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在冷战时期,由东德国家安全部(MFS,俗称“Stasi”)间谍大师根据现实背景及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制定出“罗密欧计划”,其核心在于通过年轻男性间谍对联邦德国内可接触机密文件的女秘书进行攻心诱惑、操控,这一计划曾一度让联邦德国(西德)反间谍机关陷入混乱,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作者简介】:杨旭,现供职于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长期关注全球情报机构及国际情报局势。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德国情报及反间谍机关宪法保卫局

“女,28岁,未婚,温柔忠实,爱好戏剧和旅游,希望找一位有责任心、为人正派随和的单身男子建立家庭。”

1973年,西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图片”日报,上面这条简短的征婚启示,就是发在图片日报中最火的栏目“寂寞芳心”。

刊登启示的人名叫埃尔克·福尔克,1945年出生,目前在西德一家制药公司担任秘书,现年28岁的福尔克聪明能干,工作效率很高,在公司中深受上司赏识,但因为体重的关系,一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罗密欧,当福尔克刊登了这条启示不久,就收到一位名叫格哈德·蒂姆的男子来信,格哈德自称自己是科隆大学的图书管理员,两人经过几次书信沟通,大致的了解了双方情况,并约定在3月的一天进行第一次约会。

约会时,格哈德温文尔雅,而且善解人意,很快就征服了福尔克的芳心。

仅仅三周之后,格哈德就住进了福尔克位于波恩郊区的家里,格哈德帅气的外表使福尔克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然而入冬之后,格哈德开始变得忧郁、暴躁,在福尔克的一再追问下,格哈德告诉福尔克,东德国家安全部(MFS,东德情报机关,俗称“Stasi”)不知怎么找上了他,并强迫他获取机密文件,如果交不出,他们有办法将自己带回东德,不忍情人离开的福尔克选择了帮助格哈德。

在格哈德的建议下,福尔克参加了一次西德政府举办的秘书考试,并于1974年初,正式进入了联邦总理办公室担任秘书。

这一年,福尔克使用格哈德交给她的伪装成香烟打火机的微型照相机,第一次对自己在总理府经手的机密文件进行了偷拍。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执行任务的德国情报机构官员

在这期间,福尔克交给格哈德大量绝密文件,这些文件涉及到政府和内阁会议记录以及西德情报机关联邦情报局(BND)及宪保局(BFV)的反间谍情报。

但格哈德其实一直在欺骗着福尔克,他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其真实姓名叫库尔特·西蒙,是苏联克格勃职业间谍,代号奥尔格,由于发展了多名重要间谍,还获得了由克格勃总部授予的红星勋章。

库尔特·西蒙就是被西德反间谍机关称为“罗密欧”的那种间谍,“罗密欧”由东德国家安全部在大学、青年组织、军队中进行选拔,他们首先初选出100人,经过严格的资料审查和背景分析,在选出其中10人,这10人还要通过极其严格的资格审查,最后在面试中能够顺利留下的,有时甚至只有1人。

选中的人被安排在东德国家安全部位于东柏林的培训基地受训,教官则为职业间谍及心理学家,他们为这些年轻的“罗密欧”准备了女性心理学、人际关系操控学等多种课程,当他们毕业后,就由东德国家安全部安排绕经奥地利,以假护照进入联邦德国。

“罗密欧”们从不使用常规武器进行暴力胁迫,也不会身处窃取情报的第一线,而是利用自身帅气的外表及善解人意的特质对那些情场失意的女秘书展开攻势,而选择女秘书作为目标人物,是由时任东德国家安全部国外情报局局长马尔库斯·沃尔夫(国际情报界著名间谍大师,西方情报机构称其为隐面人,其所领导下的东德国家安全部曾一度与克格勃并驾齐驱,直到沃尔夫的回忆录出版后,大多数情报机关才一睹其真容)制定的绝密计划,这一计划的历史背景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德国男子被纳粹送上战场充当炮灰。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德国情报及反间谍机关宪法保卫局全景

战争中,德军死亡人数高达430万(出自德国政府官方数据),从而造成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

1946年,在24岁到45岁范围内,德国女性和男性的比例是1482:1000。

而当联邦德国(西德)选择位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成为首都以后,有将近有3万名女秘书在那里工作。

因性别比例失调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女秘书根本找不到结婚对象,再加上职业关系,在职场上多数充当不被人关注的透明人角色,生活中时刻处于孤独状态,这就给了东德国家安全部以可乘之机。

同样由于职业关系,她们可以接触、复制机密文件、档案,又不会引人注意。

当目标任务对“罗密欧”产生情感依赖后,“罗密欧”会立即抽身离开,仅在对方假期时与其进行约会,而想得到这种形同赏赐的约会,目标人物就需要对他们俯首帖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

这一计划曾获得极大的成功,而作为东德国家安全部老师的克格勃,也不得不向学生学习,在东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设立秘密基地,以东德为模仿对象,复制“罗密欧”,库尔特·西蒙就是名义上属于东德国家安全部的克格勃间谍。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德国情报及反间谍机关宪法保卫局

在总理府工作了三年后,福尔克受命调任联邦交通部工作,这时,格哈德(库尔特·西蒙)带着她到东柏林小住了一段时间,福尔克在这里受到了亲切的招待,两人乘坐豪华轿车,去东柏林最好的餐厅,住最好的酒店,这一切让福尔克身处仙境。

然而,当准备动身回波恩时,格哈德(库尔特·西蒙)解释说他必须留下,听从上级吩咐,但他们很快就能再次见面。他补充说,会有新的“联络员”同她联系,越陷越深的福尔克别无选择,只好孤身一人回到了波恩。

福尔克的新联络员是化名彼德·穆勒和代号亚当的两名克格勃间谍,两人的任务是接收情报及交给福尔克新式间谍装备,两人在经营福尔克期间,从未现身,都是采用死信箱进行传递,这也是直到今日,在德国情报机关解密的档案中,未有两人真实身份的原因。

1979年7月,福尔克调入联邦经济援助部工作,在此期间,福尔克将自己经手的有关西德驻有关“热点”国家及安哥拉、南非和中美洲的大使馆报告一一传递出去。

1983年,福尔克的母亲和姐姐因患癌症相继去世,而一直视为依靠的格哈德(库尔特·西蒙)也同福尔克断绝了联系,1985年底,克格勃建议福尔克到东柏林定居,深感疲倦的福尔克拒绝了,她不愿意离开年迈的父亲和姐姐留下的二个孩子,但福尔克也不敢脱离克格勃的掌控,因为情报机关不想其他机构,并不是说退出就能退出的。

1987年8月,福尔克升任联邦经济援助部欧洲处专员,也是在这一年,福尔克受到西德反间谍机关宪保局(BFV)的关注,经过长达半年的跟踪监视,宪保局于1988年3月将福尔克逮捕。

德国反间谍行动档案:罗密欧与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

德国情报及反间谍机关宪法保卫局

在审讯室,福尔克对自己的间谍行为供认不讳,根据德国情报机关事后统计,福尔克通过26个死信箱交给了东德国安部近6000份机密文件和档案,共得到了一枚蓝宝石戒指(库尔特·西蒙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及2万马克报酬。

有趣的是,由于宪保局的反间谍官员的失误,福尔克被错认成东德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局间谍,而没有当做克格勃间谍审判,最后仅被杜塞尔多夫高级法院判刑六年,但仅服了几个月刑,就在东德、西德间谍交换时被释放出狱。

埃尔克·福尔克间谍案及同期的其他被罗密欧诱惑的秘书间谍案(笔者据相关档案统计共有三十余起),也让宪保局的反间谍官员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根据旧的安全政策,反间谍机构只能审查涉密人员的配偶,而不允许审查他(她)们的同居者,多起间谍案的出现,也让联邦德国通过法案,准许从1988年5月1日起,反间谍机构可以对政府机关和企业里要晋升为涉密人员的配偶或同居者进行审查。

图片来源及参考文献:

克格勃(KGB)解密档案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解密档案

东德国家安全部(MfS)解密档案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BfV)解密档案

德国联邦情报局(BND)解密档案

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资料中心

《Arrests deal serious blow to Soviet spy network》,UPI,1988

《High-Ranking East German Leads Police To Alleged Spy》AP News,1988

《Spy Suspects Seized in Setback to Soviet KGB》,Kenneth Jautz,AP News,1988

《Secretary spy charge》,The Times,1989

《World : Secretary Sentenced as Soviet Spy》times wire services,1989

《Romeo und Elke》,Marianne Quoirin,19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