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報告 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慌」

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在上海發佈《職場人別慌——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2018》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為“慌”,迷茫成為職場人壓力最為重要的源頭,由此引發出一系列長期困擾職場人士的壓力問題。

脈脈《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報告 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慌”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脈脈在上海長風大悅城隆重開啟持續23天、橫跨四個週末的線下“脈脈職場解壓實驗室”相關主題活動,活動現場設置有壓力檢測、部門溝通聊天室、隨時掀桌子會議室、輕鬆績效考核部、情緒釋放洗手間等多個場景,在模擬真實職場環境的同時,讓職場精英們可以從中體驗壓力檢測、壓力感知、壓力釋放等過程。

脈脈聯合創始人、CMO吳曉晶女士宣佈:“希望每年的7月28日,我們都把這個日子作為職場人的解壓放鬆的日子,也希望更多的行業和企業,更多的去關注職場的壓力,更加關愛你的員工、關愛職場人士。”

出席活動的上海長風大悅城常務副總經理胡振宇女士也認為,壓力問題作為當代社會職場人士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整個社會應當關注的重大課題,很高興此次能與脈脈進行合作,並預祝“職場解壓實驗室”活動在大悅城取得圓滿成功。

脈脈《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報告 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慌”

《職場人別慌——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2018》報告顯示,壓力會隨著年齡收入的變化產生變化。可能畢業的一年是壓力的最高峰,之後的一段時間,壓力可能會慢慢變小,但是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常,你的壓力可能又會逐漸上升。

2016年到2017年對於職場人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大量的80後進入中年危機,整個社會都比較焦慮,焦慮自己能否跟得上社會和周圍人的改變。由此產生的職場壓力問題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嚴重。知識儲備、年齡、財務、甚至容貌顏值等一系列問題讓職場壓力源源不斷產生和累積,面對自己,面對自己所在乎的愛人、子女、父母,很多人開始發“慌”,迷茫不知所措,有些人則乾脆變得佛系,逃避這些壓力。

這些壓力體現在職場和生活中就是,越來越多人想重新來過,尤其是工作了十年左右的職場中年人士,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新的工作。而腦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皮膚問題、抑鬱、脫髮成為了職場和生活壓力巨大的職場人身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其中有近一半的職場人士在工作時間最容易感受到壓力,其次是上班途中擠公共交通、睡覺前、過年回老家等等。

除了這些逐漸“油膩”的中年,職場萌新同樣面臨著一系列壓力問題,尤其是95後對自己最狠,最在乎外人,最怕閒下來。95後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周圍隱形競爭會非常激烈的。面對這樣的環境,其實95後期望自己變優秀的這種願望可能是更強烈的。生長在信息爆炸的環境裡,對於人生閱歷尚淺的95後來說,很難判斷信息的真偽,所以最容易受到KOL的影響。95後處在一個競爭的環境,是受到碎片化壓力最大的一代人,要不斷的向前奔跑,停下來可能就意味著落後,以及淘汰。

而在解壓方式選擇上,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脈脈作為最懂職場人的社交平臺,希望建立一個整個社會信任網絡,幫助大家更好的建立連接,從而減低大家的焦慮,讓大家更有信任感,讓大家更好的應對壓力。

脈脈《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報告 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慌”

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著名心理學專家劉亮認為,“壓力本身不是問題,處理壓力的方式才是問題。應對壓力應該不要逃避,也不要過度誇大,我們面對壓力應該是明確目標,建立人脈資源,關注自己的資源,脈脈就是在構建人脈資源特別擅長的一家企業。希望大家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可以珍惜此生,無問西東。”

自2017年開始,脈脈就策劃了十餘個與用戶深度溝通的品牌活動,讓用戶參與進來並有強烈的代入感。跟岡本一起合作的“脈脈性生活”,引發了職場人對個人生活的關注。同時脈脈大數據研究院也推出了《中國職場人群性生活調查報告》,非常多的職場用戶會到裡面去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所在的行業到底這方面會有什麼樣新奇的洞察。去年年底,脈脈和唱吧、麥頌打造的“孤獨患者”活動。在2017年的冬至為孤獨的職場人點亮了一把心中的火焰。直接把患有“職場孤獨症”的人,請進了“孤獨患者”KTV,幫助更多有趣的職場夥伴消滅孤獨症,用歌聲放鬆自己。

脈脈《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報告 2018年職場壓力關鍵詞“慌”

脈脈聯合創始人兼CMO吳曉晶表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與人的溝通變得便捷,尤其是智能手機讓每個人都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卻由此出現了嚴重的衝擊和矛盾。但正如NBA中流傳著的那句‘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的名言一樣,身在職場的我們,也應該永遠不要低估自己那顆向上抗壓的心。脈脈設立職場解壓日和打造‘脈脈職場解壓實驗室’活動的初衷,就是期望能夠為所有職場人士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壓方案,脈脈要‘去你的職場壓力,工作生活告別水逆’,我們也呼籲更多的行業和企業聚焦職場壓力,關愛職場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