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僅次於史達林的第二號人物,許多蘇聯高官聞之色變,後被處決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格魯吉亞人,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是斯大林大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1917年加入俄共後,在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參加革命活動。1920年或1921年,貝利亞加入了契卡。1921年任格魯吉亞國家政治保安總局主席。1931年為南高加索各共和國的政治領導人,使這些共和國加入蘇聯。1933年度假中的斯大林遇襲,在場的貝利亞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掩護了斯大林,刺客被當場打成馬蜂窩。有人稱這是貝利亞一手設計的,故事真實性缺少確鑿證據。

他曾是戰時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防委員會成員,其任務從情報、外交到組織修造防禦工事、工廠後撤和武器生產等。莫斯科保衛戰時期,他寸步不離斯大林。貝利亞超群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幾年之間就成為政治局委員,戰後成為元帥,地位僅次於斯大林。他在主持秘密警察工作期間,解決了斯大林的心病—托洛茨基。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後,貝利亞雖在新組建的中央領導班子中排名第二,但因他控制著魔力無邊的內務部,還是把作為“一把手”的馬林科夫置於了附庸地位,而把自己當成了新領導集體中的核心人物。從這時起到同年6月份被捕止,在短短三個半月的時間內,這位“核心人物”向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調整措施 。

據稱,從1938年到1953年這15年間貝利亞經手處死了無數人。據傳貝利亞重視技術手段在工作中的應用,傳言稱所謂的“貝利亞實驗室”中放滿了各式刑訊工具和間諜工具。在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中重述了一則關於貝利亞說明制度恐怖的著名笑話:斯大林的菸斗丟了,貝利亞在第二天就抓到了10個小偷,他們全都招供了,而斯大林則在自己的沙發下找到了那個菸斗。

貝利亞是斯大林時代政治清洗計劃的重要執行者。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擔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和改組後的內務部部長,在黨內已躍升為第二號人物。但是之後他在爭奪斯大林繼承權的鬥爭中失敗,被撤職並處決。貝利亞的母親、岳母、妻子、妹妹和兒子等20人被流放。關於他的死因,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眾說紛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