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水稻三次曬田的最佳時間段?

神農35


水稻在種植期間的田間管理很重要,比如水肥管理、秧苗管理等都會影響水稻質量和產量,而對水稻進行曬田則益處多多,它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結構、控制無效分櫱等。那麼水稻的三次曬田,如何把握最佳時間段?



首先曬田一般應該在分櫱末期,拔節初期進行,如果曬田過早,那麼就會影響水稻有效分櫱的產生和生長,曬田太晚,新的分櫱過於旺盛,這樣會延遲幼穗分化速度,一般在每穴28個櫱左右時就應該排水曬田。而對於一些水稻莖葉過長,氮肥使用過量,這時候要早曬田,反之長勢弱的就相對晚曬田。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當田間有1/3左右的水稻已經拔節時就應該停止曬田,並進行正常肥水管理,這樣可以保證幼穗分化期間對於水分的需求,從而促進幼穗分化和生長髮育。曬田時間一般為6~10天左右,而對於苗數足、長勢好的田塊應早曬、重曬,對於苗數少、長勢弱的就要輕曬。



最後對水稻曬田時間要根據天氣因素決定,比如在曬田期間氣溫較高、空氣溼度小,這時候曬田天數就要相應少一些;如果氣溫低、溼度大則曬田就適當多一些,曬田時間控制在6天左右。曬田時間過後,水稻進入幼穗分化期,對水需求很大,這是要及時覆水,保證水稻正常發育。


鄉村波比


水稻的三次曬田,如何把握最佳時間段?

曬田是水稻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的控櫱、控旺、壯根、壯杆、防倒伏的物理調節方式,理論上在水稻的營養生長末期應該曬田2-3次,但是根據水稻的生育進程以及天氣狀況,一般只能曬田一次,很少有曬2次的機會。那麼怎麼把握最佳時間段呢?


我以我們黑龍江寒地水稻種植區的水稻栽培談下我的看法。

水稻在移栽後,基本就開始保持淺水層,為了提高和加速秧苗的返青速度。返青後,待水稻的高度長高一些就開始進行移栽後的藥劑封閉了,大概封閉10天左右,個別的封閉時間稍長。一般在6月5日-10日開始藥劑封閉,基本上在6月15-20日完成藥劑封閉,開始排水。這時水稻正處於分櫱盛期,分櫱量比較多。基本上排水、降低水層高度後用不了幾天就能達到目標莖數的80%左右了。而目標莖數的80%一般就是水稻曬田的標準了,大概在6月20-25日,各個地塊的水稻生長情況不同、移栽時間不同,會有一些差距。


在田間莖數達到80%時就可以曬田了。排乾田面水層,利用溫度和陽光使田面水分蒸發,降低田面含水量,一般曬田到田面含水量在65-70%時就可以了,田面會出現1-2釐米寬的裂縫。就能起到控櫱、控旺、壯根、壯杆的作用,大概需要5-7天左右的時間,視天氣情況。基本上這次田曬完了就到7月初了,而7月初就開始追施穗肥了,也就是說水稻即將或者已經進入孕穗期了,這個階段就不能曬田了。所以,營養生長期曬田3次基本不現實,曬田2次有可能,大部分還是隻有一次的曬田機會。而2018年沒機會曬田。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的三次曬田如何把握最佳時間段

在清水塘農村種,糧食作物最主要的就是水稻。水稻種植現在主要是以拋秧或者直播為主,移栽田都比較少了。

以前進行移栽的時候,水稻田都是需要進行曬田的,從移栽後水稻經過3-5天時間的緩苗後就返青,然後就會進入到分櫱時間,分櫱的中後期就需要進行曬田。


水稻田曬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無效分櫱,促進根系的生長。曬田的時間一般在水稻的分櫱末期進行,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田塊都是需要進行曬田的。曬田的那些生長旺盛、分櫱旺盛,葉片黑綠、田塊過肥的田塊,對於那些生長比較弱、田塊不肥的田塊是不需要進行曬田的。

曬田的具體時間應該在水稻預計分櫱數達到80%的時候就可以曬田了,曬田時間一般在7-10天左右這個具體時間長短要看曬田的效果。最好的效果就是通過曬田水稻分櫱控制比較好,田塊出現裂縫,可以看到根系生長出來的白根,水稻莖稈的基部變硬變圓,葉片顏色變成青綠色而不是深綠色。這個時候就可以停止曬田了。


實際上,水稻移栽田真正意義的曬田只有這一次,並非三次。在這次曬田後水稻就進入拔節抽穗、灌漿成熟期。以後得水份管理就是淺水管理,並且還會進行乾溼交替(灌淺水後自然落幹,過1-2天再放水進田,如此交替循環管理),這樣既保證水稻生長對水份的要求,又能夠通過乾溼交替促進根系生長。

在水稻灌漿後,進入完熟期以後,在收割前10天就開始排水曬田,以方便收割,不過這個對於水稻的生長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是不是呢?所以,在清水塘看來這不叫真正意義的曬田了。

你們那裡怎麼操作的呢?


洞庭清水塘


水稻敞曬田並沒有固定模式、非的三次,分地域、田地和稻秧的情況,把握時機想敞就敞。

就本地區一年兩茬種植的麥杆還田而言,麥杆在土壤腐化過層中,秧田成漿糊粥湯樣,需多次敞田,在插完後五至八天後抓住睛好天氣要立即敞田,不然小秧漂浮在泥粥湯裡永不固根,影響水稻分櫱或死去,要反覆敞曬至人站在田裡有淺輕腳印(深0.5一1.5公分)腳不沾或沾少量的泥巴,水可正常管水,如土壤再成漿糊粥湯樣化,續敞曬。如分櫱完成後,在小秧每株26一30棵(株距大小而定),這次敞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可固根、壯秧防倒伏。孕穗.揚花.壯漿期可敞而不可長曬田,田間保持淺水或土壤溼潤,壯漿完成後可勤灌水勤敞田轉入常規!


荷韻蘭風


水稻一生用水圖

曬田又稱為烤田或擱田,水稻一生真正意義和最重要的一次曬田在水稻分櫱盛期後到幼穗分化前,水稻曬田是我國水稻種子水分管理技術中的一項獨特措施。水到曬田有如下作用:

一是起到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及更新土壤環境、促進植株生長中心從分櫱向稻穗的順序轉移的作用,且曬田對水稻大穗培育十分有利。

二是調整水稻植株長勢、促進根系發育,抑制無效分櫱,使得植株稈壁變厚,葉和節間變短,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強。

曬田程度需要結合苗情和土壤情況而定。曬田需保證苗數足、葉色濃、長勢旺,田間肥力好的田塊應當早曬、重曬,曬田原則是保證人立不陷腳,水稻植株葉片明顯落黃;田間肥力差的田塊則應當遲曬、輕曬或露田,保證田中稍緊皮、水稻植株葉色略退淡。曬田需要靈活掌握。

另外兩次是水稻播種前的輕度曬田,保證田間上糊下松、軟硬適中、溝深面平及肥足草淨。

後期水稻灌漿期做到乾溼灌漿,溼度曬田,有利於促進水稻灌漿。


極品種子


水稻要獲得高產曬田很重要。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促進水稻健康生長。談談膚淺的的看法。

水稻曬田的目的是防止水稻旺長,控制無效分櫱,活化根系,減輕病害,防止水稻倒伏,促使水稻穩健生長。


水稻曬田在我們這裡是分田塊類型,分類實施:一是壠田爛泥田。水稻移栽後遲遲不發棵,田泥糊狀氣泡多的,這時就要輕擱田了,一般2-3天田泥發硬,水稻新根長出時轉入正常管理,淺水勤灌促進分糵,水稻封行後再進行一次輕擱田一般2-3天,復跑馬水後曬田,以稻田田面雞毛例人站不凹為準,由於透氣這時可以看見田面有白色根系。覆水後追施穂肥。一類是淺泥腳塝田、坂田,這類田返青快發棵快,無需前期擱田,直接在封行後水稻拔節前曬田,一般4-5天田面就有新根長出,覆水後追施穂肥。


注意的是新根不長出,不追施穗肥。因此水稻曬田最佳的時間段為分櫱末期,孕穂初期,這一時期也是水稻高產的關鍵時期。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笪太平





漢邦劉庭


以前插秧時第一次曬田一星期,曬田是為了讓秧苗快速生根,第二次是看田是否發酵。影響秧苗生根,有的田藏不住水就不需要這兩次曬田,最後一次曬田是進大伏這次曬田時間最長有的長二十多天。上兩次曬田一星期內望田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