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1.三套碗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滿族傳統名宴,舉世聞名的“滿漢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整個席面由8款涼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湯燴菜,共計二十幾道菜點組成。因席中主要菜點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裝而名為“三套碗”席。白肉血腸、黃金肉片、關東蒸魚、小窩頭等滿族名菜點均包括在此席中。

2.什錦田雞油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田雞,是吉林特產,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田雞身上稱為珍品的是田雞油。田雞油的傳統做法是什錦田雞油,即取田雞身上的精華--田雞油作主料,再配上蘋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蘿、紅果、京糕等調料製成糖糕,油如珍珠,配果似錦,色澤豔麗,口味香甜,營養豐富,滋補延年,是席上佳餚。

3.黏豆包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黏豆包,是北方常見的傳統食品,吉林百姓家人人喜食的小吃之一,每到年關或農忙時節,戶戶要蒸黏豆包。黏豆包採用大黃米或糯米包入紅豆餡蒸制而成.具有色澤金黃,口感香甜,軟糯、耐飢的特點。


4.燒燈碗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燒燈碗,又稱宮廷燒燈碗,是以新鮮豬血和豬腸為原料製作的,以吉林臨江門附近的老白肉館做的最為有名,該店有一道特色菜——白血腸燒燈碗,這種血腸是將新鮮豬血以特定的方式攪拌,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全部聚集後,分離出去,留下灰白色的血漿,再灌製血腸,就得到了“白血腸”。

5.清蒸白魚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清蒸白魚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松花江水甘甜可口,遠近有名,自古以來,松花江上的漁戶即以江水煮白魚,款待來訪的親友,被人們傳為美談。後來,經過烹飪高手潛心製作,終於創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魚這道名菜,登上了聖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魚曾被列為貢品。清蒸白魚有二種做法,高級盛宴以食湯取其鮮汁為主,魚肉細膩無鹹淡味:另一種是以食魚肉為主,清蒸時使湯汁入魚體內,屬於蒸之法。兩種做法,均需鮮活魚。

6.雞茸蕨菜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雞茸蕨菜是東北特產美食,顏色鮮亮,白綠交錯,味道良好,口感爽滑,是佐餐的良好選擇。先將取自吉林東部長白山區的蕨菜用開水焯透,雞肉斬成泥,加入各種調料製成雞茸。蕨菜掛雞茸在湯水中汆熟,再經扒制而成。成菜白綠相映,鮮美適口。

7.慶嶺活魚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慶嶺活魚,吉菜美食之一,慶嶺地區所做的把蒿活魚。慶嶺活魚多以金鱗大鯉為原材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開江魚”。“開江魚” 指的是每年四五月份的松花江,江面封冰化解時,從源頭遊向下遊的第一批魚。此魚肉質格外肥美,最適合做慶嶺活魚了,其選用鮮活的鯉魚,洗淨後,採用大火燒開,小火煨燉的烹調方法制成,食之有特殊的鮮香味。

8.新興園蒸餃
《舌尖上的中國》之吉林篇

新興園蒸餃,是吉林的有名的主食風味,河南街新興園元籠蒸餃久負盛名,迄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餃子外型美觀,個頭均勻,皮薄發亮、筋道、滷汁多,滋味鮮美,食時配上一碗清湯,很受顧客歡迎。現已列入吉林麵點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