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陶瓷手藝人:我願繼續負重前行

傳統的陶瓷手藝人:我願繼續負重前行

初夏的景德鎮,雨量充沛,鬱鬱蔥蔥,空氣溫和溼潤,煙雨輕柔朦朧,碎石街頭白牆灰瓦,伴著瓷燈花花俏俏,處處皆是雅遺風韻,自有一股仙氣。

於成林先生的鶴倫堂坐落在景德鎮南端的航空小鎮,山林之中,鳥鳴之間,古色古香。初入堂口,院中擺滿了各種形態的泥坯,院中刻了幾個大字。

《鶴倫堂志》“鶴銘,鳴於九皋,論語,風采如鴻,濡沫絕倫,以碧落正堂,當世之桀驁。”初見來不及細細品其中的韻味,只覺“桀驁”二字實在霸氣,“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莊周的桀驁不過於幾千裡也,而《鶴倫堂志》的鶴鳴聲聲聞於天倒也可與之媲美。未見其人,於先生在我心中已有了輪廓。

手藝人自有手藝人的風骨,待客也是傳統的待客之道,幾杯淡茶下去,他的故事也娓娓道來。

他的曾祖父是個傳統的陶瓷手藝人,他仍然記得他第一次欣賞陶瓷製作過程的樣子,他仍然記得曾祖父那皺紋斑斑的雙手,七十二道工序,環環相扣,道道講究。

他說,他沒想到,那一次的駐足,讓他走上了另一條路,而這條路,一走便是一生。

傳統的陶瓷手藝人:我願繼續負重前行

1995年他結束了學業,正式開始學習陶瓷。

1997年,他開始了自己的作品展示和銷售。

從瞭解到深入,他整整用了兩年。而別的學徒,有的只用了半年。

“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喪然(原話,大致是想表達懊惱的意思。),灰心。

“毀了多少東西,我也不知道,但是知道的是,我喜歡這一行業。”

那您當時有沒有想過轉行做些別的?我問“沒有,沒有想過。”

隨著手藝的提高,他漸漸小有名氣,在追求工藝的道路上他也從沒停止前行。

“整個景德鎮的手藝師傅們,都是我的老師。”他說。

看的出來,他始終為年少四處學藝而慶幸著,自豪著。

傳統的陶瓷手藝人:我願繼續負重前行

“每一件作品,都如同孩兒,望子成龍,時為傲,時而批評,是一種感情。”

懷著這份熱忱,2009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品牌《鶴倫堂》。於是有了文章開頭的那段話。

2014年,他的作品《四羊方尊》在北京拍賣行拍賣。

如今,秉著對藝術的追求,他又開始了柴窯的創作。

一步一個腳印,他的藝術道路還在繼續。

“鶴銘,鳴於九皋。”他也曾處於低處,如今已聞於天。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momoxiao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