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在國內做原創綜藝的原因,大概是觀衆太難討好了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有沒有發現,最近頻繁登上熱搜的,都是與藝人私生活相關的八卦。

因為我們和藝人的生活通常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

既不可能像新朋友、新同事似的加個微信,也沒法瞭解在「角色」或者「人設」之外,他們的品性究竟如何。

因此一旦某個花邊新聞被爆出,就會立馬成為全民吃瓜的熱點。

出於好奇心,也基於窺視欲,藝人的個人動態往往比其作品本身更能引發熱議。

就像天后王菲,前段時間就因為出演綜藝《幻樂之城》,在頭條上花式掛了好長一段時間。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有傳言說她是為天價片酬才肯獻出自己的綜藝首秀。

也有人諷刺她對節目最大的貢獻只在招商

最後順帶嘲了一把《幻樂之城》,說它就算有巨星扎堆,也帶不動收視——

既比不上“偶練”、“土創”這類用操作數據的方式,來提高網友參與熱度的翻版綜藝。

更不夠格吊打《花兒與少年》和《演員的誕生》。

這兩檔長期鎖定去年熱搜榜前十的綜藝節目,憑藉嘉賓在拍攝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分歧,以及專注“搞事”的後期剪輯,在開播幾期後,便被戴上了「現象級」的桂冠。

反觀《幻樂之城》——

雖說是國內首檔糅合了戲劇、舞臺劇、音樂劇表演這三種主要表演形式的原創綜藝

,但三期節目下來,所謂的創新形式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流量加盟後的效果也都平平無奇。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尤其當製作組在第二期節目結束後,就放出王菲、竇靖童的同框預告,網友的反響遠比第三期節目的整體觀看體驗強烈得多。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目前,《幻樂之城》在豆瓣上的得分是7.1,也算是拿得出手的成績了。

但戳開熱度靠前的短評,依舊能發現不少問題。

心疼王菲“坐沙發”

節目形式毫無藝術價值,高潮全靠主持人——何炅,以及個把有綜藝感的嘉賓(比如蕭敬騰)才得以撐起整期節目的笑點;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行內人的大型

自嗨秀,缺乏矛盾衝突,沒有能引發觀眾討論的話題......

不少人會覺得,《幻樂之城》就像一個暴殄天物的“土地主”。

集結了強勢資源又如何,終究不可能成為下一個綜藝爆款。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現在斷言究竟是否能爆,或許為時尚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幻樂之城》大概是第一個不願刻意討好觀眾,卻同時也在努力花心思讓觀眾喜歡的原創綜藝。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花錢就能請到王菲”

說這句話的人是有多不瞭解王菲?

要知道,王菲從來就是藝人中的藝人。

行事風格自成一派。

公眾形象也是若即若離。

且不說自打2015年發了最後一條微博後,王菲就再沒在國內社交媒體上“露過面”。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光是演唱會除了唱歌,全程與歌迷的互動只有三個“謝謝”這一高冷舉動,大家便會不自覺地給王菲貼上“生人勿近”的標籤,將其不斷神話。

況且,在我們近乎固化了的思維裡,王菲,這麼一個氣場女王,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不秀幸福,不秀子女,不隨便接戲,不參加綜藝......

總之,她絕不會輕易在大眾視野範圍內拋頭露面。

但王菲理應如此嗎?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於是,得知王菲接下了《幻樂之城》「體驗官」的出演邀約後,觀眾質疑了。

看完兩期節目後,觀眾憤怒了。

其實根本不需要拿什麼商業合同作為證據,也遠遠扯不上“心疼”二字,認為節目組花大力氣邀請王菲過來,卻讓她坐冷板凳。

出演《幻樂之城》的原因,王菲在節目一開始就簡單利落地說明了。

“輕鬆”。

沒錯,只是圖個輕鬆。

在王菲看來,《幻樂之城》不是比賽,自己也不用點評唱演者的表現。

卻能以「體驗官」的身份,在為期32天的打磨階段裡,從創意構建到音效轉景再到最終呈現,全程參與其中,見證每一部幻樂之作的成長。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對臺本創作有意見會主動提出來,直言自己不喜歡刻意煽情的東西。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融入舞臺呈現,看嗨了也會跟著大張偉老師一起群魔亂舞。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王菲不是參加了一場真人秀。

而是《幻樂之城》給王菲提供了一次在萬千觀眾面前,原原本本做自己的機會。

可以說,先是基於對自己在《幻樂之城》裡的“角色定位”的認同,才有了王菲的內地綜藝首秀。

如果只是純粹為了看「秀」而來,那麼你或許會失望。

但若是著重去認識「首」背後的意義,自然能理解王菲的選擇。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平庸是藝術的天敵

但不是每次創新都非得用藝術價值評定

鄰國羅英錫PD的《花樣爺爺》,是一檔除“挑夫”李瑞鎮外,平均年齡都在70歲以上的“夕陽紅真人秀”,已經連續4季在豆瓣上收穫9+的高分好評。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都說旅行是檢驗友誼的最佳方式,對於這群已過知天命年紀的老年人而言同樣如此。

有矛盾,有誤解,一言不合也會當著鏡頭髮脾氣。

要是放在國內同類型的綜藝節目裡,這些衝突一定會被當做節目的賣點。

再通過後期剪輯進一步放大矛盾,不斷刷新制作組製造爆點的能力。

如果老羅也這樣做,估計“宇宙最強PD”的美譽也不會屬於他了。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而在今年4月,羅PD創造性地策劃了一檔結合了綜藝與紀錄片形式的真人秀——《林中小屋》。

邀請蘇志燮、樸信惠為幸福實驗的實驗者,分別將兩人放逐到不通網絡的密林深處,觀察他們如何在極簡環境下起居飲食。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直接點講,就是看一個男演員和一個女演員的獨居日常。

儘管《林中小屋》的最終評分也高達8.7分,卻被認為是老羅口碑最差的一檔綜藝。

“看得想入睡”、“解說太過沉悶矯情”成為節目最大的詬病。

這是針對節目內容而言。

但幾乎沒人給綜藝+紀錄片這種嶄新的真人秀形式打差評。

加上對羅PD有一定了解的觀眾,都知道老羅挑選嘉賓很是有自己的一套。

正是因為太過了解自己的節目定位,才會選擇既有自主動手能力,同時兼具知名度和觀眾緣的藝人。

不刻意製造噱頭,不拿流量作為擇定嘉賓的唯一標準,是羅PD團隊多年以來樹立起的業界良心。

《幻樂之城》同樣做到了力所能及下最大的努力與真誠。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早前我們曾指責國內綜藝製作人,質疑他們不作為,只知抄襲、照搬國外運作得已經很成熟的大火綜藝,一味復刻爆款。

直到後來才有所瞭解,原來在現有的畸形產業鏈下,想要突破資本桎梏去打造一檔徹頭徹尾的原創綜藝,可以說會比抄襲後的謾罵承受更大壓力。

資本,變相是用數據說話的。

節目本身是否值得投入?用哪些嘉賓才能抵消或者回贈投入?

放到《幻樂之城》身上,或許就很好理解它難能可貴的原因了。

不是要渲染它的「原創身份」,而是驚訝於以戲劇、舞臺劇、音樂劇三種相對小眾的節目形式打造的綜藝,其實是有市場和觀眾為之埋單的。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天后坐鎮也好,流量加持也罷,至少,這類型的節目贏得了資本矚目,為其提供了成長所必須的養料。

其次,製作組在節目開始前,給現場觀眾也就是觀影人佩戴了能記錄心緒起伏的手環,並以隨機抽看觀影人心情曲線的方式,與現場觀眾互動。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但略顯生硬的對話,以及嘉賓製造痕跡明顯的笑點,不免使節目內容的最終呈現效果流於形式化。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或許才是《幻樂之城》製作團隊需要不斷精進的地方。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但所以這一切的缺憾,都不代表《幻樂之城》只是一場業內人的自嗨。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對藝人私生活的關注往往會大於其作品本身。

甚至,可能會因為藝人曾經扮演過的角色,潛移默化地將角色性格套在藝人身上。

黃曉明來說,網友總調侃他沉浸在“總裁人設”中不可自拔。

這次《幻樂之城》也不例外。

在與導演許宏宇共同創作的《獨木橋》裡,黃曉明霸氣依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定位,是個“成功人士”。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成功人士”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態度也很明確,即,就算看起來擁有了全世界,也不能在世界的中心迷失自己。

簡單、粗暴,甚至帶了些偶像劇套路?

我們可以評價《獨木橋》的主旨沒新意,但不能否認不忘初心的現實意義。

畢竟,認識自我的方式,並不在於聽了多深刻的道理,而只在於我們對那些本就淺顯的道理有多深刻的理解。

對於這次創作,黃曉明演的正是他自己。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確稱得上是“成功人士”。

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黃曉明卻有了困惑。

名利如光影,在聚光燈下,藝人的日夜沒有交替,而是交織進行。

我們尚且有自己無法稀釋的困苦,又怎能臆想藝人的人生只有極樂?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演員演戲就像被安置在一個又一個「套」裡。

角色如同軀殼,劇情像是種桎梏。

《幻樂之城》同樣是根據劇本進行表演,但不同之處在於,唱演者演繹的臺本是糅合了自我意識後,當下最迫切的內心表達。

導演沙維琪的話來說就是,幻樂之作的故事源於演員,是演員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歌唱家雷佳參與創作的《虹光》,沒有噱頭鼓動,也沒有給人很燃的血脈噴張,但它最後卻仍能刺激到觀眾的淚腺,更多是雷佳構思創意的初衷。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與其認為節目的追求,是電影大秀與“一鏡到底”直播的完美融合。

不如說每一部幻樂之作,都是作品背後的意義大於最終呈現效果的,來自於唱演者本人對理想生活的憧憬。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幻樂之城》不光幫演員掙脫了「套」的束縛。

同時也實現了唱演者與觀眾的聯通。

觀眾通過唱演者對他們自己選定內容的演繹,實現對故事、故事中的角色、最後到唱演者本人的遞進式理解過度。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我們既然能在王菲開場的《夢中人》裡重返1994年,get到“阿菲”的靈氣。

自然也可以對大張偉老師“最幸福的病”感同身受。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因為常常能在賈乃亮的微博裡,看到他對社會底層人的關注,才會被他用同理心去詮釋的外賣小哥所打動。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幻樂之城》或許離成為「現象級」還有一段距離,但它目前所傳達的那份努力與真誠,觀眾已經瞭然。

一檔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從不應該被割裂開區別看待。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追求形式的創新固然值得稱讚,而將整個形式骨架支撐起來的節目內容,更是精髓所在。

它可以更加有創意,也有理由沿用被市場證實了有效的方式。

畢竟變或不變,並不是國內原創綜藝的目的,進一步走出國人對流量認知的舒適圈或許才是製作團隊的努力方向。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新浪看點 | 新浪微博 | 搜狐號

不敢在国内做原创综艺的原因,大概是观众太难讨好了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