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課程」高三語文 第36講 現代文閱讀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問題36. 如何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問題描述:個性化的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定然不是隨意的解讀,如何選準角度呢?常見的解讀的思路有哪些?

【複習範圍】

1.知識回顧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具體內涵。

2.結合具體的文本簡要說明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近五年高考考查了哪些關於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題目。以2017年高考課表全國①卷為例:《天 囂》“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2017年高考山東卷為例:《七岔犄角的公鹿》“本文結尾寫到“我”下意識地去摸槍栓,那麼“我”會再向公鹿開槍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明確考查題型及方向。

4.常見題型應試的技巧總結。

如何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是探究題中比較難的一種,對考生的分析與思維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現成的答案,要求考生從不同層面或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命題人對文本的內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提出問題,給出幾種不同的理解,問你同意哪一種,並說明理由。或直接提供一種見解,問你這種見解是否合理。還有的是閱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或者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請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方法指引】

解答如何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試題必須要經過的步驟和解題的思路是:

1.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文學類文本閱讀探究性試題形式多樣,散文往往涉及作品主題、藝術特色、材料組織、審美價值等的深層思考,小說則往往涉及人物形象、情節安排、結構特點、藝術價值的多維解讀。對於這些題型,考生必須調動相應的知識儲備,併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

2.依據文本的內容進行探究。探究性試題提倡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但“個性化”和“有創意”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脫離文本。文本是考生進行探究的邏輯起點,任何一個探究性試題都源自文本,所以考生應結合全文來闡釋。如上題,試題考查的是對“人與自然”這一話題的探究,但事實上考生在答題時不是隨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要依據文本內容去探究。

3.掌握解題要領,準確規範作答。考生要牢記探究性試題的答題模式:文本材料(觀點)+自己的觀點。議論性、抒情性散文在議論和抒情中總有一些關鍵性的語句,因此,考生可以藉助這些句子來明確文本材料的觀點。小說類文本往往在文章結尾或者行文中透露出來一定的觀點或者哲理,而考生只要認真揣摩便不難體會出其觀點或者哲理。此外,在分析了文本材料中的觀點以後,考生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且要加以分析。

解答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類試題時,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觀點的選取。“觀點個性化”不是脫離作品實際任意發揮,而是“結合作品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如上述題的題幹中已經設計了兩個觀點,“精彩”或“敗筆”,考生必須先在二者之中選取一種。

二是觀點的探究。“探究多角度”,角度的選擇要與問題的探究緊密結合起來,如對某個情節作用的探究,可以從情節自身發展需要、對相關人物性格刻畫、主題思想表達等角度展開探究。

三是答案層次分明。按“觀點+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的形式組織答案。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抓住論據,服務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圓其說

【例題闡釋】

一、【2017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溫克族【注】)烏熱爾圖

①“你,你別打啦!”我兩眼盯著他,一串淚珠滾出眼窩。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貓,整天待在帳篷裡,靠我養活!”他吼著,舉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來。③“我去打獵,給我槍——我爸爸留給我的獵槍。”

④他愣了一下,那雙醉紅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著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著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長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媽媽為了過活跟了他,沒過幾年,媽媽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從未叫過這位繼父一聲“爸爸”,只在心裡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裡的人都這樣叫他。

⑤“給,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見啥打啥。你有這個膽子嗎?”

⑥幾乎和我一般高的獵槍,差點把我撞個跟頭。我緊緊攥住槍筒,毫不示弱地說:“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別吹。打獵可不像往嘴裡灌酒那麼容易。”說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來。

⑧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腳上穿的軟靴是媽媽留給我的,子彈袋和獵刀是爸爸用過的。我要靠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為一個獵手,一個讓全部落人都服氣的獵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頂。這是一個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長滿松樹和樺樹,前胸蓋著白雪,側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陽坡。這裡準有野獸。等了大半天,果然沒叫我失望,樺樹林裡有什麼的影子在晃動。我咬緊牙,瞄準黑影,端平獵槍。槍響了,野獸晃了晃,踉蹌著奔出樹林。是一頭健壯的公鹿,它頭上頂著光閃閃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個支岔,很有氣勢。鹿一眼瞥見我,扭頭叫了一聲。頓時,又從樹林裡跑出五隻受驚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後,不時扭頭戒備而憎惡地瞅著我。看得出來,它在護衛鹿群。轉眼間,它們爬過山崗,消失在密林裡。這時,太陽已經溜到山尖,樹林變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攆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裡也有一個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亂躥。“今天,我打了個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對特吉說。他不喝酒的時候,臉上沒有兇相,但總是陰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點血,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剝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來,讓大家嚐嚐……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它就是死也不會屈服。懂嗎?”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裡又氣又惱:“明天,我會拿鹿腰子讓你嘗的。”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趕到昨天打獵的山坡,沿著傷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著。不知什麼時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從左側山腳的樺樹林裡傳來咔嚓咔嚓的響聲,六隻野鹿在那裡驚慌奔逃。我認出那頭被我打傷的公鹿,它瘸了一條腿,跑在鹿群后面。一隻狼在後面拼命地追趕,並且越追越近。公鹿扭頭瞅瞅,撇開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來,它跑上山頂,到石崖前放慢腳步,一步一步蹬著石崖。看起來它很費力,忍著痛。

快點,狼追上來啦!我被這頭危難中的受傷的鹿吸引了,忘記了自己狩獵的使命。

猛衝過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後腿,幾乎就在同時,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聲,滾了下來。我看見鹿的後腿被連皮帶肉撕下一塊。啊,真有一手。為了弄死這傢伙,甘心讓它咬去一塊肉。可惜那一蹄沒踢在狼的腦殼上。

狼在地上打了個滾,弓著腰,咧著嘴,發瘋似的朝石崖衝去。鹿低下頭,把粗壯、尖利的犄角貼在腳下的石頭上,沉著地等待著。

啊,這隻狼真壞。它藉助跑的衝力騰空朝鹿撲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就在狼對準鹿脖子下口的一剎那,鹿猛地揚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從鹿的頭頂上像塊石頭被甩過石崖,跌進山谷。

鹿勝利了。它驕傲地揚起頭,把漂亮的犄角豎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頂呼喚同伴,山谷裡傳來鹿群的迴音。

我躲在它的下風,著迷地瞅著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著的犄角,顯得那麼剛硬;它那細長的脖子挺立著,象徵著不屈;四條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話:“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它就是死也不會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過我的眼前,還是那麼驕傲。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它似乎覺察出什麼,停下步來。我覺得自己的心被撞擊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熱鬧的孩子,而是一個獵手。我的眼睛轉向鹿腿上的傷口:一處是我的獵槍打的,看來沒傷到骨頭,但也穿了窟窿;另一處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這個時候要想補它一槍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識地摸了摸槍栓,看著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節選自烏熱爾圖《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刪改)

【注】鄂溫克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黑龍江訥河等地,傳統上多從事農牧業和狩獵業。

1. 本文結尾寫到“我”下意識地去摸槍栓,那麼“我”會再向公鹿開槍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看法一 不會再向公鹿開槍。①公鹿健碩的體態,它在與惡狼搏鬥中展現出的勇氣和智謀都讓“我”著迷。②“我”從公鹿身上汲取到作為男子漢應有的不屈氣概,這讓“我”對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對鹿群的保護,觸動了“我”內心的痛處,“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傷,“我”此時如再開槍,勝之不武,並不能證明“我”具有讓全部落的人都服氣的狩獵能力。

看法二 會再向公鹿開槍。①“我”已意識到自己是一名獵手,而不是看熱鬧的孩子,“我”負有狩獵的使命。②公鹿的剛猛和驕傲激發了“我”的鬥志,“我”也應該展現出“我”的勇氣和驕傲。③“我”需要通過獵鹿向特吉證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經受傷,無法快速奔跑,是狩獵的大好時機。

【解析】

(1)觀點選取,看法一 不會再向公鹿開槍。看法二 會向公鹿開槍。

(2)觀點探究,看法一探究,①公鹿健碩的體態,它在與惡狼搏鬥中展現出的勇氣和智謀都讓“我”著迷。②“我”從公鹿身上汲取到作為男子漢應有的不屈氣概,這讓“我”對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對鹿群的保護,觸動了“我”內心的痛處,“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傷,“我”此時如再開槍,勝之不武,並不能證明“我”具有讓全部落的人都服氣的狩獵能力。觀點二探究,①“我”已意識到自己是一名獵手,而不是看熱鬧的孩子,“我”負有狩獵的使命。②公鹿的剛猛和驕傲激發了“我”的鬥志,“我”也應該展現出“我”的勇氣和驕傲。③“我”需要通過獵鹿向特吉證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經受傷,無法快速奔跑,是狩獵的大好時機。

(3)答案層次分明按“觀點+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的形式組織答案。

【拓展練習】

練習一【2017年高考課標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天 囂

趙長天

風,像浪一樣,梗著頭向鋼架房衝撞。鋼架房,便發瘧疾般地一陣陣戰慄、搖晃,像是隨時都要散架。

渴!難忍難捱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簡單、十分原始。慾望,分解成最簡單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氣失去了氣體的性質,像液體,厚重而凝滯。粉塵,被風化成的極細極小的砂粒,從昏天黑地的曠野鑽入小屋,在人的五臟六腑間自由巡遊。它無情地和人體爭奪著僅有的一點水分。

他躺著,喉頭有梗阻感,他懷疑粉塵已經在食道結成硬塊,會不會引起別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懶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脅,似乎已退得十分遙遠。

他閉上眼,調整頭部姿勢,讓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礙,他左耳聽力比右耳強。

風聲,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他仍然充滿希望地傾聽。

基地首長一定牽掛著這支小試驗隊,但無能為力。遠隔一百公里,運水車不能出動,直升機無法起飛,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暫時還只能居於屈從的地位。

他不想再費勁去聽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許就是進入半昏迷狀態,減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體力。

於是,這間屋子,便沉入無生命狀態……

忽然,處於混沌狀態的他,像被雷電擊中,渾身一震。一種聲音!他轉過頭,他相信左耳的聽覺,沒錯,濾去風聲、沙聲、鋼架呻吟聲、鐵皮震顫聲,還有一種雖然微弱,卻執著,並帶節奏的敲擊聲。

“有人敲門!” 他喊起來。

遭雷擊了,都遭雷擊了,一個個全從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撲到門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門。誰?當然不可能是運水車,運水車會撳喇叭。微弱的敲門聲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不是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需要他們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許是最尖端的科研項目,遠比上天的導彈玄秘。如果破門而入的是一隊救援大軍,屋裡這幾個人準興奮得癱倒在地。而此刻,個個都像喝足了人參湯。

“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捲出去!”

“門別開得太大!”

“找根棍子撐住!”

每個人都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擺好了下死力的姿勢。

他朝後看看。“開啦!”撤掉頂門棍,他慢慢移動門閂。

門閂吱吱叫著,痛苦地撤離自己的崗位。當門閂終於脫離了銷眼,那門,便呼地彈開來,緊接著,從門外滾進灰撲撲一團什麼東西和打得臉生疼的砂礫石塊,屋裡剎時一片混亂,像回到神話中的史前狀態。

“快,關門!”他喊,卻喊不出聲。但不用喊,誰都調動了每個細胞的力量。

門終於關上了,一夥人,都順門板滑到地上,癱成一堆稀泥。

誰也不作聲,誰也不想動。直到桌上亮起一盞暗淡的馬燈,大家才記起滾進來的那團灰撲撲的東西。

是個人。馬燈就是這人點亮的。穿著氈袍,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蒙語。他知道別人聽不懂,所以不多說,便動手解皮口袋。

西瓜!從皮口袋裡滾出來的,竟是大西瓜!綠生生,油津津,像是剛從藤上摘下,有一隻還帶著一片葉兒呢!

戈壁灘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這不稀罕。稀罕的是現在,當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時候,誰還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開西瓜。紅紅的汁水,順著刀把滴滴嗒嗒淌,饞人極了!

應該是平生吃過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誰也說不出味來,誰都不知道,那幾塊西瓜是怎麼落進肚子裡去的。

至於送西瓜人是怎麼衝破風沙,奇蹟般的來到這裡,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謎,永久地留在記憶裡。

(有刪改)

1.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答案】 ①小說人物“他”所知有限,這樣寫很真實;②故事戛然而止,強化了小說的神秘氛圍;③打破讀者的心理預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間。

【解析】本題針對小說結尾設題,先明確結尾的形式,再從結尾本身的作用,情節上的作用,情感上和主題上的作用等幾個角度答題。

1.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小說則往往涉及人物形象、情節安排、結構特點、藝術價值的多維解讀。本題人物“他”所知有限,這樣的結尾,會讓文章很真實。

2.依據文本的內容進行探究。在情節安排上,故事戛然而止,強化了小說的神秘氛圍,也給讀者留下更多的回味的空間。

3.掌握解題要領,準確規範作答。

練習二【2016年高考課標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4題。

玻 璃

賈平凹

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個電杆下會面,去了卻沒看到他。我決意再等一陣,踅進一家小茶館裡一邊吃茶一邊盯著電杆。旁邊新蓋了一家酒店,玻瑞裝嵌,還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寫“注意玻璃”的字樣。

吃過一壺茶後,我回到了家。妻子說王有福來電話了,反覆解釋他是病了,不能赴約,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後邊的德比街再見,仍是路南第十個電杆下。第二天我趕到德比街 ,電杆下果然坐著一個老頭,額頭上包著一塊紗布。我說你是王得貴的爹嗎,他立即彎下腰,說: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貴捎的錢交給他,讓給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沒人,就解開褲帶將錢裝進褲衩上的兜裡,說:“我請你去喝燒酒!”

我謝絕了。他轉身往街的西頭走去,又回過頭來給我鞠了個躬。我問他家離這兒遠嗎,他說不遠,就在德巴街緊南的衚衕裡。我說從這裡過去不是更近嗎,老頭笑了一下,說:“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卻要去,昨日那家茶館不錯。走過那家酒店,玻璃牆上卻貼出了一張佈告——

昨天因裝修的玻璃上未作標誌,致使一過路人誤撞受傷。

敬請受傷者速來我店接受我們的歉意並領取賠償費。

我被酒店此舉感動,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傷呢,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既然肯賠償,那就是他們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機索賠更大一筆錢呢?我為我的聰明得意,第二天便給王有福打電話,約他下午到紅星飯店邊吃邊談。

紅星飯店也是玻璃裝修。我選擇這家飯店,是要證實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傷的。他見了我,腫脹的臉上泛了笑容,步履卻小心翼翼,到了門口還用手摸,證實是門口了,一傾一傾地搖晃著小腦袋走進來。

“我沒請你,你倒請我了!”他說。

“一頓飯算什麼!”我給他倒了一杯酒,他趕忙說:“我不敢喝的,我有傷。”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傷的嗎?”

“你……那酒店怎麼啦?”

“這麼說,你真的在那兒撞的!”

“這……”

老頭瓷在那裡,似乎要抵賴,但臉色立即赤紅,壓低了聲音說:“是在那兒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許多,可憐得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這就好。”我說。

“我不是故意的。”老頭急起來。“我那日感冒,頭暈暈的,接到你的電話出來,經過那裡,明明看著沒有什麼,走過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傷了,怎麼就走了?”

“嘩啦一聲,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個姑娘出來扶我,血流了一臉,把她們倒嚇壞了,要給我包紮傷口,我爬起來跑了。我賠不起那玻璃呀!”

“他們到處找你哩。”

“是嗎?我已經幾天沒敢去德巴街了,他們是在街口認人嗎?”

“他們貼了佈告……”

老頭哭喪下臉來,在腰裡掏錢,問我一塊玻璃多少錢。

我嘿嘿笑起來。

“不是你給他們賠,是他們要給你賠!”

“賠我?”

“是賠你。”我說,“但你不要接受他們的賠償,他們能賠多少錢?上法院告他們,索賠的就不是幾百元幾千元了!”

老頭愣在那裡,一條線的眼裡極力努出那黑珠來盯我,說:“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賠償才溜掉的,可我也經了一輩子世事,再也不受騙了!”

“沒騙你,你去看佈告嘛!”

“你不騙我,那酒店也騙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嗎?”

“大伯,你聽我說……”

老頭從懷裡掏出一卷軟沓沓的錢來,放在桌上:“你要肯認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這些錢交給人家。不夠的話,讓得貴補齊。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著什麼也沒有的,誰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應我,這事不要再給外人說,你答應嗎?”

“答應。”

老頭眼淚花花的,給我又鞠了下躬,扭身離開了飯桌。

我怎麼叫他,他也不回頭。

他走到玻璃牆邊,看著玻璃上有個門,伸手摸了摸,沒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裡喝完了一壺酒,一口菜也沒吃,從飯館出來往德巴街去。趁無人理會,我揭下了那張佈告:佈告繼續貼著,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順街往東走,照相館的櫥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經理在大聲罵:誰撞的,眼睛瞎了嗎?!

我走出了狹窄的德巴街。

(有刪改)

1.是否狀告酒店,“我”與王有福的態度不同。你更認同誰的態度?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答案】示例一 認同王有福的態度: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示例二 認同“我”的態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上當受騙,說明他缺乏法律常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解析】

(1)觀點選取,示例一 認同王有福的態度,示例二 認同“我”的態度

(2)觀點探究,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認同“我”的態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上當受騙,說明他缺乏法律常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3)答案層次分明按“觀點+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的形式組織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