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是孤儿出生,七岁逃出孤儿院,乞讨!

当我见到杨远方杨老时,简直不敢相信杨老那么的平易近人,就像跟自家爷爷聊天一样,没有一点拘束感。

杨老并不想聊国事以及国家政策什么的,用杨老的话讲,都退休了,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了,老了还是为自己“服务”一下;一辈子一心为公了,老了还是稍微“为私”一下。这时杨老才道出答应我们采访的初衷、目的。

原来杨老是想利用我们媒体,发一篇寻人启事。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杨老还是孤儿出生,八岁之前都是乞讨为生,直到某天被其爷爷收养……

杨老从能记事起,就以身在某个孤儿院了,那时国家穷,顾不上他们这些孤儿,所以孤儿院里的资金很少,其中的工作人员素质也不高,他们经常受到虐待,直到某一天,他们实在呆不住了,逃了了出来。

杨老记得很清楚,他们一共九个人逃了出来,最小的是小九才五岁,最大的阿大11岁,那是他七岁,他排在第四,大家都叫他阿四。

他们逃出来以后,就呆在孤儿院所在的白云县郊区的一个破庙里,他们后来都叫它大本营。

他居然是孤儿出生,七岁逃出孤儿院,乞讨!


在那个大本营还没呆多久,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后。他们之中有个名叫小三孤儿突然有一天生病了,全身发热,浑身发软,他们那时每一天都会轮流着留一个人下来照顾他,其他的出去乞讨,到时留点食物回来给他们吃。

几天后,小三的病慢慢有好转了,还有力气到庙旁边捡些柴火。

这一天晚上,大家乞讨完早早就回来了,因为大家想给病好的小三庆祝庆祝,最大岁数的阿大还特意用乞讨的钱,买了些糖回来,那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吃到糖,每个人都舍不得一下吃完,舔了几口就包好放了起来。

不曾想,就在那天晚上,正当大家喝着稀粥的时候,小三突然发狂,扔掉手上的碗,见人就咬,其他孤儿们纷纷避开,岁数最小只有五岁的小九躲避不急,加上又没有防备,被他抱住死死的咬住脖子,小九发出了惨叫声,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了跑了过去,想把他们分开,可是他就是死咬着不放,稍微懂事的阿大,拿起一根木棍,砸到小三的后脑勺,原本是想把他敲晕的,可不曾想,小三是放开了小九,可是他并没有昏倒,而是继续扑向另一个小孩……

这一天的事情,对杨远方和其他小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一个永远不想去回忆的噩梦。

小三死了,口吐白沫死了。小九第二天早上也死了,她的嘴里还含着她最喜欢吃却舍不得吃的糖,原来她当时喝了稀粥,正低头拿起口袋的糖,放进嘴巴吸的时候,才被小三咬个正着的。

阿大指挥着他们在庙旁挖了两个土坑,他们合力地把小三和小九放了进去,阿大掏出口袋里包好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杨远方等剩下的六个孤儿一看他这样做,也掏出自己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

很是奇怪,他们居然都没有哭,只是默默的用手捧着土,一捧一捧的洒在了两人的身上,渐渐的两人一点一点的被土遮住直到看不见……

当天下午,杨远方七个孤儿很有默契的轻悄悄地收起东西朝着一个方向默默走着,直到天黑,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正好又走到了一个破庙里,他们就在这条古道半中间的破庙里住了下来,他们又开始了乞讨的生活。

他们再也不去提起曾经有两个叫小三和小九的伙伴,只是他们白天去乞讨的时候,相互之间偶尔会在之前的那个庙旁相遇,而等到对方走后,自己可能会发现在那两个小土包上各插着一颗棒棒糖。

他居然是孤儿出生,七岁逃出孤儿院,乞讨!


这样平静的日子,又过去了大半年之多,直到某一天,杨远方也生病了,跟之前的小三一样,也是全身发热,人软绵绵很是无力,他忽然害怕了起来,转头惊恐看着阿大他们喊到:“你们走,快走!”

阿大他们脸色苍白,只是摇头。

“阿大,二丫,你们两个带他们走,离开这里,远远的离开这里,不要再回来了。”杨远方大哭的喊着。

阿大只是不应,默默地蹲在一旁哽咽着无声嘶喊。

“二丫。”杨远方朝着二丫大喊道。

二丫流着泪望着他,一直摇着头。

“五子,六子,七丫,小八,你们快走,我不想伤害你们啊!啊呜呜呜!快走!快走”杨远方边哭边喊。

几个孤儿很是无助的坐倒在地板上,眼里都是绝望的神情,到最后大家都哭了起来,整个世间,大概唯有屹立在一旁的山神泥像知道他们小小身躯里的沧桑和绝望。

最后阿大还是带着其他孤儿走了,在杨远方拿着一把剪刀指向自己的脖子逼迫下,他们边哭边往山下退去。

“阿大,我在这里看着你们走,你若敢回来,我就……”杨远方握紧着剪刀走道庙门口朝阿大喊着,从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路很远很远……

看着阿大他们一步三回头,又哭又叫的往下走去,走了很远很远了。杨远方剪刀一松,整个人软软的靠在破庙的墙壁,朝着下方大声喊着:“阿大,带着他们离开这里,去大城市,去大城市,去那里的孤儿院,我们不要再死了,不要再死了呜呜呜……”

……

说道这里,杨老重重叹了口气,无力的摆了摆手……

等我们从疗养院出来后,里面的工作人员递给了我们资料,是关于阿大、二丫、五子、六子、七丫、小八的。

杨老要我们帮忙寻找就是他们。

他居然是孤儿出生,七岁逃出孤儿院,乞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