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塑情緣|麵塑大師魏善華

1983年,我還在煙臺上學,烹飪專業,平時我喜好雕刻,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了一個新聞鏡頭裡,有個老藝人為美國客人表演麵塑感到非常好奇,併發突想假如麵塑能用來裝飾菜品一定會更好。1984畢業分配到了濟南山東商業服務中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濟南面塑人物的介紹李芳閣師傅,從此這個名字就記憶在腦海裡。尋師之路,複雜曲折,當時師父在只知道美術工廠上班,其實當時美術工廠裡已經沒有面人生產的了,會捏麵人的都已退休,只打聽到李芳閣退休回家,還有李芳清退休去了菏澤,就在困惑中度過了很長時間。

麵塑情緣|麵塑大師魏善華

過了幾年,一次意外的經歷,我終於結識了李芳閣師傅,山東旅遊局在新加坡舉辦的首屆孔子家鄉文化旅遊節,活動結束後領隊是我的舅舅。有一天舅舅路過我單位順便停留,說了一句“李芳閣家路過這裡”。我一下就興奮起來,急切要求他馬上帶我去找這個我尋找已久的麵人世家掌門人。

“人家不外傳”這就話是舅舅說出來,我有些許的失落,但在我堅持下還是把我領到就在離我單位不足兩百米的一個小院裡。放進門後看見一個慈祥的老人在左手拿著一個竹籤右手正好在撮花條,看見有人進來也不停下手中的活,而是用濃厚菏澤口音招呼。

“來了先坐會,一會就完事了。”

我的目光焦距在麵人上,不一會兒貴妃醉酒就完成了,然後伸手講麵人放在一個木製的底座上,這是我才發現那裡放了還有《天女散花》和《穆桂英掛帥》,太神奇了,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激動,但不敢直言。不知多長時間,聽見一聲來“喝水”。猛然才反應過來,這是心裡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到手。

“我還能來嗎?”在離開的時候我試探性問了一下。

麵塑情緣|麵塑大師魏善華

老人家看我一眼,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

離開後我就想辦法如何來讓老人家收我為徒。最後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刻一個蘿蔔花拿著請他指點,第二天我就拿著一個蘿蔔花進了老師家的門,就讓老師指導點評,就這樣一來二去天天如此形成了一個習慣,堅持了半年不僅和老人家熟悉了同時也得到他和喜歡。日久見人心,慢慢的他就把我當成了兒子,兩天不去就就會問我的因由,後來就在老人家拆遷搬家遠了,曾經一次一週沒有去,結果老師傅在炎熱的夏天從家裡跑到單位看我,結果他就連續到單位家裡找我,因為我沒有在家,他老人家就留下一句話“好久沒見小魏,怕有事啊”。當我回家聽到他的留下的話後就立馬坐車去看他,並養成習慣每週至少堅持兩天去老師家。

雖然是“藝不外傳”由於當初我的堅持老人家已經把我當成了兒子,生怕你那裡學不好就天天給我表演,講以前的神話故事,戲曲典故等等,在手法上更是嚴格要求,有些絕活不止一次的演示講解,在老人家的嚴格要求下,我的技藝也逐步成型。

並且老人家只要有活動我肯定是在旁邊,我也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幫手,就是到晚年他在病床上,只要我值班他就會很開心,一直到老人離世。

現在由於我天天有工作在身,麵塑技藝成了一個負擔,老師家相傳兩代人近百年,一直是山東民間文化藝術屈指可數的代表。現在我感覺壓力太大,雖然我收到了一些成果,但是傳承是我最大的遺憾,現在有很多人使用模具簡單複製,真正傳統手法不受歡迎,傳統手法學起來困難大需要付出的太多,所以不受年輕人的喜歡,這是我現在最大難題。

但是我相信,好的技藝並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消失,而是用自己的發展去適應時代的發展。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momoxiao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