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啓示

中國智能手機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長,2017年銷量開始折返下降,到了今天手機市場基本飽和,市場紅利消失,整體出貨量不斷下滑,所有手機企業都將面臨殘酷的的存量市場競爭。

根據Canalys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8年第一季度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跌幅,整體出貨量環比下降21%,跌至9100萬臺。排名前十的智能手機廠商中的有八家都處於下降的趨勢當中。

正如國際知名市場調研機構GfK的相關調查得出的結論顯示的那樣,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步入"紅利真空期"。簡單來說就是手機賣不出去了。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業內有關專家預測,在5G網絡商用的紅利真正到來之前,國內乃至全球手機市場將繼續疲軟下去。那麼,如何有效應對疲軟的市場成為擺在國產手機廠商面前的最大難題。下面我們以最近風頭正盛的OPPO為例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看看能否給一眾國產廠商有所啟示。

眾所周知,OPPO最近憑藉著未來旗艦Find X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OPPO Find X一款堪稱完美的產品,將所有影響美感的元素,都隱藏在機身之內,從而打造出當前市面上,全球唯一一款正反無開孔、沒有劉海、沒有按鍵、沒有鏡頭的,外觀與手感簡約純粹,卻又將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的"未來手機"。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無論是最頂級的硬件配置,還是突破性的結構設計,還是系統、充電、拍照、AI等各方面的性能調教,它都做到了當下能做到的極致。而這些方面,決定了它的BOM成本更高,因此OPPO Find X的定價不低——國內4999元起,海外更是999歐元起。

即便如此,Find X還是獲得了令友商側目的傲人銷售成績:Find X僅在京東平臺的預約量,就高達53萬。開售後,在京東商城,只用了47秒,Find X的下單量就超過萬臺,15分鐘內銷售額突破1億元;在天貓和蘇寧易購平臺,Find X也在開售2小時內,登頂了全價位段安卓手機單品銷售及銷售額的雙料冠軍。在線下店,很多線下門店都是購買者排起長龍,甚至在開售幾個小時後,就宣告Find X售罄。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是什麼原因,讓Find X獲得了突破常規的成功?是意外驚喜的"偶然",還是潛行穩走的"必然"?

堅持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創新

曾經,很多人都簡單粗暴地用兩句話來總結:"天上打廣告,地上鋪渠道",認為OPPO的成功核心在於營銷與渠道。誠然,在OPPO的成功因素之中,渠道與廣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如今我們深入覆盤,會發現如果僅有市場營銷優勢,OPPO絕不可能走到今時今日。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除了做好營銷與渠道外,OPPO的巨大成功還得益於堅持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創新。

就Find系列而言,從2012年的"世界最薄智能手機"Finder到最近的未來旗艦Find X,OPPO用實實在在的產品堅持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創新。按照其官方的說法,"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雙線並舉的策略是OPPO永葆產品創新的源泉。

據瞭解,截至2018年6月7日 ,OPPO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26000件,授權數量超過5000件;中國國內專利申請公開和授權數量,也已超過20000件。

就在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的排行榜,眾多科技企業榜上有名,其中OPPO憑藉上半年1520件的專利排在了第三名。

國產手機如何突破“紅利真空期”?或者這一廠商能給行業一些啟示

寫在最後

國產手機如何才能突破手機市場的"紅利真空期"?想必從OPPO的案例中應該能看出答案了。總結起來就是,在堅持營銷與渠道的同時,更加註重堅持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創新,不能走抄襲的老路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