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道騎行


北京綠道騎行​北京有好多條綠道體系,僅我走過的就有三條。海淀那邊的,從北大清華地區曲裡拐彎一直爬到到香山腳下,感覺好長好遠,騎自行車也得呼哧呼哧好長時間的功夫。通州老城東邊也有,沿北運河兩岸而行,距離較短,騎行來回用不了倆小時。可惜人太多,尤其傍晚,步行的,騎行的,尋找安靜的心情因此被擁擠掉一層。

來到昌平小湯山地區,在荒野裡騎著自行車轉悠了一個多月,某日,穿過尚信村一路向東,歪打正著撞上了一條類似的“北京綠道”——溫榆河畔綠道。該條綠道新近設計鋪築,一頭兒在沙河閘公園,一頭兒在魯疃閘,伴溫榆河蜿蜒而行,時而穿梭於堤外叢林,時而在河灘中迤邐,在地圖上看,如一張彎弓。

盛夏的溽熱已經完全消退,秋高氣爽,也少有霧霾,騎車穿行在河畔林間, 如同洗涼水澡。溫榆河堤外,白楊樹遮天蔽日;灘裡,齊人深的荒草和灌木已見蕭瑟。綠道不算寬闊,甚至有點狹窄,不過,荒野間行人總是三三兩兩,行者儘可以放心大膽地飛馳,不必擔心別人撞了你,也不必擔心撞了別人。有時候,騎行半天也遇不見一個人,只有大堤上偶爾駛過的車輛捲起一片飛塵而去,喜歡熱鬧的人也許會感到孤單的。

名為綠道,路面卻不是綠色的,是暗紅色石子鋪築的柏油小路。納悶:為何不設計成綠色呢?既養眼,又名副其實。從石子新鮮度判斷,綠道通行沒多久。前後望望,楊樹發白的樹身就像一根根原木砌成的兩道圍欄,就像兩道刷白了的牆壁,讓小路顯得更加幽靜。暗紅色的小道,淡白斑駁的圍欄,林下的空蕩,林間的落葉,更有四周滿眼依然的翠綠,油然想起電腦桌面上那些圖片。人類的想象力多麼有限,即便最虛幻的設計也總能夠在現實中找到母本,而這母本的生機靈動,又讓最具天分的設計者難以模仿。

北京綠道騎行


中秋時節,就連空氣的味道也清涼如水,酷暑季節林間的潮溼腐敗氣味、溫榆河的腥臭氣味,一併消散了,僅剩成熟植物的清香,比起寒冬的酷冷,卻多出了一種活潑的純淨,即便來時心事滯重,嗅到這氣味,聽見草叢中蟋蟀安靜的低吟,恍惚之間,還有誰依舊無力掙脫出塵世的擾攘呢?我們都是小人物大俗人,然而,還是不要讓心靈因為塵世的壓力而過度淪陷庸俗吧?只要嚮往優雅輕鬆,就一定能夠做到,法門簡便,那就是竭力摒棄人性本能的醜陋,竭力昇華理性。

近些年來,人們一直在追求所謂的人性,宣揚從內心深處尋找寧靜。其實,如此地迷亂痴心,恰恰是向人類原始本能即人類心中潛藏的獸性地帶墮落;人類追求心靈寧靜的唯一道路,是通過知識獲得解放,是通過開放胸襟獲得清涼的風的吹拂。

啊!每個人的每一段生命歷程中,倘若能夠時時偶爾獲得如此片刻的恬淡、醒悟,就會煥發出面對生活壓力的勇氣和智慧,就會鄙視災難和邪惡的強大。然而,太多的人們或者被折磨得生活欣賞的天分全失,或者壓根兒不願停歇哪怕一分一秒;更有太多的人們被這樣那樣的江湖法術麻醉、迷惑而找不到心靈解放之門。

在林間行走,不僅僅是一次身體的叢林浴,也是心靈空間的一次更新。

綠道穿越不同類型的地帶,部分路段藉助已經廢棄的鄉間柏油公路,穿行於野外與鄉村之間,高低起伏,曲徑通幽。沿途不時可以看到涼亭、彩石小廣場等歇腳地兒,佈置有座椅和簡單的健身器材,氣質新穎,賞心悅目,不知道屬於地中海風格還是歐羅巴風格。無論哪種風格,在這散發著淡淡腥臭氣味和黴爛氣味的溫榆河畔、鄉村林間,這些異域風格的設計絲毫沒有別扭感覺。偶爾越過小河溝和坑塘的小橋流水,顯然是中國傳統風格,既有實用價值,也是一種裝點,如同點睛之筆,讓總體設計簡約的綠道環境平添了許多詩情畫意。

時而穿行在有些幽暗的林間,時而掠過河灘荒草叢,四野空曠,遠近風景一覽無餘,心情會格物輕鬆,已經騎行三五十千米了,卻毫無疲憊感覺。寬大厚實的山地車車輪與柏油路面摩擦發出的嗞嗞聲響,帶給人一種速度快感和跋山涉水的成就感。

北京綠道騎行


奇怪!紅彤彤的夕陽何時悄悄移往正南向?再騎行一段,乾脆找不著東西南北,只見夕陽林梢,霧失樓臺。

也好,且在這混沌的清靜中,暫時忘記外邊的大千,享受多維空間自由穿梭的玄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