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故事:酒干倘賣無

現代故事:酒幹倘賣無

一首《酒幹倘賣無》曾經在祖國大街小巷傳唱,捧紅了蘇芮,她近乎吶喊的演唱是華語歌壇未曾有過的一種聲音,一種力量,然而在蘇北有位酒瓶收藏愛好者還真的很出名。

現代故事:酒幹倘賣無

有詩為證:

二層別墅朝南開,

滿屋酒瓶放光彩。

變廢為寶人稱讚,

酒史包裝皆記載。

這是一位古董專家在觀賞吳興義收藏的酒瓶時,揮豪作書留下的詩句。從警察崗位上退休的吳興義,從小就喜歡收藏空酒瓶,當上警察仍然對酒瓶情有獨鍾,退休以後競對收藏空酒瓶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1978年吳興義從部隊退伍到建湖城北派出所當上警察後,除了值勤辦案,就是採集各種酒瓶。不管是參加戰友請客,還是到親戚家赴宴,他都要到人家廚房裡去看看,只要發現一個新款式的酒瓶,總要向主人要一個帶回家。

現代故事:酒幹倘賣無

有一次,老吳夫妻應邀去參加一個戰友聚會,兒子見爸爸拎著鼓鼓囊囊的大包回來,滿以為是帶給他什麼好吃的,可打開包一看,裡面裝的全是空酒瓶,氣得兒子舉起酒瓶就要往地下摔。他母來眼疾手快一把奪下說:“乖兒子,摔不得,這是你爸爸的命!人家戰友會面,不是旅遊看風景,就是逛商場買東西,而你爸爸卻帶著我到處找垃圾池去翻空酒瓶。”

這時,老吳不顧兒子生氣,妻子埋怨,拿起一個外型象牛的空酒瓶,獨自欣賞說:“這哪裡是個酒瓶,簡直就是個罕見的工藝品。”大家聽說老吳不要酒專收瓶,愛酒瓶如痴如醉,都把本來要扔的酒瓶轉送給他,四面八方的親戚朋友給他帶回了酒瓶,五湖四海的戰友同學也給他帶回了酒瓶,連出國旅遊的老鄉也沒有忘記給老吳帶回幾個空酒瓶。

ー分耕耘,一分收穫。老吳經過數十年的採集,已經收藏酒瓶達2000多個品種,擺滿了整整的兩個房間!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文字,可以看到中華民族酒業的發展史。從最大容量的10斤,到最小容量的一兩;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以陶瓷為主,造型可分為三大類:一是人物類。有歷代皇帝,包括文王、魏王、乾隆、道光二十六、草原馬王等。也有歷史名人,如老子、孔子、李白、蘇東坡、闖王、曹操、關公、沛公、包公等;最有趣的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觀音苦薩、如來佛祖等成套系列,最多的一套就達20多個品種,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二是動物類。有馬、牛、羊,也有大象、孔雀、烏龜等各種動物造型,做工精緻,造型獨特。三是工藝品類。有皇帝玉璽及各個朝代的錢幣,也有華表、古鐘、寶葫蘆、稻屯、房子、火車、導彈等民間實物,還有開國大典、東方紅等紅色經典。特別是那些根雕瓷瓶、花瓶、百福、百壽圖酒瓶,每件都是藝術珍品,吸引了許多酒廠包裝設制師前來觀賞……

茅臺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在集團看不到的包裝到你這裡全看到了,沒想到你家競成了我們酒業包裝的全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