居上,成為了新一代汗王。此外,為了報復阿巴亥的不忠,他在臨死的時候作出了決定,自己死後一定要她陪葬。因此聰明一世的阿巴亥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不幸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