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家人在哪,哪就是家

人,雖然生來孤獨

但,降臨在一個溫暖的房子裡

家,變成了我們的港灣

無論我在外漂泊多久

總有一個”房子“,不,是”家“在張開雙臂等著我回來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但是,一個人在外久了

即使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這個“家”中

呆坐在窗前,好像總是缺少了點什麼

缺乏歸屬感

我從小就是一個特別缺乏安全感的人,特別害怕一個人待在一個空蕩蕩的房子裡,說句話也只能聽到自己的迴音。在我小的時候,爸媽工作特別忙,總是把我“反鎖”在家裡,讓我安靜的看電視或者看書等他們回來。

雖然嘴上答應著,但是心裡卻無比的害怕。每隔個半小時,都會踩著板凳趴著“貓眼”看看樓道是否有他們的身影。但是,每次我都沒能等到他們回來,就在客廳的沙發上睡著了。

漸漸地,他們好像察覺到我的不安,開始越來越早的回到家中陪伴我,哪怕只是陪我一起看著“飛天小女警”。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慢慢長大之後,每天放學都會特別準時的回家,希望能看到爸媽,即使什麼都不做,只是待在一起,也會感覺特別的溫暖。即使學業特別的繁忙,有時回到家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但是走進家門一眼就看到了爸媽的笑容和桌上已經放涼的飯菜。

那時候覺得,無論我多晚回到家,家裡都會有著“溫暖的氣息”,可能爸媽這種無形的陪伴,內心的“歸屬感”也逐漸形成。即使跟朋友出去遠行離開家許久之後,回到家的那一刻都會覺得特別的溫暖和親切。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如今,作為留學生的我,一個人在地球的另一端實現著自己多年的夢想。我有了屬於自己的“家”,跟朋友合租又或者住到了當地人的家中。

日復一日,每天重複著日出踏上去學校的路,日落回到家中,漸漸的已經成為了習慣。但是每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這個“家”時,沒有爸媽臉上幸福的笑容,桌上也沒有即使已經放涼了的飯菜,更沒有了他們的陪伴。

好像此時,我面對的不是一個“家”,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家”是一個港灣,是一個充滿溫度的地方。而我現在所生活的地方,好像比外面還要“冷”。時間久了,我有點不願意回家,更喜歡每天跟朋友待在一起。因為只有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些許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我突然感覺到,我住的好像只是個房子,並不是家。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缺乏熟悉的味道

人們總說,“味蕾”是一個人獲得幸福感最直接的感官。而人也總是喜歡去尋找能讓自己幸福感爆棚的味道。同一道菜,即使所有的食材、配料及火候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人在不同心情時做出來的感覺也會截然不同。

一個人過著留學生活,我總是想念著家裡的味道。曾經一個“番茄炒蛋”的視頻紅遍了整個留學圈,那時候雖然覺得視頻的內容很蠢,但是眼眶卻紅了。是啊,“番茄炒蛋”彷彿成了每個留學生出國必備技能,這道菜雖如此簡單,卻吃哭了許多留學生。

是啊,當我們留下眼淚的時候,不是因為我會做這道菜了,也不是因為有多麼的好吃,我們的淚是因為飽含了一種“鄉愁”,想念著“家的味道”,想念著媽媽看到自己用醬汁泡飯,大口大口吞嚥的場景。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一個人生活久了,需要自給自足,自力更生。這可能也是所有留學生留學期間最大的收穫。每天放學回到家,即使再累,我都會跑去廚房,從冰箱裡拿出食材,開始自己擺弄著起來。希望能吃上一口中國菜,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看著自己做的豐盛的一桌菜,心裡其實是歡喜的,感覺自己長大了,自立了。但是,吃著吃著,有點哽咽了。我多麼懷念以前回到家中,有豐盛的一桌菜等著自己,跑到飯桌前開始狼吞虎嚥起來。爸媽做的每一道菜都是那麼的可口,那種熟悉的味道好像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而就算我反覆的嘗試,好像都缺失了一些“味道”。

是啊,就算我在這個家中嘗試著各種菜式,即使我用著相同的食材和醬料,好像都不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缺失了熟悉的味道,我好像覺得這不是一個家,只是一個給我提供吃飯的房子。

出國,沒有了家人陪伴的住處,好像只是房子,不是“家”

鄉愁啊

是一塊厚厚的手機屏幕

我在這頭

而爸媽在那頭

《小王子》說的一句話深深地刻在我心裡

當我們開始尋求

我們就在開始失去

而我們不開始尋求

我們根本就無法知道身邊的一切是如此珍貴!

隻身一人漂泊在外,即使再想家

也特別感謝爸媽給了自己歷練的機會

更加感謝堅強的自己

在本該“貪玩”的年齡選擇了“不安逸”的生活

願我們最終都變成最優秀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