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祕的閻家老店

在我國的情報史上,曾經有著這樣一座神秘的歷史豐碑,說其神秘,是因其長期不為世人所知,說其是歷史的豐碑,是因其曾經深切的影響了中國近代史,這就是“閻家老店”,而這家老店的主人,就是閻寶航、高素桐夫婦。

【作者簡介】:楊旭,現供職於國紀萬象信息情報研究院,長期關注全球情報機構及國際情報局勢。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家老店

“閻家老店”坐落在重慶市上清寺重慶村十七號(今重慶宋慶齡舊居陳列館旁),重慶村有十七棟住宅,從兩路口的街上進去要爬一個坡,坡頂有一大塊平地,上邊有10棟樓房,下坡的另一端還有7棟樓房,這裡曾聚集了當時眾多的高層人物和重要機關,17號是一棟三層樓房,院子有兩個便門,一個通向學田灣,有一條小路可去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另一個通向浮圖關下荒闢的山崗,出入比較隱蔽。這裡便是大名鼎鼎的“閻家老店”,而他的主人身份更是非同一般,他便是時任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副總幹事、軍事委員會戰地服務團副主任、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設計委員、東北抗日救亡總會常委、救濟委員會主任閻寶航,在這一串耀眼的頭銜之下,閻寶航還有著一個秘密身份,既共產黨員。

早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中共隱蔽戰線的負責人,龍潭三傑之一的李克農同志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思想進步,做過許多工作,很有水平的愛國人士,只是一直沒機會見面,李克農同志評價閻寶航的這句“做過許多工作”是富含深意的,閻寶航在入黨前曾為中國共產黨做過大量的工作。

1934年,時任平津東北特委組織聯絡負責人的張希堯在北平街頭張貼標語時,被國民黨北平市黨部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寧匡烈、張雅軒、徐靜遠、戴福純、王犧忱七人。得知消息的閻寶航以新運總會書記名義,找到當時擔任新運總會推行股股長邵華說:“北平黨部逮捕的那幾個人,是我的東北老鄉,他們一直跟我搞救亡工作。他們在北方的活動是按我的指示搞的,請你轉告中統局副局長徐恩曾先生。”於是,得徐一言,張希堯等七位青年即獲釋出。事後,閻寶航致陳立夫謝函,陳立夫遂覆信雲:“彼等在吾兄領導之下,即在吾黨領導之下,彼等今後的行止,一切應由吾兄負責處理。”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寶航

1935年11月閻寶航又通過地下黨得知一條消息,華北察冀政務整理委員會,把一批青年列入黑名單,交給日本駐天津司令部。他親自找到時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復興社常務幹事的賀衷寒交涉,賀諉責於華北當局,說與他無關。閻寶航問道:華北當局是你們中央政府的一部分,竟把抗日青年出賣給日本人,而你們的中央政府不問不管,你們這是什麼政府?正是由於寶航先生的嚴正抗議,使這批青年才免遭罹難,1935年,鄒魯風和梁某代表東北大學到南京請願,亦被特務跟蹤,躲進閻家才免遭毒手。

抗日戰爭爆發後,閻寶航主持的“東北抗日救國總會”從北平遷到南京,閻寶航便曾前往八路軍南京辦事處表示希望會晤負責人。李克農同志出面接待了閻寶航,向他詳細介紹了抗日戰爭的形式玉特點,及最後一定勝利的前景,還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及抗日戰爭中的方針、政策。閻寶航表示完全贊同,並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閻寶航向蘇子元再次提出請組織接受他參加共產黨的要求,經中共東北特支同意,由劉瀾波向中共中央駐南京代表團周恩來報告了閻寶航的要求,並反映閻出身歷史複雜。周恩來同志說:“發展黨員不能只看出身,主要看他是否有共產主義覺悟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犧牲的決心。閻寶航已經過多年考驗,可以吸收入黨。”遂於當年9月,由博古和劉瀾波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為便於在國統區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周恩來決定寶航先生為特別黨員,仍以民主人士身份參加活動。

閻寶航的黨員身份直到1952年才正式公開。

第一幕

1938年10月,根據黨的指示,閻寶航與於毅夫率東北抗日救亡總會遷往重慶,而東總的新地址選在了閻寶航位於重慶村十七號的家中,“東總”的幾個駐會幹部都住在這裡,由於原來擔任“東總”黨組書記的劉瀾波已經去了延安,也有的黨組成員工作變動,故決定組建新的黨組,董必武代表中共南方局便在這裡主持了關於重建”東北抗日救亡總會“黨組的會議,遵照董老的指示,東總公開活動,仍採取早在武漢就決定了的主席團制,成員有高崇民、車向忱、王卓然、王化一、閻寶航、盧廣績、陳先舟,閻寶航繼續任黨組成員,國民黨高層的統戰工作仍由閻寶航、陳先舟負責。

在這一期間,閻寶航除了負責東總的工作外,還先後擔任了“全國抗日將士慰勞會”總幹事、重慶市動員委員會設計委員、中央賑濟委員會顧問、中國經濟事業協進會理事、戰時公債勸募委員會秘書兼陪都勸募公債運動主任幹事、大明公司打撈部經理、五十兵工廠福利處長等職,這些頭銜和職務,也使閻寶航有機會廣泛接觸各界上層人士,更方便的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同時也為籌措抗日活動經費提供了便利條件。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抗戰前夕,閻寶航、高素桐‍夫婦與子女

在東總黨組改組會之前的7月,閻寶航就已經先後把四個兒女閻明詩、閻明英、閻大新、閻明智送往延安參加革命工作。同月,閻明詩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在內地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的人士,大多經濟拮据,很多人都慕名前往上清寺重慶村十七號的閻家就食住宿,這些人都受到了閻寶航與高素銅夫婦的熱情招待,十七號也被同志們戲稱為“閻家老店”,由於十七號具有“政府官員住宅”這一合法條件作掩護,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有利條件,所以十七號便成為了中共開展地下工作和”東總“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據點,周恩來經常在十七號的2樓小客廳或頂樓召開會議、佈置工作。葉劍英在這裡召開了婦女幹部會議,中共代表邀集民主人士的憲政座談會也曾在這裡舉行。

十七號每天都擠滿了“東總”的工作人員以及前來投奔的社會各界人士,一時間熱鬧非凡,由於客人特別多,一樓、二樓都住滿了人,吃飯都是兩三桌。特別是1939年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以後,許多流亡到重慶的東北人的家被炸燬了,來的人更多了,院子裡還搭起了棚子,每天有兩三桌人吃飯,吃住都是免費的。

每天都這麼多人,閻家哪有那麼多錢供給?後來有人發現了其中的秘密:老店的女主人、小主人上街去擺地攤,賣舊衣物和字畫。

高素桐是東北農村婦女,每年都做大醬、漬酸菜,還買了一盤小石磨磨豆腐為大家改善生活,周恩來總理曾多次稱讚高素桐“是我們的好大嫂,革命的好媽媽”。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寶航與父親、夫人及子女在南昌合影

“東總”的負責人高崇民、於毅夫、韓樂然等人都長期居住於此,經常在裡參加集會或暫住的有薩空了、沈鈞儒、許仲航、李公樸、陶行知、李德全、杜眾遠、杜斌丞、徐寶駒、姚廷樞、徐壽軒、範長江、劉興仁等人,董必武在十七號召開完重建東北抗日救亡總會黨組的會議後,這裡幾乎成了“東總”的招待所,凡是投奔“東總”的青年一時不能安排的,都送到了“閻家老店”去食宿。閻寶航的夫人高素桐也被親切的稱呼為“招待所長兼炊事員”,閻明光、閻明覆尚小,卻對每天這些川流不息來去匆匆的過客習以為常,凡是來的都是自家人,從無生疏的反應。

其實早在南京、武漢時期,閻寶航夫婦便已經開始“以家事會”,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盧廣績就曾回憶過在南京大禹村一號閻寶航家的往事,1937年8月,盧廣績來到南京,住在了大禹村一號閻寶航家中。

“我到南京不久,就知道總理也在南京。我就同閻寶航到傅厚崗總理住處相訪,恰值總理外出。晚間總理就來到我的住處閻寶航家裡。因為那時正是抗戰時期,也正是敵我在淞滬戰爭最緊張時期,因敵機夜襲,燈火管制,夜間市內斷絕交通,總理就留住我們處。總理同我和寶航談到下半夜三時,為我們講抗戰初期形勢,國共重新合作的情況;我也特別提到關於張學良恢復自由的問題。今天國共團結全面抗戰了,把過去主張團結對外.為抗日奔走盡過力的張學良還關押不放是不應該的。我在那時還有些天真幼稚的想法,認為如果總理能向蔣介石提出這個問題,一言九鼎,就可以得到蔣的同意,恢復張的自由的。總理當時表示,我和你們同樣關心張漢卿①,但事情並不象你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記得我同總理在一起時,總理曾對我說:“東北一些朋友,很重感情,但可惜不懂政治。”我回憶總理這番話,是對我講的,在那時我是沒有這樣認識的。”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1938年,閻明光、閻寶航、高素桐和閻明覆

當時的大禹村一號經常是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閻明覆在訪談中回憶道:”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個眉毛很黑的叔叔,他一來我父親就跟他道一個安靜的客廳裡區談話,而且媽媽就不讓我們去搗亂,他們常常談的很晚”

在重慶村十七號,每天人來人往,但普通的客人卻是不許上樓的,在十七號的二樓,有一個沒有窗戶的小房間,始終讓年幼的閻明覆感到有些神秘:“我記得當時周伯伯到家裡來和我父親密談,他們都是在二樓一個密室裡,沒有朝外的窗戶,他們就在裡邊打牌。凡是他們在裡面打過牌的第二天早上,都是我媽媽去打掃這個房間。當時我就很奇怪,家裡有人做飯,有阿姨掃地打掃衛生,我說媽媽你何必去倒這個痰盂呢?媽媽說,順手之勞,這樣就過去了。”

直到多年以後,閻明覆才真正瞭解在這個小房間裡發生的一切:“他們當時在裡面談什麼事情聲音都很小,有些事情連談都不能談,只能夠在紙上寫。寫完以後他們就把紙撕碎,然後扔到痰盂裡面。我母親當然也不知道他們談的什麼問題了,可是知道這個痰盂裡的碎紙是絕對不能洩露出去的,所以每天他們只要開過會、談過話、打完麻將,第二天早晨起來我媽媽就把痰盂裡的東西倒進馬桶裡沖掉。”

十七號內的活動很快便被國民黨得知,在國民黨內有著“康戴二公”之稱的康澤和戴笠就曾分別警告過閻寶航,康澤曾對閻說:“關於你的情報很多,我還不相信。以後可要少和共產黨接近。”戴笠也曾在一次宴會上對閻說:“玉衡兄,我們作國家高級官員的可要好好體會領袖的意思。共產黨是壯漢子,我們黨是病漢子,說話時千萬不可為共黨張目。”②而軍統內部更是準備執行一項暗殺計劃,對象就是閻寶航,張學良曾跟閻明光講過一件事情。張學良說:“我和你爸爸的命都是蔣夫人保的。有人檢舉你爸爸,蔣夫人說保羅③怎麼是壞人呢?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正是出於對宋美齡的畏懼,戴笠最終沒有批准暗殺閻寶航的計劃。

註釋:

①: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

②:康澤、戴笠二人是蔣介石的內外情報耳目。任何人要見蔣介石都必須先在侍從室登記,然後由侍從室向蔣介石報告,蔣想見才見,不想見就不見。但康澤、戴笠二人例外,他們見蔣不受限制,隨時可見,就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一起時,他二人也可以闖入,是以國民黨內部稱呼兩人為“康戴二公”。

③:閻寶航的英文名字

第二幕

1939年,閻寶航根據周恩來、李克農囑託,在重慶家中設置了無線電臺,以健全情報機構。還根據周恩來、董必武指示,設置了極為秘密的備用電臺。

1942年,周恩來指派閻明詩擔任譯電員,協助閻寶航負責情報工作,並親自把她送到家,當時大家都很關切的詢問閻明詩延安的情況和為什麼回來,閻寶航對外宣稱閻明詩是在延安過度勞累得了肺結核,周恩來要她回到重慶治療。閻明詩的任務是將情報翻譯成密碼,交給北碚的電臺或秘密交通員,在重慶郊外的北碚,秘密電臺臺長張知敏與妻子紀華則共同負責向蘇聯使館發報和掩護電臺,負責秘密交通的李正文是從前蘇聯回國的地下黨員②,情報小組的秘密交通員是沈慧③,東北大學學生,在她的家中也隱藏著一座備用電臺,高素桐的侄子高維升則負責秘密交通和警衛工作④,在這個嚴密的情報小組當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閻寶航的夫人高素桐,她一邊操持著閻家老店的日常生活,一邊不動聲色地掩護著家中進行的所有秘密活動。明詩和高維升來往於重慶、北碚之間,一直沒有被國民黨發現。

1941年6月14日的延安,中央社會部的機要人員緊握著一份剛剛翻譯成俄文的絕密情報來到了延安棗園中央社會部駐地的一座小洋房,裡面住的是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駐延安的一個聯絡小組,這些人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的情報人員,為首的是蘇聯紅軍少將基斯連科。當時社會部派了幾位同志到那裡工作,給他們當翻譯。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寶航等東北救亡七傑合影,前排左起:盧廣績、王卓然、孫恩元;後排左起:閻寶航、杜重遠、王化一

負責翻譯這份情報的是一位年輕的中共中央社會部機要員,名叫劉毅夫。直到1964年以後,他對當年所發生的一切仍然記憶猶新:“中央獲得的情報,毛主席、朱總司令、任弼時、康生等幾位中央書記都要過目,負責給前蘇聯提供情報這項工作由康生負責。”康生在給劉毅夫的電報批示上。總是寫上“告友人”三個字,意思就是告訴朋友、友人,也就是蘇聯紅軍。

“告友人”這三個字同樣出現在這份由重慶發來的電報上,這暗示情報與前蘇聯有關。這份電報是周總理從重慶發給中央的。電報上說,德國要在6月22號進攻前蘇聯。

這份電報的內容不要說是年輕的劉毅夫不敢相信,就連初聽到情報的周恩來都十分緊張,因為就在1939年,蘇聯和德國才剛在莫斯科簽訂了一份有效期為10年的《中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中規定,締約雙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將不存在直接或間接反對他方的國家集團;當一方受到第三國進攻時,另一方不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就彼此有關問題,密切接觸,交換情報;和平解決相互間的一切爭端。

1941年6月的前蘇聯,正沉浸在最後的和平之中。那時的人們無法想像,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即將籠罩家園。表面上,蘇德兩國相安無事甚至分外友好。自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生效以來,大量來自前蘇聯的糧食和石油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與英法交戰的德國。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經過反覆分析、推敲之後,周恩來判定這是一個準確的情報,立即向黨中央作了報告這一天是6月16日。

黨中央收到這個信息後也是大吃了一驚,蘇德開戰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事,更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大事。

6月13日,潘漢年系統曾發來情報說“蘇德戰爭,一觸即發”,時間鎖定在“6月中旬或稍晚一些時間”

經過對這兩份情報反覆研判之後,黨中央認定這個情報是確切的,對蘇聯來說是一個十萬火急的信息,便急速向蘇聯作了通報。

蘇聯很看重這份情報,特別是6月22日這個時間更為重要,在與他們自己的情報對照後,確認德國的進攻迫在眉睫,迅即進入臨戰準備。

6月30日,蘇共以斯大林的名義向中共發來了感謝的電報,說“由於你們提供了準確的情報,我們得以在德國進攻前宣佈蘇軍處於緊急狀態”。

得到這份重要的情報的人,就是閻寶航。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寶航

1941年夏天,閻寶航被通知參加一個招待德國軍官的酒會。像這樣的酒會在重慶是很常見的,閻寶航去的晚了一些,錯過了開頭,但當閻寶航到場後,卻明顯的感覺到了氣氛有些不對勁,與會的國民黨高層各個喜形於色,閻寶航確定有重要的消息宣佈了,閻寶航先是跟孔祥熙打了個招呼,問今天是有什麼好事發生,孔祥熙神秘的附在閻寶航耳邊上說道:“德國要進攻蘇俄了。”

初聽到消息的閻寶航大吃一驚。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閻寶航立刻找到了時任國民黨監察院院長的于右任,便問於老:“聽說德國要進攻蘇俄,有這事嗎?”于右任一向主張聯蘇、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對這事不像孔祥熙那樣熱衷,但也附在閻寶航耳上說:“有的,德國將在6月20日前後進攻蘇聯。”聽了這個進一步的消息後,閻寶航沒有再做深問,告別了于右任,轉到其他地方,以免追問太多被人懷疑。片刻之後,他找到了孫科。孫科,,孫中山先生長子,時任行政院院長,與閻寶航關係不錯。寒暄之後,孫科笑著問他:“你和於老什麼事咬耳朵根子?”閻寶航說:“於老告訴我,德國將在20日前後進攻蘇俄,這是真的?”孫科因與閻寶航平日比較要好,便無保留地告訴他,是真的,是委員長親口告訴他的,德國將在6月22日發動進攻。閻寶航點了點頭,表示相信孫科。

這個消息是希特勒讓國民政府駐德國使館武官桂永清帶回中國告訴蔣介石的,希特勒想滅亡前蘇聯,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人來說都不是秘密。早在1923年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裡就已經明確提出,他要消滅布爾什維克,德國要向東方奪取土地,必須消滅俄國。但問題就在於什麼時候下手,這就是個秘密了。

而此時,這個天大的情報被閻寶航搞到了手中,剩下來的就是立即向周恩來報告了。

註釋:

①張知敏與紀華夫婦1946年回到東北,在電力工業戰線默默工作著。

②李正文在解放後曾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

③原名笪幼芳,公開身份是閻寶航秘書,解放後在新聞戰線工作,先後任教育部人民教育社編輯,光明日報編輯,廣西右江日報編輯。

④高維升解放後在外交部任職,1951年辭職回海城老家務農。

第三幕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黨政軍特部門都忙著到京滬去搶奪勝利果實,別的事情都扔到了後面。就在這個紛亂時節,閻寶航一家從重慶消失了。周恩來秘密把他派回東北解放區,去接收他渴望收復的白山黑水。不久,他擔任了遼北省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條約委員會主任委員。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羅高壽(伊戈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加喬夫)大使宣讀葉利欽總統令

1995年,在衛國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授予閻寶航蘇聯衛國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章。同時獲得嘉獎的,還有當時健在的情報小組成員閻明詩和李正文。閻大新代替父親閻寶航,閻明覆代替年事已高的姐姐閻明詩接受了勳章,李正文親身經歷了這一切。

閻寶航的功績還有很多。在西安事變後,他就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從事黨的秘密情報工作。從1941年開始,直至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閻寶航一方面利用其在國民黨上層的特殊身份,一方面在家人的掩護之下,帶領著一支精幹的情報小組,為中共中央和蘇聯情報系統工作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

不僅是上面提到的獲取德國向蘇聯進攻的準確日期的情報。1941年,閻寶航還獲得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準確情報,4年之後的1945年8月,他又獲得了一份中俄邊境地區日本駐軍的部署情況以及在中國境內的日軍的重要情報。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俄羅斯駐華使館舉行的頒獎會

閻寶航同志是一名戰鬥在隱蔽戰線上的英雄,但直到1962年,在一份寫給中央的報告中,閻寶航才第一次披露了自己在隱蔽戰線上不平凡的經歷。

在這份報告裡,閻寶航詳細介紹了自己領導下的情報小組的情況,以及兩份重大情報的來龍去脈。這份經周恩來親筆批示的報告,最終在幾十年後讓世人瞭解到了這位曾冒著生命危險在隱蔽戰線奮鬥過的英雄。

紅色情報史上的豐碑:神秘的閻家老店

紀念閻寶航同志誕辰一百週年詩歌會請柬

閻寶航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曾在隱蔽戰線上寫下了不朽的傳奇,但最打動作者的卻是閻寶航與高素桐夫婦兩人開設的“閻家老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夫妻兩人帶著孩子們開啟了一片世外桃源,在那裡,曾有著多少的仁人志士相結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滿懷著激情奔赴抗日的前線,在作者眼中,這是一種屬於亂世之中的別樣情懷。

【作者簡介】:楊旭,現供職於國紀萬象信息情報研究院,長期關注全球情報機構及國際情報局勢。

相關人員訪談:

閻明覆訪談:閻寶航之子,上海閻寶航社會公益基金會名譽會長。

閻明光訪談:閻寶航之女,上海閻寶航社會公益基金會榮譽理事長。

羅青長訪談: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

劉毅夫訪談:原中共中央社會部機要員,曾任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理事。。

謝建華訪談:國家安全部情報史研究處處長。

國紀萬象信息情報研究院資料中心

【1】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63卷,1997)

【2】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隱蔽戰線卷》(精選本,2010)

【3】李新,孫思白,朱信泉等主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7卷,2011)

【4】上海市政協、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人物傳記》(第11輯,1981)

【5】海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海城縣誌》(1987)

【6】中共東北軍黨史組:《東北軍與民眾抗日救亡運動》(1995)

【7】閻寶航:《流亡關內東北民眾的抗日復土鬥爭》(載《東北抗日救亡運動資料(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2011)

【8】張力煒:《緬懷東北抗日鬥爭中的父親張希堯》(未刊稿)

【9】盧廣績:《懷念敬愛的周總理》(1981)

【10】張金輝:《抗日的道路上》(1982)

【11】邵宇春、王駒:《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始末》(1991)

【12】於毅夫:《周恩來同志與東北救亡總會》(1991)

【13】白浩,聶長林:《不矜名位自輝煌》(1995)

【14】趙明:《“新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戰鬥歷程》(2002)

【15】張攻非:《“閻家老店”軼事》(1997)

【16】沈靜:《我記憶中的”閻家老店“和明詩大姐》(2001)

【17】李力:《從秘密戰線走出的開國上將:懷念家父李克農》(2008)

【18】李德新:《閻寶航在重慶》(2001)

【19】王連捷:《閻寶航年譜》(2002)

【20】薛繼軍主編:《中共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閻寶航》(2006)

【21】王連捷:《英雄無名閻寶航》 (2008)

【22】永紀、弗忘著:《“閻家老店”的情報》(2009)

【23】薩空了:《兩年,在國民黨集中營》(1985)

【24】丘琴等著: 《高崇民傳》(1991)

【25】唐純良著:《中共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關係史》(1995)

【26】沈譜、沈人驊編:《沈鈞儒年譜》(1992)

【27】黃炎培著:《黃炎培日記:1940.9-1942.8》(第7卷,2008)

【28】顧明遠、邊守正著:《陶行知選集》(第3卷,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