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來自肯尼亞的巡護員Jeneria Lekilelei早在2008年就加入了當地伊瓦索尼羅河生態區域保護機構,致力於獅子保護,解決人獸衝突矛盾,那時候他才21歲。

坦桑尼亞烏德宗瓦山國家公園三級巡護員的Asha Saidi Mnkeni,在2003年加入巡護員隊伍時,是整個坦桑尼亞國家公園體系裡的第一名女性巡護員。15年過去了,她依然還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他們是活躍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巡護員,他們的對手是窮兇極惡的盜獵者,每天都面臨著生命危險。有的人甚至甘願從事野生動物保護中危險係數最高的臥底調查工作,他們隱姓埋名,偽裝成象牙的購買者,暗藏在非洲保護區的各個村莊之中,收集非法交易情報,協助警方抓獲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者。

在2006-2016年間,至少有1000名巡護員在保護野生動物的事業中犧牲。

2017年7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馬雲第一次到訪非洲,在那次行程中,馬雲宣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將和桃花源基金會共同出資,在非洲設立保護區巡護員獎勵基金,獎勵非洲一線巡護隊員,支持非洲大陸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2018年8月6日,非洲巡護員獎將首次在南非開普敦舉行,50名非洲一線巡護人員成功入圍,他們每人將獲得獎金3000美金,以感謝他們為保護野生動物所做的一切。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馬雲在Youth Connetkt Africa Summit 2017上宣佈桃花源首個非洲項目

非洲肯尼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觀賞區,這裡是野生動物最集中的區域,很難同時看到的非洲五大獸:大象、獅子、豹子、犀牛和水牛經常在這裡出沒,而有著獨特非洲標誌性的動物,河馬、長頸鹿、羚羊則日夜徘徊於草原。

每年的7月到10月間的動物大遷徙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動物,火烈鳥飛徙,角馬爭渡等等,比電影中的場景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可惜,當我們沉浸於歎為觀止的畫面中時,卻常常要被盜獵的槍聲驚醒。

非洲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但這裡也供養著全球約4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貧窮帶來了猖獗的盜獵,野生動植物貿易也是屢禁不止。

資料顯示,在盜獵最為猖獗的2011年,非洲至少有2500頭大象被獵殺,僅喀麥隆布巴恩吉達國家公園兩個月內就有近450頭大象被殺。相同遭遇的還有犀牛,盜獵者為了獲得犀牛角,不惜將450頭犀牛非法獵殺。非洲的自然保護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處於野生動物保護最前線的巡護員的處境長久以來都被人們所忽視,他們沒有很好的裝備,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他們的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無人知曉。

嚴酷的工作環境,還要時刻直面裝備精良的盜獵者,他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然而,他們所得到的報酬卻非常少,而且缺乏必要的裝備,每年都會有眾多巡護人員犧牲在和武裝偷獵盜伐分子的鬥爭中。

2016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非洲,82%的巡護員在執勤過程中面臨過生命危險,超過60%的巡護員曾直接遭到盜獵者的襲擊。僅僅在2015年,就有至少107名巡護員殉職,在2006-2016年間,至少有1000名巡護員在保護野生動物的事業中犧牲。

野生動物瘋狂盜獵屢禁不止的背後,看起來是個複雜的問題,多年來它與戰爭有關,與國際經貿往來有關,與文化差異有關,但歸根到底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們對野生動物製品的消費需求

犀角、象牙是靈性和美麗的象徵,但無意間卻改變了犀牛和大象的命運。

從一百多年前歐美上流社會狩獵運動對野生動物的威脅開始,這麼多年來,對諸如象牙等野生動物製品有著收藏愛好的消費者並不在少數,這些象牙和犀角製品等吸引了不少有錢人的目光。他們購買野生動物及製品多以投資牟利為目的,也有一部分人以擁有這些“奢侈品”為榮,彰顯地位。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2017年12月,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佈的一份名為《禁貿下的需求——中國象牙消費研究(2017)》的報告,其中就指出,國內的象牙消費正在從一級活躍城市,如北京、上海轉至三級活躍城市如重慶、深圳、濟南等,購買者認為擁有象牙製品會受人尊重,象牙能彰顯社會地位。

在這背後,其實炫耀性的奢侈消費才是真正的驅動力,但是消費者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他們追求的奢侈生活以及表現出的貪慾在剝奪野生動物生存權利的同時,正在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

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巡護員們每天都要面臨的危險,從某種程度上講,看似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換取野生動物的生存機會,但實際上是在為所有地球居民守護這個家園。就像馬雲說的,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巡護員,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護,關注自然環境的保護,他們的付出給了我們巨大的信心,如果非洲的動物能夠保護好,全球的動物保護也一定能夠做得到。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非洲的野生動物平時只有在電視上面看到,感覺距離自己很遙遠,非洲的自然環境保護並沒有切身體會。事實上,國內野生動物的保護狀況也並不容樂觀

以江豚保護為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調查發現,2012年江豚種群只有1040頭,2017年考察的結果相對較好,總體數量與2012年相較基本維持不變,有些地方還有一定增加,但是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它目前還處於非常瀕危的狀態。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但同樣生活在長江中的另一種豚類動物就沒那麼幸運了。白鱀豚是隻生存於長江的一種豚類動物,歷史上它的種群數量較多,但由於長江各種人類活動越來越多,白鱀豚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2007年,白鱀豚已經功能性滅絕或者說可能已經滅絕了。

野生動物保護其實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就如馬雲所說,如果地球病了,那麼沒有人會健康。

一頭大象的存活需要一個人的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