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長相好看的鳥?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是鳥類中的一個目,下有翠鳥亞目、蜂虎亞目和佛法僧亞目三個亞目,包括翠鳥等美麗的鳥類。這個目中的鳥類大多顏色鮮豔,非常好看。下面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一些佛法僧目鳥類~

翠鳥亞目的鳥類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見到,比如最常見的普通翠鳥——一道藍色的閃電——在中國東部、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在有水池有魚的城市公園就能看到這種可愛美麗的小鳥。

藍翡翠比普通翠鳥體型更大,但更為少見一些,它們不怎麼喜歡跟人混在一起,不過在中國東、南部地區的山區中的小溪和河流旁,不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赤翡翠是一種紅色的翠鳥。它們主要分佈在印度、日本和東南亞,在中國相對少見一些,遷徙時在中國東部、南部沿海有機會看到。

除此以外,中國還有多種翠鳥和魚狗,就不一一詳述啦~

冠魚狗~也是一種在郊區水邊較為常見的翠鳥。

翠鳥們喜歡吃魚,所以常要到水邊去找;而蜂虎亞目的鳥兒們則像它們名字所說的那樣,喜歡吃蜜蜂等昆蟲。而且它們飛行起來非常優雅。

慄喉蜂虎主要在中國南方分佈,它們喜歡在空中滑翔尋找昆蟲。

藍喉蜂虎就更懶一些,比起飛著抓蟲,它們更願意停在樹枝上等著昆蟲飛過,“守株待兔”。

中國的另外三種蜂虎在中國屬於邊緣分佈,比較少見:黃喉蜂虎主要分佈在新疆西北部、綠喉蜂虎和慄頭蜂虎則要到雲南西南部去找。

黃喉蜂虎(上)、綠喉蜂虎(中)和慄頭蜂虎(下)

佛法僧亞目在中國有三種鳥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三寶鳥,它們在夏季,會在中國東南部地區繁殖。這種鳥也是“佛法僧目”名字的來源。日本人以前在夜裡常聽到“but po so”(近似於日語的佛、法、僧)的叫聲,認為是這種鳥所發出的,就給它們命名為“三寶鳥”(佛、法、僧是佛教三寶)——不過後來發現是個誤會,其實這種聲音是東方角鴞發出的,但是這個名字卻沿用了下來。

佛法僧亞目的另外兩種鳥在中國就相對少見了,其中,棕胸佛法僧邊緣分佈於雲南(不過在東南亞倒是常見),藍胸佛法僧分佈於新疆西北部。

棕胸佛法僧(上)和藍胸佛法僧(下)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卓慕


花鳥是最能反映人與動植物鮮活關係的繪畫題材。

▲藍喉擬啄木鳥 / 蘇靚繪

蘇軾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桃花和江鴨宣告著春天來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把地勢與氣候的複雜關係寫出了畫面感。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不經意間道出了千百年來地勢與氣流運動的現象。

......

▲育雛 / 愛染繪

詩人們丹青妙筆

千古傳唱的詩句無意間記錄下自然科學

而自然藝術家們妙筆生花

用繪畫的形式記錄物種,傳播科普

自然藝術繪畫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藝術,繪製這些花木鳥獸的人,大都有著生物學研究的經歷。除了追求作品的藝術美,他們對所描繪自然對象的準確性要求近乎苛刻,動植物的結構、質感表現、特徵描繪以及自然環境的全面信息都力求真實準確。他們總能悄無聲息地將我們認為格格不入的自然科學與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2013年度BBC“野生動物藝術家大賽”國際鳥類分組亞軍作品

《禿鷲》/翁哲繪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集結了國內頂尖的自然藝術家

彙集諸多優秀的自然藝術繪畫作品

做成這樣一本花鳥主題的《瞬間》筆記

內含30幅自然手繪作品

每一幅自然藝術繪畫,都有一段有趣的創作小故事。

1

小太平鳥(Bombycilla japonica)——趣談——

小太平鳥所屬的太平鳥科是一個很小的科,僅有一屬三種,分別是:太平鳥、小太平鳥和雪松太平鳥。它們都擁有美麗又平滑的灰色羽毛、瀟灑聳立的冠羽和顏色鮮豔的尾尖。

太平鳥科的英文名是“waxwing”,得名於翅尖上有類似古代信件上的紅色封蠟,但小太平鳥卻是這一家族中唯一缺少此特徵的物種。

——蘇靚(繪/文)

2

粉苞酸腳杆(Medinilla magnifica Lindl.)

別名寶蓮燈、寶蓮花

——趣談——

說起寶蓮燈,你八成會想起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吧!然而在現實中恰好有一種植物有著“寶蓮燈”的別名,它就是粉苞酸腳杆。

當它的花蕾抽出之後,最先露出的是寬大的粉紅色苞片,然後在花序上綻出珍珠般的粉色小圓花,傾垂而下。整個花序宛如我國傳統的大型花樣吊燈,因此得名“寶蓮燈”。

——吳秀珍(繪/文)

3

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

——趣談——

黑枕黃鸝體色金黃,兩翅和尾部是黑色的。它的顯著特色便是眼部那一道寬闊的黑紋和清澈宛若笛音的鳴聲。

有一種和它很像的鳥叫細嘴黃鸝,只是眼部的黑紋要細一些,嘴也細得多,大家開玩笑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黑枕細嘴分不清”。後來靜下心來畫它的時候真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燦爛的鳥!

——愛染(筆名)(繪/文)

4

地湧金蓮(Musella lasiocarpa)

——趣談——

地湧金蓮先開花後長葉。早春時,花冠忽從地下湧出,悄然綻放,如眾星捧月般,宛如金燦的蓮花。因而,其被佛教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在原產地,它的主要用途是被當地農民栽培用作蔬菜或是豬飼料。用作觀賞時,人們驚奇於它的碩大奇美;用作飼料時,豬們長得倍快,自然也是開心的!

——吳秀珍(繪/文)

5

仙八色鶇(Pitta nympha)

——趣談——

凡是見過仙八色鶇在林中飛行的人,一定無法忘記它“閃爍”著“自由光輝”的湖藍輝綠色羽毛。繪製這張圖的時候,我彷彿看到林下溼潤的落葉和土壤,聽到它嘹亮的歌唱。它的眼中有天空、大地和清晨氤氳的霧氣,希望我們能保留下這份美好!

——鄭秋暘(繪/文)

6

藿香葉綠絨蒿(Meconopsis betonicifolia)

——趣談——

如果要選一種能夠代表天空顏色的植物,那麼藿香葉綠絨蒿絕對是首選之一。特殊的高原環境賦予了它清澈的藍。在認識它6年後,2014年夏天我終於有機會見到它的真容,而這幅畫就來源於我當時拍攝的照片。在繪畫過程中,當時初見它的那份興奮與感動依舊在心中盪漾。

——余天一(繪/文)

7

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

——趣談——

紅耳鵯最特別的就是那一撮長而前傾的黑色冠羽,實在是帥氣逼人!除了酷帥的髮型,眼睛後下方的那抹紅色也十分顯眼,如同女孩子畫的腮紅一般。

而我身處的廣雅中學,校園內每天都能見到紅耳鵯的身影,聽到它悅耳的歌聲。可能是因為太過常見,我一直都覺得它平凡無奇。直到有一次和它近距離對視,我瞬間就被它萌到了,回家後便迫不及待地畫下了這幅畫。

——彭韶衝(繪/文)

8

紅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 Dunn)

——趣談——

紅花羊蹄甲是香港的市花。1880年,當時英國駐香港總督亨利·布萊克爵士,同時也是一位狂熱的植物學家,在香港海岸邊最早發現了它。後來人們便用他的名字將這種植物命名為(Bauhinia × blakeana Dunn)。

也許南方人對它早已習以為常,但對於我這個北方人來說,它那張揚豔麗的花朵帶著一股奔放的熱帶氣息,讓我情不自禁地將它描繪下來。

——余天一 (繪/文)

9

鴛鴦(Aix galericulata)

——趣談——

“雄鳴曰鴛,雌鳴曰鴦”,然雄鴛極盡華麗,而雌鴦卻樸素無華。雄鴛鴦羽色極其豐富,最具特色的就是背部那一對耀眼的桔紅色“風帆”,這實際上是它特化的最後一枚三級飛羽。

“願作鴛鴦不羨仙”,鴛鴦可說是寄託了國人對於美好愛情的無限嚮往。

——翁哲(繪/文)

10

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趣談——

鴯鶓是現存世界上除非洲鴕鳥外最大的鳥類,成年雌性體型較大。它雖有雙翅但已完全退化,因而不會飛。然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千米,且能連續飛跑上百千米。由於叫聲類似“而苗、而苗……”,因而得名。

幾乎每個動物園裡都能看到鴯鶓,但這一隻與眾不同,第一眼看到原片時,我覺得它在看著我,眼神裡全是調皮、機靈、狂野,甚至有一點挑釁。我想,我應該把它畫下來。

——李曉陽(繪/文)

11

普通鸕鷀(Phalacrocorax carbo)

——趣談——

每年冬季,家鄉杭州的西湖都會飛來很多鸕鷀(即普通鸕鷀)。

為了利於翅膀乾燥,鸕鷀不得不張開翅膀全方位曬太陽,而水裡的柱子又總是供不應求,所以總會看到它們搶柱子的場景。有時,一隻從水中躍上柱子的鸕鷀,沒把握好重心,剛躍上又滑下來,那姿勢真是十分有趣。當天氣回暖,西湖上的鸕鷀們便開始紛紛“換衣”,逐漸變成繁殖羽,而這也意味著它們將要再一次“搬家”,離開美麗的西湖。

——裘夢雲(繪/文)

12

玉蟬花(Iris ensata Thunb.)

——趣談——

在“花花世界”裡,我特別中意鳶尾科的植物們,鳶尾科的玉嬋花自然也是非常喜歡,它的花被片就像柔順的絨絲布一般,不繁複,非常耐看。在野外,在不經意間,見到一片玉嬋花開在山坡,如同一群身著紫色絲絨裙的亭亭少女,讓人無法忘懷。

記得有次去上海辰山植物園寫生時,我一直在鳶尾園裡挪來挪去,以致被當作偷花賊。不過花兒這種美物,我更願意將它留在我的畫筆下,將那一刻的美麗永存,你覺得呢?

——裘夢雲(繪/文)

13

腰燕(Cecropis daurica)

——趣談——

金腰燕和家燕雖然都是燕科大家庭的成員,外形相似,但金腰燕有著棕栗色的腰和具黑色縱紋的下身,而家燕沒有上述特徵,上身整體的顏色也更藍些。

“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繪製鳥類圖鑑兩年有餘,當繪製到燕科這些美麗精靈的時候,總會心生敬畏。小小的燕子,看似柔弱,卻仍堅強不息。

——肖白(繪/文)

14

初秋高山草甸野花

(包括翠雀、梅花草、山馬蘭、沙參、紫沙參等)

——趣談——

在這張圖中,翠雀是當仁不讓的主角,每朵花都如展翅的小鳥般輕盈可愛;展枝沙參、紫沙參和石沙參如同小鈴鐺一樣懸掛著;一朵朵平實樸素的狗娃花襯托著“主角”翠雀;左下角的梅花草長在這些植物的“腳下”,雖然低矮,每一朵卻也極為精緻。所以說呀,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園藝師,總能創造出超乎人類想象的美麗。

——年高(繪/文)

15

夜鷺(Nycticorax caledonicus)

——趣談——

矮胖的體型,短粗脖兒,還有點駝背,棕夜鷺可說是涉禽界的“土肥圓”。不過它那一身肉桂色的外衣倒是十分美麗。看久了,竟也覺得很可愛了。

我喜歡各種水鳥,這來源於童年時經常去動物園的水禽館看各種鷺鳥、鶴、天鵝等,看它們在水中優雅地或佇立或遊弋。

——丁昊(繪/文)

16

青島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

——趣談——

青島百合是中國百合科的特有種,有著不同於一般百合科花卉的傘狀輪生葉,因發現於青島南海岸外的小青島而得名。而目前野生種群只生長在嶗山海拔600~1000米的林下廕庇處,因此也有“嶗山百合”之稱。

而對於我來說,這幅畫的繪製過程改變了我一直以來繪製科學畫的思維方式:不是僅從辨識植物的角度只區分關鍵的特徵,而是需要將“真實”落到每一個細節。

——張逸(繪/文)

17

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

——趣談——

嬌小的外形、靚麗而不失雅緻的羽色、婉轉的歌喉、靈巧活潑的舉止……紅嘴相思鳥真真是惹人愛的小精靈。它外形上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那紅滴滴的小嘴兒、橄欖綠的上衣和紅黃相間的兩翼。它們在繁殖期間會成雙成對羞怯地秀起恩愛,真不愧其相思鳥的美名!

——蘇靚(繪/文)

18

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趣談——

矩圓的葉靜靜地漂浮在清澈粼粼的水波里。嬌嫩的莖葉和芽兒外包裹著一層如果凍般的透明膠狀物,嫩綠、溫潤如詩一般,而這便是那一碗江南獨具特色的西湖蓴菜羹的美味之源。

“江南季春天,蓴葉細如弦。池邊草作徑,湖上葉如船。”蓴菜,這個文化味兒十足的“水中仙”,花雖小卻保持了睡蓮科花冠的精巧構造,紅綠對比色在造物的調色盤裡揉和出紙筆無法企及的優美與和諧。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我的家鄉在遼寧西部,這裡有好多美麗的鳥啊。

戴勝鳥:
它是戴勝鳥。以啄木鳥廢棄的樹洞


為巢,繁育後代。

漂亮吧?


鳳頭百靈,叫聲好聽。黃鸝鳥漂亮,把巢做在樹叉上。



河邊有白鷺,但不多有十二隻。

漂亮嗎?還有野雞,公雞漂亮!
還有紅腹山雀、柳鶯、藍喜鵲……




就介紹到這吧!

還有好多呢,以後再介紹吧。


大美農村綠水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鳥類王國中的“顏值擔當”,你可不要被它們迷住哦:

藍喉歌鴝(Luscinia svecica)

“能靠臉吃飯,偏要靠實力”,這是藍喉歌鴝的寫照。這種小鳥的體型不足成年人的手掌長,體重不如一隻雞蛋重,但它們的外貌和唱功都分外搶眼。雄性藍喉歌鴝的喉部、胸部有橘色和寶石藍色相間的斑紋,每當春夏繁殖季節,它們便開始炫耀,發出嘹亮而美妙的歌聲。這種鳥兒在歐亞大陸有廣泛分佈。

下圖為藍喉歌鴝↓ 來源:arkive

多色果鳩(Ptilinopus perousii)

多色果鳩是鴿形目、鴿鳩科的鳥類,你可以簡單把它看做一種漂亮的鴿子。這種鳥體型明顯比家鴿小,體長只有23釐米左右。它們主要生活在太平洋的某些群島上,比如斐濟的熱帶森林之中。之所以被稱為“果鳩”,是因為它們喜歡吃樹木的漿果,尤其愛吃無花果。

下圖為多色果鳩↓ 來源:arkive

鱗背鷳 (Lophura bulweri)

鱗背鷳是東南亞婆羅洲島的特有鳥類,是一種雞形目動物。這種鳥主要生活在高地雨林裡,雄性的體長能長到將近1米。雖然被叫做“鱗背”鷳,但雄鳥最引人注目的絕不是背部散碎的藍點,而是那潔白無瑕的尾羽,以及那張寶石藍色的怪臉。其實,鱗背鷳的頭部和其他雉雞長的差不多,臉兩側的長長的藍條是肉墜兒一樣的皮膚。

七彩唐納雀(Tangara fastuosa)

在七彩唐納雀的身上,你能夠看到深淺不一、漸變風格的藍色,這絢麗多彩的羽毛正是它們得名的原因。這種鳥是巴西東部地區特有的鳥。它們小巧玲瓏,體型比麻雀還小一點。它們常常成群結隊,採食漿果、種子和昆蟲。

下圖為七彩唐納雀↓ 來源:arkive

彩虹鳥(Erythrura gouldiae)

彩虹鳥的體型和麻雀相仿,它們多彩的羽毛令人過目難忘。許多鳥類是雄性羽色靚麗,雌性“灰頭土臉”,比如孔雀,但彩虹鳥的雄鳥和雌鳥都十分漂亮。這種鳥是澳洲北部的原產鳥類。


夕霧


涉及審美,大家的標準肯定有所不同,我就從我自己的看法舉一些例子吧。


先從蜂鳥科說起吧,蜂鳥有好幾百種,長得驚豔的有很多


小瑰喉蜂鳥。體長僅僅7釐米,非常小,分佈在墨西哥南部至薩爾瓦多。


叉扇尾蜂鳥。分佈在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區,極度延長的尾羽長度遠超軀幹。


綠長尾蜂鳥。分佈在委內瑞拉至玻利維亞,尾巴的這個顏色太讓人著迷了


紅嘴綬帶蜂鳥。僅分佈在牙買加



眼斑火雞。分佈於尤卡坦半島,習性上跟普通的貨架差不多,個頭比較小。身上羽毛的顏色堪稱華麗,比起孔雀也不遑多讓。


須鳳頭雨燕。分佈在馬來半島、菲律賓、蘇門答臘、婆羅洲。頭上這倆白色實在帥氣。


安第斯動冠傘鳥。這是秘魯的國鳥,分佈上從委內瑞拉一直到玻利維亞。不是沒有嘴,而是被毛蓋住了。


藍頂翠鴗。鴗讀音念力。拉美真是盛產妖孽,尾巴像不像飛鏢?分佈在洪都拉斯至阿根廷、


各種八色鶇都很驚豔,算是鳥如其名,主要分佈在東南亞,中國南部也有幾種。這4個分別是泰國八色鶇、藍尾八色鶇、藍八色鶇、藍頭八色鶇。


輝綠咬鵑。產於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西部。


說了好多國外的尤其是拉美的,說幾個國內有的吧。

棕尾虹雉。西藏有分佈,右邊是雄性,左邊是雌性。


紅腹錦雞。中國特有種,也是國鳥候選之一。【髮型好像有點像川普】


火尾太陽鳥。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區,繁殖季節的雄性尾羽會非常長,就像一隻小鳳凰。


藍綠鵲。分佈在廣西、雲南和西藏的南部。



注:以上圖片來自wikipedia、birdlife、美國國家地理、OBI、中國野鳥圖庫。


林業傑o00o


我喜歡觀鳥,不獨是欣賞它們五顏六色的羽毛和豐富多彩的身姿與習性,更羨慕的是禽類的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我看了所有的照片,沒看到我心目中的冠軍鳥,特地來為我心目中冠軍鳥打抱不平的。它是鴛鴦鳥,很抱歉,我不懂怎麼在文章中夾照片。但鴛鴦的形象已深深落在我的記憶裡了,相信會有人與我同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